學達書庫 > 梁啟超 > 要籍解題及其讀法 | 上頁 下頁 |
《韓非子》書中疑偽之諸篇 |
|
《漢書·藝文志》:「《韓子》五十五篇。」《隋書·經籍志》:「《韓子》二十卷。」今本篇數、卷數並同,故學者率以為今本即漢、隋兩志原本,且謂全書皆韓非手撰。然隋唐間類書所引《韓子》佚文不下百餘條(看王先慎《韓非子集解》卷首),則今本之非其舊可知。諸篇中亦有可確證或推定其非出非手著者,如: 《初見秦篇》 此篇為張儀說秦惠王之詞,明見於《戰國策》。吳師道、顧廣圻輩乃據本書而指《國策》為誤,可謂無識。篇中言:「天下陰燕陽魏連荊固齊收韓而成縱,將西面以與秦為難。」此明是蘇秦合縱時形勢。若至韓非時,他國且勿論,如彼韓者,則《存韓篇》明云:「韓事秦三十餘年……入貢職與郡縣無異。」豈複有「與秦為難」之勇氣耶? 《存韓篇》 此篇前半,當是非使秦時所上書。惟後半處「詔以韓客之所上書,書言韓之未可舉,下臣斯」以下,備載李斯駁論及秦韓交涉事蹟,明是當時秦史官或李斯徒黨所記錄,決非出非手。 《有度篇》 言「荊、齊、燕、魏今皆亡國」,明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後人語,距非之死逾十年矣。 以上三篇,皆從文句上得有反證,可決其不出非手。既有三篇不可信,則餘篇亦豈遽能盡信?大抵漢初搜羅遺書,以多為貴,「買菜求添」,恒所不免,而傳鈔纂錄者又非皆有鑒別之識,故所傳諸子書不被竄亂者蓋鮮,不獨韓非為然矣。 太史公述韓非書,標舉《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為代表,則此諸篇當為最可信之作品(最少亦太史公認為最可信)。吾儕試以此諸篇為基礎,從文體上及根本思想上研究,以衡量餘篇,則其孰為近真,孰為疑偽,亦有可言者。以文體論,《孤憤》《五蠹》等篇之文,皆緊峭深刻,廉勁而銳達,無一枝辭。反之若《主道》《有度》《二柄》《揚權》《八奸》《十過》等篇,頗有膚廓語。《主道》《揚權》多用韻(《孤憤》等篇絕無此體),文體酷肖《淮南子》。《二柄》《八奸》《十過》等,頗類《管子》中之一部分。(《管子》多屬戰國、秦漢間作品,別詳彼書解題。)《忠孝》《人主》《飭令》《心度》《制分》諸篇亦然。以根本思想論,太史公謂「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蓋韓非為最嚴正的法治主義者,為最綜核的名學家,與當時似是而非的法家言——如主張用術、主張用勢等——皆有別。書中餘篇(如前所列各篇多半是),或多摭拾法家常談,而本意與《孤憤》《五蠹》等篇不無相戾,此是否出一人手,不能無疑。 要之,今本《韓非子》五十五篇,除首兩篇外,謂全部為法家言淵海則可,謂全部皆韓非作,尚待商量;但吾儕當未能得有絕對反證以前,亦不敢武斷某篇之必為偽,姑提出一二標準,備自己及同志者之賡續研究耳。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