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啟超 > 要籍解題及其讀法 | 上頁 下頁 |
《荀子》學術梗概及書中最重要之諸篇 |
|
荀子與孟子,為儒家兩大師。雖謂儒家學派得二子然後成立,亦不為過。然荀子之學,自有其門庭堂奧,不特與孟子異撰,且其學有並非孔子所能賅者。今舉其要點如下: 第一,荀子之最大特色,在其性惡論。性惡論之旨趣,在不認人類為天賦本能所支配,而極尊重後起的人為,故其教曰「化性起偽」。偽字從人從為,即人為之義。 第二,惟其如是,故深信學問萬能,其教曰「習」曰「積」。謂習與積之結果,能使人盡變其舊,前後若兩人。若為向上的習積,則「積善成德而聖心備」,是即全人格之實現也。後世有提倡「一超直入」之法門者,與「積」之義相反,最為荀子所不取。 第三,學問如何然後能得,荀子以為全視其所受教育何如。故主張「隆師」,而與孟子「雖無文王猶興」之說異。 第四,名師或不獲親接,則求諸古籍,故荀子以傳經為業。漢代諸經傳受,幾無一不自彼出(說詳汪容甫《荀卿子通論》),而其守師法皆極嚴。 第五,既重習而不重性,則不問遺傳而專問環境。環境之改善,荀子以為其工具在「文理」——文物與條理。文理之結晶體謂之「禮」,故其言政治、言教育皆以禮為中心。 第六,「禮,時為大。」故主張法後王而不貴復古。 第七,「禮」之表現,在其名物度數。荀子既尊禮學,故常教人對於心、物兩界之現象,為極嚴正極綿密之客觀的考察,其結果與近世所謂科學精神頗相近。 以吾所見荀子學術之全體大用,大略如是。蓋厘然成為一系統的組織,而示學者以可尋之軌也。今將全書各篇重要之內容論次如下(次第依今本): 《勸學篇》上半篇 (自「學不可以已」起,至「安有不聞者乎」止。)采入《大戴禮記》,大旨言性非本善,待學而後善。其要點在力言「假於物」之義,「漸積」之義,以明教育效能。其下半篇則雜論求學及應問方法。 《修身篇》 教人以矯正本性之方法,結論歸於隆禮而尊師。 《不苟篇》 教人審度事理,為適宜之因應。 《榮辱篇》 論榮辱皆由人所自取,中多闡發性惡語。 《非相篇》 篇首一段,辟相術之迷信,編錄者因取以為篇名。內中有「法後王」一段,實荀說特色之一。篇末論「談說之術」兩段亦甚要。 《非十二子篇》 本篇批評當時各家學派之錯誤,並箴砭學風之闕失。內中所述各派,實為古代學術史之重要史料。 《仲尼篇》 本篇多雜論,無甚精采。 《儒效篇》 大旨為儒術辯護。內中有「隆性隆積」一段,為性惡論之要語。 《王制篇》 以下五篇皆荀子政治論。本篇論社會原理,有極精語。 《富國篇》 本篇論生計原理,全部皆極精。末兩段言「非攻」及外交術,文義與全篇不甚相屬。 《王霸篇》 本篇言政術,多對當時立言。 《君道篇》 本篇論「人治」與「法治」之得失,有精語。 《臣道篇》《致仕篇》 此兩篇無甚精采。 《議兵篇》《強國篇》 此兩篇承認當時社會上最流行之國家主義,而去其太甚。 《天論篇》 本篇批駁先天前定之說,主張以人力征服天行,是荀子哲學中極有力量的一部分。 《正論篇》 本篇雜取世俗之論,批評而矯正之。全篇不甚有系統,惟末兩段批評宋鈃,最為可貴,因宋鈃學說不多見,得此可知其概也。 《禮論篇》 禮學為荀子所最重,本篇自為書中重要之篇。惟細繹全文,似是湊集而成。其第一段論禮之起原最精要。「禮有三本」以下,《大戴禮記》採錄為《禮三本篇》。「三年之喪何也」以下,《小戴禮記》採錄為《三年問篇》。 《樂論篇》 本篇一部分采入《小戴禮記·樂記篇》。其論音樂原理及音樂與人生之關係最精。但《樂記》所說,尤為詳盡,未知是編《小戴》者將本篇補充耶?抑傳鈔本篇者有遺闕耶? 《解蔽篇》 本篇為荀子心理學,其言精深而肅括,最當精讀,且應用之於修養。 《正名篇》 本篇為荀子之邏輯學,條理綿密,讀之益人神智(宜與《春秋繁露·深察名號篇》同讀)。 《性惡篇》 本篇為荀子哲學之出發點,最當精讀。 《成相篇》《賦篇》 此二篇為荀子的美文,本不在本書之內,略瀏覽知文體之一種可耳。 《君子篇》《大略篇》《宥坐篇》《子道篇》《法行篇》《哀公篇》《堯問篇》此七篇疑非荀子著作,不讀亦可。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