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啟超 >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 | 上頁 下頁
第六章 近世之學術(4)



  中國於應用科學,無一足稱者。其最發達莫如算。聖祖嗜此綦篤,複有西儒南懷仁輩備顧問內廷,高髻廣額,流風浸被于後,於三百年來茲學之進步,頗有力焉。而開其先者,曰王寅旭(錫闡)、曰梅定九(文鼎)。王氏當前明徐文定(光啟)修曆之時,已潛心茲業,著《曉庵新法》六卷,梅氏致心折焉。顧亭林品評時彥,獨首先生,曰:「學究天人,確乎不拔,吾不如王寅旭。」其所造可知也。梅氏則三百年言算者所宗矣。所著算書凡二十五種六十卷(實二十九種,其孫玨成編校時刪並為今數,即所傳《梅氏叢書》是也)。此後官書,如《律呂正義》《曆象考成》等多本之。若算學於本朝學界上有價值者,則開宗之名譽,舍兩先生無屬也。

  故吾以閻、胡、二萬、王、梅為新學派之開祖。就中閻、胡影響最巨,諸人次焉。

  孫、李、陸、呂、二張、顧、黃、二王、顏、劉、二萬,皆明遺民,于新朝不肯受一絲一粟之豢養,非直其學之高,抑其節行又足以砥所學也。閻氏雖一應徵,然未嘗立於本朝。胡氏早歲力拒征辟,晚節聖祖南巡,獻頌賜對,士論稍惜之。梅氏亦于南巡時強起召見。雖然,三先生者皆以處士終也(萬充宗就明史館席,然不肯受官,自言欲握國史權,以報故國雲,其志可敬也),故吾輩語諸先生,皆當號曰明儒,不當曰清儒。若夫語於學統,則固劃然為一新時代,以明學目之焉,又不得也。

  自有所謂以名臣兼名儒者,而清學始不競矣。其最初有聞于時者,曰魏環極(象樞)、魏石生(裔介)、陸稼書(隴其)、張孝先(伯行)。二魏以鯁介聞,新朝創法立制,多出其手,而于學界關係蓋鮮。稼書肫篤明察,循吏之才。伯行敬慎廉介,硜硜自守,其行節無可議,然學太隘陋。稼書之言曰:「今之論學者無他,亦宗朱子而已。宗朱子為正學,不宗朱子即非正學。董子云:『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然後統紀可一,法度可明。』今有不宗朱子者,亦當絕其道勿使並進。」孝先纂《性理正宗》,排斥陸、王,不遺餘力。王學之絕,陸、張最有力焉。其人既見稱于時主,其學益見重於流俗,思想自由乃銷蝕於無形之間。二氏個人之私德,不足贖其對於社會之公罪也。其純然為學界蟊賊,煽三百年來惡風,而流毒及於今日者,莫如徐乾學、湯斌、李光地、毛奇齡。

  近儒或以歐陽修、蘇軾以宋學界之蠹,其論稍過。若清之有徐乾學,其又下于歐、蘇數等者也。清興,首開鴻博,以網羅知名士;不足則更征山林隱逸,以禮相招;不足則複大開明史館,使夫懷故國之思者,或將集焉。上下四方,皆入其網矣,除吾所陳諸先生外,其倖免者寡也。而當時汲引最盛者,曰昆山徐。彼以南人,處文學最盛之區,一時魁儒大師,皆所素往還。既緣佞幸,驟獲寵貴,則以利祿相歆,以威勢相脅,而屢主文衡,久屍史職,務欲盡羅名宿,致諸門下。彼固不知學,而借門下食客以為之緣飾,既博禮士之名,複徼績學之譽,侈然以稽古之榮為餌,而使一世廉恥,浸潤以銷滅。士之弁髦氣節,以奔競諂諛為尚,其受徐氏之影響者最多焉。不然,有明三百年之所養,何一旦掃地以盡,若是速也!湯斌、李光地皆以大儒聞于清初,而斌以計斬明舊將李玉庭,光地賣其友陳夢雷,而主謀滅耿、鄭,皆坐是致貴顯。然斌之欺君,聖祖察之,光地之忘親貪位,彭鵬(閩人,給事中,與光地同鄉)劾之,即微論大節,其私德已不足表率流俗矣。而皆竊附程朱、陸王,以一代儒宗相扇耀,天下莫或非之。質而言之,彼二氏者,學術之醇,不及許衡,而隳棄名節與之相類;階進之正,不及公孫弘,而作偽日拙與之相類。程朱、陸王之學統,不幸而見篡於豎子,自茲以往,而宋明理學之末日至矣。毛奇齡乘時得位,雖不及昆山、睢州、安谿,而挾其雕蟲炙輠之才,行以狂悖恣肆之態,其戕賊學界,亦頗有力。全謝山著《毛檢討別傳》,于其生平行誼,魑魅魍魎,無遁形矣(毛自謂畫江之役,曾預義師,實則以鼓琴階進于保定伯毛有倫,事敗遂亡匿。毛嘗亡命為僧,自謂以選詩獲罪,實則殺人罪也。嘗聞緒論于閻百詩及施愚山,竊其唾餘以自炫;及夤緣預詞科得檢討,乃仇閻、施。其著《古文尚書冤辭》,專以強辯排百詩也,昔曾恩彼者皆怨報之。既貴,棄其糟糠婦。婦嘗對其門生張希良盡發奇齡平生醜行,至不堪入耳云云。此皆全氏《鮚埼亭集外編》所記也。論者或謂奇齡為兩橛人,猶未知其真相耳)。 彼其辯才既便給,記載既雜博,乃遍仇前哲,以文其小人無忌憚之行,肆口嫚罵,漢以後人無一得免。而其所最切齒為宋人,宋人之中,所最切齒者為朱子。跡其所抨擊,純然市井無賴叫囂者之所為,稍有學養者,未必為動。但承其時學風尊漢蔑宋之機已動,而遵毛氏之教,可以悉舉名節閑檢而蕩棄之,而不失為大儒,其便學者之私圖,孰有過是?上既有湯、李輩以偽君子相率,下複有奇齡等以真小人自豪,而皆負一世重名,以左右學界,清學之每下愈況也,複何怪焉,複何怪焉!後此袁枚、俞樾輩,皆直接汲毛氏之流;而間接受影響者,尚不可指數也。

  自此以往,宋明學全絕,惟余經學考據獨專學界,爛然光華,遂入于近世第二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