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啟超 >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 | 上頁 下頁
第六章 近世之學術(2)


  請言其特別者:亭林之《日知錄》,為有清一代學術所從出,尚矣。其《天下郡國利病書》及《肇域志》,雖未成之本,然後世言人文地理者祖焉,至今日,其供學者參考之用者益廣也。亭林深知生計與政治為切密之關係者也,故言之尤齗齗也。其生計學皆應用的也,彼小試之於墾辟而大效,惜不能盡其用也;不然,亭林一越之範蠡也。聲音訓詁,為百余年間漢學之中堅,其星宿海則自《音學五書》也;金石學自乾嘉以來,蔚為大國,則亦《金石文字記》為其先河也。故言清學之祖,必推亭林。諸先生之學統,不數十稔而俱絕,惟亭林巋然獨存也。惜存者其瑣節,而絕者其大綱;存者其形式,而絕者其精神也。亭林曰:「今日只當著書,不必講學。」又曰:「經學即理學。」而後儒變本加厲,而因以詆理學而仇講學者,非亭林所及料也。然亭林不能不微分其過也。開拓萬古、推倒一時者,梨洲哉,梨洲哉!《明儒學案》六十二卷,為一代儒林藪,尚矣;非徒講學之圭臬,抑亦史界一新紀元也,學之有史,自梨洲始也。《明夷待訪錄》之《原君》《原臣》諸篇,幾奪盧梭《民約》之席;《原法》以下諸篇,亦厘然有法治之精神。此近世學子所既知,無俟吾喋陳也。《律呂新義》二卷,則後此言律學者祖焉。《句股圖說》《開方命算》《測圜要義》諸作,啟近世研究算學之端緒。其後梅定九(文鼎)本《周髀》言曆,世稱絕學,而不知實梨洲發起之(梨洲嘗言勾股法,乃周公、商高之遺,後人失之,而西人竊其傳)。梨洲誠魁儒哉!船山最崇拜橫渠,謂:「其學如皎日麗天,無幽不燭,惜其門人未有殆庶者;又以布衣貞隱之故,當時巨公,如文、富、司馬,無繇資其羽翼,故其道之行,不逮周、邵。」吾今於船山之學,亦雲然矣。《正蒙注》《思問錄》兩書,本隱之顯,原始要終。瀏陽譚氏謂:「五百年來學者,真能通天人之故者,船山一人。」非過言也。《讀通鑒論》《宋論》兩編,史識卓絕千古,其價值至今日乃大顯,無俟重贊。抑《黃書》亦《明夷待訪》之亞也,其主張國民平等之勢力,以裁抑專制,三致意焉(吾昔抄錄《讀通鑒論》《宋論》《黃書》中發民權之理者,凡三四十條,文繁不備征)。黃、王之軒輊,吾蓋難言之(乾嘉後漢學家之說經,往往有自矜創獲,而實皆船山諸經稗疏所已言者。故船山亦新學派之一導師也)。習齋有《存性》《存學》《存治》《存人》四編,其精華之論,皆在於是,號之曰「周孔之學」,以自別于程朱。其言曰:「以講讀為求道,其距千里也;以書為道,其距萬里也。」蓋其學頗有類於懷疑派,而事事而躬之,物物而肄之,以求其是,實宋明學之一大反動力,而亦清學最初一機捩也。雍乾以後,學者莫或稱習齋,然顧頗用習齋之術。但其術同,而所用之之目的地不同。以「實事求是」一語,而僅用之于習齋所謂其距萬里之書,習齋其恫矣。乃者余杭章氏極推習齋,以為荀卿以後一人,其言或太過,然要之為一代大儒必矣。五先生中,其最不顯者莫如繼莊,使非有全謝山一《傳》,恐至今無複有道其名者,更靡論其學也。吾舉繼莊以側于顧、黃、王之列,聞者其將咍之。雖然,繼莊決不讓諸君子。繼莊所著書,或未成,或散佚,今傳者惟一《廣陽雜記》(吳縣潘氏所刻《功順堂叢書》有之),得緣此以窺其崖略。繼莊之學,最足以豪於我學界者有二端:一曰造新字。中國文字衍形不衍聲,以致國語不統一,而國民團結力因以大殺。今之識者,悁然憂之久矣。十年以來,新字問題,孳乳發生,而至今未有所成。烏知夫二百八十年前之先輩,早有從事者,則繼莊之《新韻譜》也[全謝山雲「繼莊《新韻譜》以華嚴字母為本,而參之以天竺陀羅尼、泰西蠟頂(按:即拉丁文也)、小西天梵書(按:當即是西藏語)、暨天方(按:即阿剌伯)、蒙古、女真等音。其法先立鼻音二,以鼻音為韻本,有開有合,各轉陰、陽、上、去、入之五音。陰、陽即上、下二平,共十聲,而不曆喉、齶、舌、齒、唇之七位,故有橫轉,無直送,則等韻重疊之失去矣。次定喉音四,為諸韻之宗,而後知泰西蠟頂話、女直國書、梵音尚有未精者。以四者為正喉音,而從此得半音、轉音、伏音、送音、變喉音。又以二鼻音分配之,一為東北韻宗,一為西南韻宗,八韻立,而四海之音可齊。於是以喉音互相合,凡得音十七;喉音與鼻音互相合,凡得音十;又以有餘不盡者三合之,凡得音五;共三十二音為韻父,而韻曆二十二位為韻母,橫轉各有五子,而萬有不齊之聲,攝於此矣。然後取《新韻譜》為主而以四方土音填之,則逢人便可印正」雲。(按:其書今不傳,其所造字母,不可得而稽,其果適用與否,無從斷言。要之真不朽之盛業也。使繼莊在今日,遍通諸國語言文字,其成就可限量耶]。二曰倡地文學。地文學今列于普通科,髫齔之子,入新塾者,往往能道。若夫五十年前,則舉國學者,未或注意於是也,而繼莊實發明之[全謝山云:「繼莊論向來方輿之書,大抵詳於人事,而天地之故概未有聞。當於疆域之前,別添數則,記其北極出地之度,與其節氣之先後異同等。(中略)(按:今泰西地理書,莫不有之矣)燕京、吳下水皆東南流,故必東南風而後雨;衡、湘水北流,故必北風而後雨。諸方山水之向背分合,皆當按籍而列之。而風土之剛柔暨陰陽燥濕之征,又可次第而求矣。」(按:此皆極精之論,今泰西地理學家言所最注意者,非有得於歸納論理學,不能道也)「諸方有土音,又有俚音,蓋五行氣運所宣之不同。各譜之為一則,合諸土產,則諸方人民性情、風俗之微,皆可推而見矣。」(按:地學之精微,至是而極。近世學者謂地理與群治有密切之關係,誠有察於此也。吾去年始見日本人木口長三郎所著《人生地理學》一書,舉日本全土風俗、政治種種發達之差異,而悉納之於地理,旁引泰西各國以為證,而皆有精確不磨之論據。吾讀卒業,歎為得未曾有,而不知吾二百年前之先民已有志於此業。後起無人,大業不竟,誰之責也?可歎可愧]。吾以為以繼莊學顧、黃、王易,以顧、黃、王學繼莊難。高山景行,吾嚮往焉。

  由此觀之,近世學術史上,所以爛然其明者,惟恃五先生;抑五先生不獨近世之光,即置諸周、秦以後二千年之學界,亦罕或能先也。顧明之末、清之初,以何因緣,而得有此?吾嘗推原之,以晚明政治之腐敗達於極點,其結局至舉數千年之禹域,魚爛以奉諸他族,創巨痛深,自古所未嘗有也。故瑰奇絕特有血性之君子,咸惕然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深覺夫講求實際應用的政論之不容已。此其由時勢所造成者一也。姚江學興,既舉前此破碎支離之學而一掃之,晚明百年間,學者咸有發揚蹈厲之氣,異於前代。儒之有俠風也,孕而育之者姚江也(五先生之學,皆有近墨子處,吾將別論之),故謂五先生以王學為原動力可也。但王學末流,狂恣滋甚,徒以一二口頭禪相尚。其對於自己也,去實踐愈遠;其對於社會也,去實用愈遠。物極必反,然後諸君子不得不以嚴整之戒律,繁博之考證,起而矯之,故謂五先生為王學之反動力可也。兩者兼,然後此種特別之學派出焉。此其由舊學所造成者二也(五先生中,惟梨洲與王學有直接關係;其餘若亭林、船山,于王學皆往往有所糾正,不表同情也;習齋則並宋、明而悉棄矣。故言五先生之學與王學有關係,聞者或疑焉。雖然,間接之影響,往往更大於直接,此不可不察也)。使五先生生於他代,以其才與其學,必將有所藉手,著之實施,則無暇以學鳴,而其學之深造,必不逮是。顧以亡國遺民,義不可以立人之本朝,其所懷抱,不得不盡假諸竹帛。又其奔走國難,各間關數十年,於一切政俗利病,皆得之於實驗調查,以視不出戶而談天下事者,與夫擁旄節以問民疾苦者,相去遠矣。此其由諸先生之地位所造成者三也。綜此三因,則此種學派,不產於他代,而惟產於永曆、康熙之交,有以夫,有以夫!雖然,以諸先生之才、之學、之志、之節,各皆獻身以盡瘁於國事,而卒無救於亡明,是則可痛也!若語其原因,蓋甚複雜焉。以非本論範圍,今略之。

  同時學派,與五先生相近者,尚數人。于蜀有唐鑄萬(甄),著《潛書》二篇四卷(乾隆間嘗為禁書,今有重印者)。近世學者多知梨洲、船山能發民權公理,而不知巴蜀山谷間有唐氏者,與之作桴鼓應也(《潛書》上篇有《解君篇》《抑尊篇》。《抑尊篇》云:「君日益尊,臣日益卑,是以人君之賤視其臣民,如犬馬蟲蟻之不類於我,其去治道遠矣。」又曰:「天子之尊,非天帝大神也,皆人也。」又曰:「位在十人之上者,必處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處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之上者,必處天下之下。」《潛書》下《室語篇》云:「自秦以來,凡為帝王者皆賊也。殺一人而取其匹布鬥粟,猶謂之賊;殺天下之人而盡有其布粟之富,乃反不謂之賊乎?」又《止殺篇》云:「覆天下之軍,屠天下之城,以取天下,是食天下人之肉以為一人養也。」凡此諸論,自墨子、孟子以後,久矣夫不獲聞矣。是真可與梨洲之《原君》《原臣》相表裡者。當二百年前能倡此,何可及也?吾故不憚臚舉之)。于吳有陳確庵(瑚),其學多得於桴亭,而尤好言經世。編全史為四大部,以政、事、人、文別之。政部分曹,事部分代,人部分類,文部分體。手書巨帙各數十,皆能背誦雲,其精力真不可思議。所著述關於農田、水利、兵法者尤夥,而劍擊之技妙天下。于鄂有胡石莊(承諾),著《繹志》六十一篇二十余萬言,自擬于徐幹《中論》、顏之推《家訓》,然論者謂其精粹奧衍,過於二書。此三君子者,亦崛起卓然,自成一家,其最章章者也。而顧景範(祖禹)之《讀史方輿紀要》,亦曠古一絕作,其所得于亭林、繼莊、季野者頗多雲,亦此一派之一支流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