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啟超 > 中國之武士道 | 上頁 下頁 |
凡例 |
|
一 初撰此編,原欲以供士夫之參考,一二友人見之,謂宜稍整齊之,使適教科用。蓋欲使全國尚武精神,養之於豫而得普及也,故為今體。 一 武士道者,日本名詞。日人所自稱大和魂,即此物也。以其名雅馴,且含義甚淵浩,故用之。 一 本編採集春秋、戰國以迄漢初,我先民之武德,足為子孫模範者,以列傳體敘次之,加以論評,以發揮其精神。 一 所引古籍皆依原文,有刪節,無改竄,存其真也。 一 各章皆將引用原書注明章末,非徒以征信而已,亦以備教科參考。因著述有別裁,往往不能全文直錄。而事之始末,或有不能不為學生講者,則教師依所注原書檢之可也。又,先秦文字或有奧古難解者,著者斷不敢以今文竄易之,教授者翻原書,當得注釋焉。 一 興味為教育兒童之要件,本編所采事實,皆最有興味,能刺激人腦識者,故以充高等小學及中學之教科最宜。 一 近來新智識輸入,教育必要之條件既繁多,故國文一科反致欠缺,僅教以識字綴句而已。其餘新出諸籍,又皆間雜譯語,詰鞠為病,祖國高等文學之精神遂將失墜。本編所采皆先秦名文,教者宜擇其中長篇,授學徒口誦,以啟發其文學之天才,勝於讀詞勝理疏之八家文也。 一 每篇末所綴評語,不過略發己見而已,引申觸類,是在教者。 一 篇首之自序,揭著書本旨,以供教師參考,非為學生用。教者隨時掇其誼以詔學生,亦振厲精神之一法也。 一 本編敘次一依年代,惟以孔子為二千年來全國思想之中心點,故移冠諸首,以資信仰。 一 本編去取微有權衡。如專諸與荊、聶同類,以其為一私人野心之奴隸,非有所不得已,且無與全國大計,故黜之。如季布與朱、郭齊名,以其亡命齷齪,且貴後無所建白,而以暮氣損民族對外之雄心,故黜之。又如魯仲連,一文弱書生,未嘗有決死犯難之舉動,然其理想,實當時武士道之代表,故列焉。凡諸去取,皆此類也。 一 漢景、武以還,武士道消滅,不復有如錦如荼之人物,常光寵我歷史,故記載止於是焉,實編者無窮之遺憾也。但此後吉光片羽,亦非無人,尚思更為續編,起傳介子,訖張汶祥,若其殺青,俟諸休暇。 甲辰十月,編者識。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