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啟超 > 中國之武士道 | 上頁 下頁
孔子


  魯定公十年夏,公會齊侯于夾穀。孔子攝相事,曰:「臣聞有文事者必有武備。古者諸侯出疆,必具官以從,請具左右司馬。」定公曰:「諾。」具左右司馬。犁彌言于齊侯曰:「孔丘知禮而無勇,若使萊人以兵劫魯侯,必得志焉。」齊侯從之。孔子以公退,曰:「士兵之!兩君好合,而裔夷之俘,以兵亂之,非齊君所以命諸侯也。請命有司!」有司卻之,不退。孔子左右視晏子與景公,景公心怍,麾而退之。將盟,齊人加於載書曰:「齊師出竟,而不以甲車三百乘從我者,有如此盟!」孔子使茲無還揖,對曰:「而不反我汶陽之田,吾以共命者亦如之!」於是齊人乃歸所侵魯之鄆、汶陽、讙、龜陰之田。(參合《左傳》定公十年及《史記·孔子世家》)

  新史氏曰:天下之大勇,孰有過我孔子者乎?身處大敵之沖,事起倉卒之頃,而能底定于指顧之間,非大勇孰能與於斯?其盟辭之力爭國權,不肯讓步,則後此藺相如相趙折秦之所由取法也。《呂氏春秋·慎大覽》云:「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則孔子之勇,其可以想見矣(按:左氏襄十《傳》云:「偪陽人啟行,諸侯之士門焉。縣發,鄹人紇抉之以出門者。」似是孔子父叔梁紇事。《呂覽》記作孔子事,未知孰是。要之孔子之勇受諸遺傳矣)。《孝經》記孔子言曰:「戰陣無勇,非孝也。」《莊子》引孔子言曰:「臨大難而不懼者,聖人之勇也。」(《秋水篇》)《孟子》引孔子言曰:「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論語》《中庸》多以知、仁、勇三達德並舉,孔子之所以提倡尚武精神者至矣。

  新史氏又曰:《韓非子·顯學篇》稱:「孔子卒後,儒分為八。漆雕氏之儒,不色撓,不目逃,行曲則違于臧獲,行直則怒于諸侯。」【按】此正後世遊俠之祖也。孔門必有此一派,然後漆雕氏乃得衍其傳。孟子述北宮黝、孟施捨之風正若是,而雲一似曾子,一似子夏,且引曾子「雖千萬人吾往矣」之言以為證。觀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而揚觶辟人,曰:「敗軍之將,亡國之大夫,不在此位。」可見孔門尚武之風,必甚盛矣。至若田常作難,宰我殉齊於庭中(見《鹽鐵論》,足證宰我非党田氏),蒯瞶犯命,子路酬衛於結纓(見《禮記·檀弓》及《史記》),又盡人所同知矣。《說文》訓「儒」為「需弱」,其去孔子之真,不亦遠乎?今敘次武士道,一依年代,惟首列孔子者,示一國以嚮往雲爾。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