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啟超 > 王安石傳 | 上頁 下頁
執政前的王安石(下)(5)


  當前的法令既嚴格而又完備,所以,用它來網羅天下的讀書人,可以說是非常的嚴密了。然而,在儘量以道理、技藝教育他們的同時,有針對不接受教育的刑律來管束他們嗎?在用制度來約束他們的同時,有針對不遵守制度的刑律來懲戒他們嗎?在任用他們擔任一定的職務的同進,有針對在工作中不負責任的刑律來制裁他們嗎?如果不是先用治理國家的思想理念教育他們,就不能以不接受教育來處罰他們;不先用制度來約束他們,就不能以不遵守制度來懲戒他們;沒有先給他們官職,就不能以工作不負責任責備他們。這三件事,是先王禮法中最急迫的,現在卻實行不了,而那些小事小非,並沒有妨礙對國家的治理,卻大施禁令,而且經常改動,每月每年都有變化,那些官吏甚至都記不住,又怎麼能夠使人一一避免而不違犯呢?這就是法令不能被人尊重,無法實行,而小人卻可以僥倖逃避,免於被處罰,君子則躲也躲不過,不幸而觸犯的情況。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不能用刑律來制裁他們。所有這些,都是因為治理國家的方針與先王的做法不一樣啊。

  梁按:官僚政治果然可以稱為好的政治嗎?我不敢這麼說。然而,近代以來,自從施泰因(士達因)用它來治理普魯士,實行之後大見成效,俾斯麥跟在他的後面,將這種制度推行到德意志,也很見效,各國開始漸漸地羡慕他們。而我們中國,兩千年以來,舍去官僚之後,就沒有政治了。既然官僚政治存在這麼多問題,難道它就絕對不可以信任了嗎?施泰因治理普魯士,為什麼要訓練督責他的官僚呢?就像將帥訓練督責他的校官和士卒一樣。這是因為,可以造成整齊嚴肅的氣象,從而收到指揮下屬像使用自己的手臂一樣的效果。而整齊嚴肅正是官僚政治的特長啊。要實現這樣的目標一定要有手段和方法,王安石對此是非常瞭解的。

  現在選拔人才,首先,把那些記憶力強,讀書較多,稍微通曉文章辭采的人,稱為特殊的人才,社會的精英人士,這樣的人就屬￿公卿的選拔對象了。其次,記憶力不一定很強,讀書不一定很多,稍微通曉文章辭采,而且學過一些詩賦的人,就稱他為進士。進士中比較拔尖的人也屬￿公卿的選拔對象。可見,通過這兩種方式選拔上來的人,並不能勝任公卿的職位,這是不需要討論就非常清楚的。然而,現在有些人卻說,我們歷來都用這種方法選拔天下的人才,而能夠勝任公卿職位的人也往往是從這些人裡選拔出來的,不一定非要按照古代選拔人才的辦法,然後才能得到人才。這種說法也是不明事理的。先王那個時代,用盡各種選拔人才的辦法,仍然擔心社會上的人才得不到任用,而讓那些不正派的人混到朝廷裡來。如今完全廢除了先王選拔人才的辦法,驅使天下所有有才能的人都去參加賢良、進士這兩科的考試。當然,有才能可以做公卿的,最好去考賢良、進士,而賢良、進士中有時也可以得到能夠做公卿的人才。然而那些不正派的人,如果懂得一些寫作應考文章的雕蟲小技,也可以由此進入公卿的行列。相反,那些真正有才華可以為公卿的人,卻可能被那些毫無用處的學問糾纏一生,鬱鬱不得志而屈死在深山荒野,這樣的人,十個有八九個是這種下場。所以說,古代統治天下的人,他們慎重選擇的也只是公卿罷了。公卿已經得到了稱職的人,就可以依靠他們推舉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到朝廷來做事,這樣,政府的各個部門就都能得到很稱職的人了。今天,如果讓那些不正派的人僥倖做了公卿,他們則呼朋引類聚集到朝廷中來,這就是朝廷裡有很多不正派的人的原因。雖然也有一些賢明的人,但往往苦於得不到幫助,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呀。而且,公卿中不正派的人,既然會呼朋引類到朝廷中來,那麼,朝廷中不正派的人,也會呼朋引類充當派往四方的專使,而四方的專使又會各自呼朋引類去管理地方州郡。這樣一來,即使政府規定了官吏犯罪,推薦的人要連坐負責,但怎能靠得住呢?恰好被這些不正派的人利用了。其次,九經、五經、學究、明法這些考試科目,朝廷早已深感憂慮,認為它們對國家一點好處也沒有,改為只要求應試的人稍懂一點儒家經典的意義。然而,只會講一些空洞的道理,錄取的人才也不見得就比以前的要好些。如今朝廷又開設了明經一科,選拔人才,希望能吸收那些研究古代經典中治國辦法的人才,但是,明經科考試錄取的人,也還是那些能背誦儒家經典,稍微通曉文章詞句的人。那些精通先王治國的思想理念而且可以用來治理國家的人,卻未必可以當選。再有就是那些靠祖宗恩澤的世家子弟,學校沒有用道理和技藝培養他們,政府主管部門也不考察他們的才能,父兄又不對他們的行為品德負責任,可是,朝廷動輒把官職授予他們,讓他們負責一些政事。從前周武王討伐商紂王的時候,曾列舉他的罪狀,就說他「憑家世任用官吏」。憑家世任用官吏,卻不管他們的才能是否能夠勝任,這正是商紂王滅亡的原因,這種情況在政治清明的時代是不可能出現的。

  再說說流品之外的人。朝廷本來把他們排除在正人君子之外了,並且限制他們求取功名的道路。可是,卻又把治理州縣的權力授予他們,讓他們管理一方的百姓,難道這就是有人說的用正派的人治理不正派的人嗎?根據我在外任職見到的情況,一路數千里之間,州縣官吏中來自流品之外的人,並不少見,可以讓他做點事的,十個中怕是不到兩三個,大多數倒要防備他們做壞事呢。在古代,對於讀書人,只有正派與不正派的區別,而沒有流品的不同,所以,孔子那樣的聖人也曾做過季孫氏的家臣,可是,這並不妨礙他可以做公卿。到了後代,才有了流品的區別,凡是被列入九品以外的人,他們即使想要有所成就,也已經將自己置於廉恥之外,而沒有再進一步的志氣了。由於近來社會風氣民俗的委靡不振,雖然是士大夫,形勢對他們追求進步很有利,而且,朝廷也在物質、精神上獎勵過他們,可是到了晚年,失意的時候,往往還是晚節不保,做了壞事。何況那些平素就沒有超過別人的志氣,而且早已被朝廷排除在廉恥之外,限制了他們進取之心的人呢?他們一旦做了官,就要違法亂紀,胡作非為,這一點也不奇怪。至於那些邊疆大臣、宮廷衛士的選拔,我已經說過它的問題了。所有這些,都說明選拔人才的方針是不符合先王道理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