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啟超 > 王安石傳 | 上頁 下頁 |
執政前的王安石(下)(4) |
|
梁按:這是王安石所主張的全民皆兵主義,當今這個時代的東西方各國,沒有不通過這種辦法達到強國目標的。然而我國自秦漢以後兩千年,王安石之前與王安石之後,都沒有一個人能像他這樣看到這一點。而且,他認識到,要引導國民崇尚軍事,一定要重視學校的教育,這與當今之世的學校特別重視體育,是多麼的吻合呀。中國輕賤軍人已經很久了,特別是宋代以來,就更加嚴重,在募兵制度下,要想讓軍人不被輕賤,就像要到燕這個地方去卻駕車往南走一樣。王安石說到的那種現象,把安定天下這麼大的事,交給那些品行操守都不被鄉里認可的奸邪、兇悍、無賴之人,天下的士子卻以手執兵器為恥,這種情況,今天和過去沒什麼區別。如果世上沒有王安石這個人,何時才能結束這種局面呢? 現在規定的俸祿,一般都很低。如果不是在皇帝身邊工作,家裡吃飯人口稍微多一些的,沒有不兼營農業、商業,得到些收入,而能夠養活這些人的。至於在下面州、縣工作的官吏,一個月的收入,多的有八九千錢,少的只有四五千錢,再把候差、候調、候缺的時間算在一起,六七年間只能得到三年的俸祿。這樣算下來,一個月的收入,多的實際上不到四五千,少的只有三四千罷了。這點錢,即使是個僕役,也會感到很窘迫的。何況他們平日的生活以及婚喪嫁娶等開支,都包括在裡面了。那些社會地位在中等以上的人,雖然窮困也還不失為君子;社會地位在中等以下的人,雖然生活安定仍然是小人;只有社會地位居於中等的這些人不一樣,生活窮困時他們做小人,生活安定時他們做君子。在天下所有的士人中,社會地位在中等以上和中等以下的,還不到百分之一;窮困時做小人,安泰時做君子,這樣的人,卻到處都是。先王認為,治理眾人不能用力量壓服,所以,約束人們的行為不能以自己為標準,而應以中等階層的人可以接受為標準,按照他們的願望,因勢利導,只要中等階層的人能夠遵守,那麼,先王的意志就可以推行到整個國家,並且延續到後代。憑藉如今俸祿的標準,希望士大夫不做有損廉恥的事,大概中等階層的人是做不到的。所以,如今做了大官的人,往往互相收受賄賂,追求金錢,背上了貪污的壞名聲;而那些小官吏,則生意買賣,索取財物,無所不為。士大夫既然不顧廉恥,給社會帶來很壞的影響,他們也就偷懶怠惰,得過且過,奮發圖強的心思更沒有了,這樣一來,他們的本職工作怎麼能不鬆懈,治理國家的理想又如何實現呢?更何況,貪贓枉法,收受賄賂,侵害百姓的事,往往就發生在這裡,這就是我所說的沒能使他們生活寬裕的後果。 現在,婚喪嫁娶、供養父母所需服飾、食物以及各種物品,都沒有禮制法度來加以限制,而社會上一般人都以奢侈為光榮,以節儉為恥辱,只要他具備財力,就沒有什麼事是不能做的。官府既然不加以禁止,而人們又以此為榮耀,那麼,如果他的財力不足,不能跟上這種社會風氣,到他舉辦婚事、喪事的時候,往往就會得罪那些族人和親戚,被認為是不體面。所以,有錢人家儘量鋪張而不知道停止,窮困之人則勉強湊合去迎合這種風氣,這就是士大夫被弄得困難重重、失去廉恥之心的原因。所有這些,都是我說的不能用禮法約束人們的行為產生的後果。如今皇帝親自厲行節約,做天下的表率,這是在您左右的近臣權貴親眼見到的,然而,他們在家裡依然是奢侈無度,這些人做了皇上不喜歡的事,違背了皇上對天下的教導,其中有些人是很過分的,但也沒聽說朝廷對他們有什麼懲罰,來警示天下的人。從前,周朝的人聚在一起飲酒,曾有人被捉住殺頭,以為酒喝多了就會產生禍害,使許多人死亡,這才加以嚴格禁止,不讓禍害由此產生。這樣做了以後,他的刑罰雖然非常簡單,但犯罪以至招來災禍被處死的人卻非常少。如今朝廷的法律,特別嚴厲的只在懲戒貪官污吏這方面。用嚴刑峻法懲治貪官污吏,卻輕視對奢侈腐化的立法,這就是所謂抓住次要的東西而放鬆了根本的問題。然而,社會上一些有見識的人,認為現在官吏過多,國家的財富已經無法供給,這種議論也是不通情理的。現在的官員人數的確很龐大,然而和前代官員數量相比大約還算是少的,而且,俸祿又那麼低,可見,國家經費不足,應當是另有原因,官吏的俸祿難道值得計較嗎?我對於管理財政固然沒有學過,但是歷代理財的大概情況我還是知道的。這就是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創造天下的財富,再用天下的財富,供給天下的需求。自古以來治理國家,從來沒有因財富不夠用而成為國家的大問題的,問題在於理財的方針不正確。如今天下沒有戰亂,老百姓安居樂業,人人都在盡力創造財富,為什麼公家私家都把窮困作為問題,而大傷腦筋呢?恐怕就是因為理財不得其法,而有關部門又不能根據現實情況來變通處理罷了。如果我們在理財方面按照正確方針去辦,又能根據實際情況變通處理,那麼,我雖然愚笨,也知道增加官吏的薪俸,是不會讓朝廷因經費不足而傷腦筋的。 梁按:孔子說過,用很高的俸祿鼓勵士人做官,後世那些談論如何治理國家的人,大概沒有人不知道這是一件緊迫的事。然而這裡也有困難,第一就是增加官吏的俸祿,要考慮經費不足這個大問題。王安石已經為此進行了辯解。他對財政問題的看法,在此次上疏中尚未談到,但他所說的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創造天下的財富,再用天下的財富,供給天下的需求,其理財原則都包含在這句話裡了。古今中外各個國家,無論哪個時代,其官員的俸祿不會超過國家每年總支出的百分之三四,如果理財的方針是正確的,那麼,這個百分之三四,按照比例而增加,是沒有問題的。如果理財的方針不正確,那麼,即使從這百分之三四中裁減一部分,又怎能緩解蘇司農(蘇轍)的財政困難呢?王安石認為,增加官吏的俸祿不會使國家財政受到傷害,這是真正懂得如何治理國家的人說的話。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儘管俸祿增加仍然不能制止人的貪婪,那些大開賄賂之門,把官場搞得一團糟的人,不是俸祿很低的人,而是那些享受高官厚祿的人。這種說法,放在今天的軍機大臣、各省督撫身上,是可信的,放在那些享受優厚肥差的官員身上,也是可信的,我似乎不能提出任何質疑。儘管如此,如果僅僅給他優厚的俸祿,而不能在這之後對他進行監督和檢查,那麼就真像一些人議論的那樣了。所以,王安石在增加他的財富之後,又說了要用禮法來約束他們,用刑律來懲戒他們。然而,就算有法度對他們進行監督和檢查,但他們的糧庫裡沒有可以贍養家人的糧食,法度也就成了一紙虛文。看來,有了一個很好的辦法和意願,一定還要有另外的好辦法、好意願來配合,雙方相互依賴,相互維護,如果是粗疏草率,不成體統,雖然像錦繡一樣美麗,也不過像天吳(中國古代的水神)一樣罷了。從最近這些年我國增加了一部分官員的俸祿來看,則並非只是讓朝廷增加了開支,而且鼓勵人們去追逐名利,使得社會大眾的心理和讀書人的品性被物質利益所蒙蔽,一天比一天厲害。然而,難道是王安石說錯了嗎? 梁又按:對奢侈浮靡風氣的懲戒,自古以來就有許多說法。而近代以來,有人看到如今的歐美各國,奢侈浮靡的風氣更加嚴重,而且,他們的國家與民眾都很富裕,於是,有人就認為,在這裡奢侈未必不是好事。哈,這是多麼的荒謬啊。凡是一個國家的經濟,一定使它像母親那樣富足,然後,它的民眾才能讓自己的財富增值。而奢侈的風氣,只能消耗它的財富,使得它不能像母親那樣。所以,奢侈其實是亡國之道。今天的歐美各國,是因為富裕才開始奢侈,不是因為奢侈而導致富裕。然而,已經有了像杜甫所描述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種現象。這種社會問題已經成為今日歐美各國的大患,它將來是否會造成社會的分裂,我們還不知道,但如今稍微有些知識的人,沒有不心懷憂慮的。為什麼還要說「奢侈不是問題」呢?按照王安石的說法,是要用立法來懲戒奢侈,這個意見固然是不能實行的,但是,他的想法還是有可以採用之處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