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啟超 > 先秦政治思想史 | 上頁 下頁
第六章 階級制度興替狀況


  階級制度,實人類文化初開時代所不能免。其成立之早晚與消滅之遲速,雖半由環境所決蕩,而民族思想根柢亦與有力焉。春秋前奴隸制度之痕跡,見於諸經者甚少。《詩經》似一無可考。《易經》、《書經》有「童僕」、「臣妾」等字,玩文當為奴隸。此外最奇異者,為春秋時楚羋尹無宇之言,曰:「天有十日,人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輿,輿臣隸,隸臣僚,僚臣僕,僕臣台。」(《左·昭十》)其言若可信,則古代階級可謂極複雜。(《易·旅卦》:「喪其童僕」,「得童僕」,《小畜卦》:「畜臣妾吉」,《書·微子》:「我罔為臣僕」,《費誓》:「臣妾逋逃」。吾所記二經中近于奴隸意義之文字僅此。)雖然,其界限並不嚴,其地位移易似甚易,「斐豹,隸也,著在丹書」,焚書即可儕于齊民。(《左·襄二十三》)鮑文子,齊之執政也,嘗為隸于魯施氏(《左·定八》),晉貴族「欒、郤、胥、原、狐、續、慶、伯,降在皂隸」(《左·昭三》)。由此觀之,所謂臣僕皂隸者,其性質與古代希臘諸國之奴隸及近代美之黑奴、俄之農隸等似有別,蓋身分並不如彼等之固定也。(《周官》有蠻隸、閩隸、夷隸、貉隸等名,似是以敵國俘虜充奴隸。然春秋時似無此惡習,古代有否未敢斷。)

  我國古代奴隸制度何故不發達耶?其根本蓋緣人類平等的理想入人甚深,固無待言,然亦事實上有自然的裁制焉。我國文化發生于大平原,而生計托命於農業。無論在部落時代、封建時代,各國皆以地廣人稀為病,競思徠他國之民以自實。觀《孟子·梁惠王》篇、《商君書·徠民》篇等,便知其概。(《梁惠王》篇:「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又,「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徠民》篇:「吾欲徠三晉之民為之,有道乎?」此戰國時各國競欲以人為的政策增加人口之實例。)戰國且然,況在前此,民如見虐,則「逝將去汝,適彼樂國」(《詩·碩鼠》文)。此當時為政者所甚恐也。噢咻其民,勿使生心,實各國政府保持勢力之第一義。政治所以常顧慮人民利益,蓋由於此。而民皆以農為業,受一廛為氓,自耕而自食之。此種經濟組織之下,自然不適於奴隸之發育,與歐洲古代國家發源於地狹人稠之市府者,本異其撰也。

  若夫貴族平民兩階級,在春秋初期以前,蓋劃然不相逾。百姓與民對舉,大夫、士與庶人對舉,君子與小人對舉,經傳中更仆難數,乃至有「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曲禮》)等語,似並法律上身分亦不平等。關於此方面真相如何雖未敢確答,要之政權恒在少數貴族之手,則征之《左傳》中所記諸國情事,甚為明白。蓋封建與宗法兩制度實行之結果,必至如是也。(始終未行貴族政治者,惟一秦國耳。)雖然,此局至孔子出生前後,已次第動搖,「陪臣執國命」(《論語》文),各國所在多有,如齊之陳氏,本羈旅之臣,卒專齊政而有齊國。即以孔子論,彼明言「吾少也賤」,嘗為委吏乘田,蓋「庶人在官者」之流亞耳,然其後固又為魯司寇參大政。然則政權並非由某種固定階級永遠壟斷,在春秋中葉已然。

  貴族政治之完全消滅,在春秋以後。其促成之者,孔墨諸哲學說與有力焉。說詳次篇,茲不先述,然而環境之孕育此變化,實匪伊朝夕。其主要原因,則在智識之散佈下逮。封建初期,政治教育與政治經驗皆少數貴族所專有,一般平民,既無瞭解政治之能力,複無參加政治之欲望。及其末期,則平民之量日增,而其質亦漸變。第一,小宗五世則遷,遷後便與平民等,故平民中含有公族血統者日益加多。第二,當時貴族平民互相通婚,故實際上兩階級界限頗難嚴辨。(周襄王以陽樊賜晉文公,陽樊人不服,晉圍之,倉葛呼曰:「此誰非王之親姻,其俘之也。」(《左·僖二十六》)此外互婚之跡,傳中可考尚多。)第三,各國因政變之結果,貴族降為平民者甚多,例如前文所舉「欒、郤、胥、原,降在皂隸」。第四,外國移住民,多貴族之裔。例如孔子之祖孔父在宋為貴族,而孔子在魯為平民。此等新平民,其數量加增之速率,遠過於貴族,而其智識亦不在貴族之下。此貴族政治不能永久維持之最大原因也。

  貴、平兩級之混合,在用語變遷上最能表明之,古者貴族稱百姓,賤族稱民,兩語區別甚嚴。其後則漸用於同一意義,而大率以民字為其代表,古者君子小人,為身分上對待語。君子指貴族,含有「少主人」的意味。小人蓋謂人中之低微者。(《周語·富辰》曰:「百姓兆民」,韋注:「百姓,百官也,官有世功受氏姓也。」《書·堯典》:「平章百姓」,鄭注:「百姓,群臣之父子兄弟。」此百姓之正訓,指貴族也。《書·呂刑》:「苗民勿用靈。」鄭注:「苗族三生兇惡,故謂之民,民者冥也,言未見仁道。」此民字之正訓,指異族或卑族也。《左·僖十五》:「小人戚,謂之不免,君子恕,以為必歸。」《僖二十六》:「小人恐矣,君子則否。」君子指士大夫,小人指一般平民。經傳中類此者甚多)。其後意義全變,兩語區別,不以階級的身分為標準,而以道德的品格為標準。凡此皆平民階級擴大且向上之結果,致固有之階級觀念,漸次澌滅,而萬人平等的民本觀念乃起而代之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