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啟超 >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 上頁 下頁
十六 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四)(2)


  東原受學于江慎修,而尤服膺其曆算。慎修篤信西法,往往並其短而護之,東原亦時所不免看錢竹汀與東原論歲實書。自其中年,即已成《原象》《曆問》《曆古考》《策算》《勾股割圜記》等書,為斯學極有價值之作品。及入四庫館,則子部天文算學類之提要,殆全出其手,而用力最勤者,則在輯校下列各種算書:

  一、《周髀算經》漢趙爽注,北周甄鸞重述,唐李淳風釋。此書舊有《津逮秘書》刻本,然訛脫甚多,東原據《永樂大典》詳校,補脫字百四十七,正誤字百十三,刪衍字十八,補圖二,自是此書始可讀。

  二、《九章算術》晉劉徽注,唐李淳風釋,宋李籍音義。此書明時已佚,東原從《永樂大典》輯成九卷。此書後經李雲門(潢)作《細草圖說》九卷,東原所謂舛錯不可通者,一一疏解之。

  三、《孫子算經》不著撰人名氏。舊有甄鸞、李淳風注,皆亡。東原從《大典》中輯出正文。

  四、《海島算經》晉劉徽撰,唐李淳風注,久佚。從《大典》輯出。

  五、《五曹算經》不著撰人名氏,刻本久佚,汲古閣有影鈔宋本,訛舛不能成讀。舊有甄鸞、韓延、李淳風諸家注,已不見,唯經文散在《大典》各條下。東原補綴鉤稽,輯為五卷,極費苦心。

  六、《五經算術》北周甄鸞撰,唐李淳風注。此書久無傳本,唯散見《大典》中,割裂失次。東原循其義例,以各經之敘推之,輯成完書。

  七、《夏侯陽算經》著者時代無考,舊有甄鸞、韓延注。傳本久佚,唯《大典》有之,然割裂分附《九章算術》之下,紊其端緒。幸原書目尚符。東原悉心尋繹排比,還有舊觀,為三卷十二門。

  八、《張邱建算經》著者年代無考。甄、李注及劉孝孫細草。此書舊有汲古閣影鈔宋槧,然訛舛不少。東原校正之,及為補五圖,蓋原書所無,而其理非圖不明也。

  九、《輯古算經》唐王孝通撰並自注。舊尚有李淳風注,已佚。此書亦毛氏藏本,東原校訂,附加圖說。此書後經李雲門作考注,以《九章》釋之;張古餘作細草,以天元釋之;皆多發明。

  十、《數術記遺》舊題漢徐岳撰,周甄鸞注。東原亦校訂之,但辨為唐以後偽書。

  以上所列,不過校勘幾部舊書,宜若與學界大勢無甚關係。雖然,此諸書者久已埋沒塵壒中,學者幾不復知吾國自有此學。即有志研究者,亦幾譯書外無所憑藉。自戴校諸書既成,官局以聚珍版印行,而曲阜孔氏複匯刻為《算經十書》,其移易國人觀聽者甚大。善夫阮文達之言曰:「九數為六藝之一,古之小學也。……後世言數者,或雜以太一、三式、占候、卦氣之說,由是儒林實學,下與方技同科,是可慨也!(戴)庶常……網羅算氏,綴輯遺經,以紹前哲,用遺來學。蓋自有戴氏,天下學者乃不敢輕言算數,而其道始尊。然則戴氏之功,又豈在宣城(梅氏)下哉!」《疇人傳》四十二讀阮氏此論,可以知戴氏在斯學之位置矣。

  東原雖遍校古算經,然其自著曆算書,則仍宗西法。其專以提倡中法聞者,則推錢竹汀。竹汀著《元史朔閏表》《三統木衍》《算經答問》等書,羅茗香推之甚至,謂「宣城猶遜彼一籌」《續疇人傳》四十九,其言或稍過。雖然,自戴、錢二君以經學大師篤嗜曆算,乾嘉以降,曆算遂成經生副業,而專門算家,亦隨之而出,其影響豈不巨哉!

  前所列戴校《算經十書》皆唐代用以課士者。然數學實至宋元而極盛,其最有價值之著述則為下列三家四種:

  一、宋秦道古九韶《數學九章》十八卷。

  二、元李仁卿治《測圓海鏡》附細草十二卷、《益古演段》三卷。

  三、元朱漢卿世傑《四元玉鑒》三卷。

  秦李兩家所創為兩派之「立天元一術」,朱氏所創為「四元術」。「天元」「四元」兩術,則嘉道以後學者所殫精竭慮,階是以求超勝於西人者也。四書中唯《測圓海鏡》舊有傳本,而已逸其細草,餘三書則皆久佚。東原在四庫館,從《永樂大典》中輯錄《九章》《演段》,及《海鏡》之細草,三書始稍具面目,然精心讎校,實所未遑,故研習猶不易焉。東原校《海鏡》,多臆刪誤解。尹菊圃(錫瓚)曾指斥之。《數學九章》,自錢竹汀極力提倡,秦敦夫恩複刻之,而顧千里廣圻為之詳校,其後沈俠侯欽裴及其弟子宋冕之景昌複據顧本精校,訂正訛舛數十處,為之《劄記》。自是道古之書始可讀。《海鏡》及《演段》,鮑淥飲廷博刻之,而李四香銳為之詳校,自是仁卿之書始可讀。獨《四元玉鑒》《四庫》既不著錄,阮文達作《疇人傳》時且未之見以傳中無朱世傑知之。文達晚乃得其鈔本,傳抄寄四香。四香大喜,為作細草,未就而沒。文達恫之,曰:「李君細草不成,遂無能讀是書者矣。」《揅經室集·李銳傳》道光中,羅茗香始為精校,並補作細草,自是漢卿之書亦人人可讀,與秦李書等。此四書校注之業,其影響於後此算學之發展,視戴校諸書為尤巨。大抵天元學即秦李學大顯于嘉慶中葉,而四元學即朱學復活于道光之初。二學明而中國算學獨立之利器具矣。

  乾嘉以後治算之人約可分三類:

  第一類,台官。台官者,奉職於欽天監者也。歷代台官,率多下駟,然台中資料多,儀器備,苟得其人,則發明亦較易為力。乾隆中則有監正明靜庵安圖,蒙古人。創「割圓密率捷法」,舉世宗之。詳下其弟子夏官正官名張良亭肱最能傳其學。同時,監副博繪亭啟,滿洲人,能解勾股形中所容方邊、圓徑、垂線三事,創法六十。道光初,監正方慎葊履亨亦績學有著述。同時博士欽天監博士陳靜弇傑最精比例,著《算法大成》二十卷,最便初學。

  第二類,經師。經師者,初非欲以算學名家,因治經或治史有待於學算,因以算為其副業者也。此派起于黃梨洲、惠天牧,而盛于錢竹汀、戴東原,其稍後則焦裡堂、阮芸台。若顧震滄、程易疇、淩次仲、孔巽軒、錢溉亭、許周生、姚秋農、程春海、李申耆、俞理初輩,皆其人也。自餘考證家,殆無一人不有算學上常識,殆一時風尚然矣。此輩經生——除戴、焦、孔外——大率藉算以解經史,於算學本身無甚發明。雖然,後此斯學大家,多出諸經師之門,如李尚之之學於竹汀,羅茗香之學於芸台,其最著者也。

  第三類,專門算學家。專門算學家,自王、梅以後,中絕者垂百年,至嘉慶間始復活,道鹹間乃極盛。復活初期之主要人物,則江都焦裡堂、元和李四香、歙汪孝嬰萊也,時號為「談天三友」。三人始終共學,有所得則相告語,有所疑則相詰難,而其公共得力之處,則在讀秦、李書而知「立天元一」為算家至精之術。四香校釋《測圓海鏡》《益古演段》,為仁卿之學撥開雲霧;又與裡堂幾度討論,知秦道古之《九章》為「大衍求一」中之又一派「天元」,秦書價值亦大明。裡堂著《天元一釋》《開方通釋》等書,最能以淺顯之文闡天元奧旨。孝嬰則姿性英銳,最喜攻堅,必古人所未言者乃言之。三人中,焦尚經師副業,而汪、李則專家也。焦之評汪、李曰:「尚之四香善言古人所已言,而闡發得其真;孝嬰善言古人所未言,而引申得其間。」兩家學風可見矣。學風異而能合作,故於斯學貢獻特多焉。而陽城張古餘敦仁,上元談階平泰皆四香學友,于「天元」有所發明,四香弟子順德黎見山應南盡傳其師之學,且續成其書;裡堂子虎玉廷琥亦治《演段》,能名家,嘉慶間專門家最著者,略如此。

  道光初葉,秀水朱雲陸鴻、陽湖董方立祐誠在京師以算學相友善。方立最絕特,所發明「割圜連比例率」,實斯界不刊之作見下,惜早夭未能盡其才。而甘泉羅茗香士琳、烏程徐君青有壬,仁和項梅侶名達皆老壽,道鹹間稱祭酒焉。茗香為阮芸台弟子,早歲已通天元,中歲得《四元玉鑒》,嗜之如性命,竭十二年之力,為之校,為之注,為之演細草二十四卷,複與同縣學友易蓉湖之瀚為之釋例。四元複見天日,自茗香始也。後此李壬叔譯代數之書,始知「四元」即我國之代數,而其秘實啟自茗香。君青縋幽鑿險,學風酷似汪孝嬰、董方立,發明「測圜密率」「橢圜求周術」「對數表簡法」等見下;亦嘗為《四元》步細草,聞茗香治此,乃中輟。梅侶與黎見山遊,因接李四香之緒,著述甚富,今傳者僅《勾股六術》一編。嘗曰:「守中西成法,搬衍較量,疇人子弟優為之。所貴學數者,謂能推見本原,融會以通其變,竟古人未竟之緒,而發古人未發之藏耳。」晚年每謂古法無所用,不甚涉獵,而專意于平弧三角雲。後此算家力求向上一步以從事發明,得梅侶暗示之力為多。三君之外,則元和沈俠侯欽裴之校《九章》,烏程陳靜葊傑之為《緝古細草》,皆能有所樹立者。

  道光末迄鹹、同之交,則錢塘戴鄂士煦、錢塘夏紫笙鸞翔、南海鄒特夫伯奇、海甯李壬叔善蘭,為斯學重鎮。鄂士學早成,年輩稍後於羅茗香、項梅侶。羅、項折節以為忘年交。所著《求表捷術》,英人艾約瑟譯之,刊《英倫算學公會雜誌》,彼都學者歎為絕業。我國近人著述之有歐譯,自戴書始也。紫笙為梅侶高弟,盡傳其學。特夫崛起嶺嶠,而精銳無前,又善制器,諸名家皆斂手相推焉。壬叔早慧而老壽,自其弱冠時,已窮天元、四元之秘,斐然述作;中年以後,盡瘁譯事,世共推為第二徐文定,遂以結有清一代算學之局。當是時,江浙間斯學極盛,金山顧尚之觀光、長洲馬遠林釗、嘉定時清甫曰淳、興化劉融齋熙載、烏程淩厚堂堃、張南坪福僖、南匯張嘯山文虎,與徐、項、戴、李諸君先後作桴鼓應焉。江西亦有南豐吳子登嘉善,造詣不讓時賢。而異軍特起有聲色者,莫如湖南、廣東兩省。湖南自新化鄒叔績漢勳首倡此學,長沙丁果臣取忠繼之。果臣弟子有湘陰左壬叟潛,文襄從子也;湘鄉曾栗紀鴻,文正子也,鹹以貴介嗜學,能名其家。徐君青之為廣東鹽運使也,語人曰:「廣東無知算者!」或以告番禺黎南溟漢鵬,南溟為難題難之,徐不能答。嘉應吳石華學算于南溟,遂盡傳其學。已而出鄒特夫,所造或為江左諸師所不及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