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啟超 >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 上頁 下頁 |
十三 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一)(7) |
|
二 小學及音韻學 小學本經學附庸,音韻學又小學附庸,但清儒向這方面用力最勤,久已「蔚為大國」了。方才說,他們最大的貢獻在訓詁;他們為什麼能有這種貢獻?就因為小學、音韻學成為專門之業。今為敘述方便起見,所以于經學之外,別立一節論他。 「小學」是襲用漢人的術語,實際上應該叫作文字學。這門學問,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研究一個字或一個詞的意義,二是研究字和詞的連綴用法。我為下文說明便利起見,杜撰兩個新術語:第一類叫作「字義學」;第二類叫作「字用學」。音韻學也是字義學的一部分。所有的小學書,什有九是字義學。字用學現在還幼稚得很哩。 字義學即是字典或辭典之學。我國古來之字典有三種組織法:一、以各字(或辭)所含意義分類組織,《爾雅》《方言》《釋名》《廣雅》等書便是;二、以各字的形體及所從偏旁分類組織,《說文》《玉篇》等書便是;三、以各字的讀音分類組織,《切韻》《集韻》《廣韻》等書便是。本書所講,以第一二類歸入小學,以第三類歸入音韻學。 崇禎十五年出版之方密之以智《通雅》五十卷,實為近代研究小學之第一部書,體例略仿《爾雅》,而門類稍有增減看第十二講方密之條。此書有許多新理解,先乾嘉學者而發明,但後來人徵引很少,不知何故。《爾雅》一類書之專門的研究,蓋始于戴東原。他著有《爾雅文字考》十卷,其書成而未刻,今恐已佚。據自序所說,原系隨手劄記之書,大約於舍人、劉歆、樊光、李巡、鄭康成、孫炎舊注多所搜輯,補郭注之漏,正邢疏之失,至於「折衷前古,使《爾雅》萬七百九十一言,合之群經傳記,靡所扞格,則俟諸異日」。據此,知東原對於整理《爾雅》尚有許多計劃,此書尚非滿意之作也。其此類書現存者,則有: 《方言疏證》十三卷休甯戴震東原著。互見本節音韻條。 揚雄《方言》為西漢最好的小學書,東原首先提倡他。但這部書雖名為疏證,然而注重校勘,詮釋的工作尚少。自序說:「廣按群籍之引用《方言》及注者交互參訂,改正訛字二百八十一,補脫字二十七,刪衍字十七,逐條詳證之。」蓋自得此校本,然後《方言》可讀。《四庫》所著錄,聚珍板所印行,即此本也。段茂堂著《東原年譜》,稱「東原曾將《方言》分寫于《說文》每字之上」,亦是一種整理法。次則: 《爾雅正義》二十卷邵晉涵著,見前。 《爾雅釋義》十卷,《釋地以下四篇注》四卷嘉定錢坫獻之著。 《爾雅義疏》二十卷郝懿行著,見前。 此為疏釋《爾雅》之專書,皆乾、嘉間作品。《爾雅》這部書,清儒認定他是周公所作,把他捧得很高。依我們看,不過西漢末劉歆一派人將漢儒傳注采輯而成,年代也許在《方言》之後。但他把各字的性質意義分類排纂,又不但解釋單字,而且兼及二字以上連綴而成的「辭」,在當時確是一種很進步的字典或辭典,價值當然不朽。清儒提倡小學,於是這部書的研究日盛。邵二雲的《正義》,就是把戴東原所計劃的事業賡續成功,在這門學問裡頭算是創作。郝蘭皋補綴一番,愈益精密。這兩部書的比較價值,前節已論過,不再贅了。錢著未細讀,不敢妄評。此外有專釋《爾雅》名物之書,如程瑤田《通藝錄》中釋宮、釋草、釋蟲諸小記,任大椿之《釋繒》,洪亮吉之《釋舟》,劉寶楠之《釋谷》,錢大昕之《釋人》等。有專輯《爾雅》古注之書,如臧庸之《爾雅漢注》、黃奭之《爾雅古義》等。有釋《爾雅》著作體例之書,王國維之《爾雅草木鳥獸蟲魚釋例》甚好,惜僅限於一部分。這部書經二百年學者之探索,大概已發揮無餘蘊了。又次則:《釋名疏證》八卷,《補遺》一卷,《續釋名》一卷鎮洋畢沅秋帆著。 《釋名》為漢末劉熙撰,時代較《說文》稍晚。這書體例和《爾雅》略同,但專以同音為訓,為以音韻治小學之祖。《釋名疏證》題畢秋帆著,實則全出江艮庭聲之手。舊本訛脫甚多,畢、江據各經史注、唐宋類書及道釋二藏校正之,複雜引《爾雅》以下諸訓詁書證成其義。雖尚簡略,然此二書自是可讀。其最博洽精核者,則: 《廣雅疏證》十卷高郵王念孫石臞著。 《廣雅》為魏張揖著,出《爾雅》《方言》《釋名》之後,搜集更博。石臞本著,先校正其訛舛,繼詮釋其義訓。校正訛字五百八十,脫者四百九十,衍者三十九,先後錯亂者百二十三,正文誤入音內者十九,音內字誤入正文者五十七。自序其著作宗旨及體例云:「訓詁之旨本於聲音,故有聲同字異,聲近義同,雖或類聚群分,實亦同條共貫。……此之不寤,則有字別為音,音別為義,或望文虛造而違古義,或墨守成訓而鮮會通。……今則就古音以求古義,引申觸類,不限形體。……其或張君誤采,博考以證其失;先儒誤說,參酌而寤其非。」所謂「就古音以求古義,引申觸類」,實清儒治小學之最大成功處。而這種工作,又以高郵王氏父子做得最精而最通。《廣雅疏證》實為研究「高郵學」者最初應讀之書。讀了它,再讀《讀書雜誌》《經傳釋詞》《經義述聞》,可以迎刃而解。石臞76歲才著手著此書,每日限定注若干個字,一日都不曠課,到臨終前四年才成石臞年89。所以這部書可算他晚年精心結撰之作。昔酈道元作《水經注》,論者鹹謂注優於經。《廣雅》原書雖尚佳,還不算第一流作品,自《疏證》出,張稚讓倒可以附王石臞的驥尾而不朽了。以石臞的身份,本該疏《爾雅》才配得上,因為邵疏在前,恥於蹈襲,所以走偏鋒,便宜了張稚讓。然和郝蘭皋相比,蘭皋也算笨極了。此外應附記者有: 《小爾雅疏》八卷上虞王煦汾原著。 《小爾雅訓纂》六卷長洲宋翔鳳於庭著。 《小爾雅疏證》五卷嘉定葛其仁鐵生著。 《小爾雅義證》十三卷涇縣胡承珙墨莊著。 《小爾雅》,本是偽《孔叢子》中之一篇。清儒因他存輯漢人訓詁不少,抽出來單行研究。以上四書,大略同時所著,不相謀而各有短長,也算是走偏鋒而能成家的。 以上各書,都是清儒把漢、魏以前分義編纂的字典,用極綿密的工作去解釋,成績真可佩服。至於他們新編的字典則有: 《經籍纂詁》一百六十卷儀征阮元芸台編。互見類書條。 這部書是阮芸台任浙江學政時候,手創義例,命詁經精舍學生臧在東庸、臧禮堂和貴、洪筠軒頤煊、洪百里震煊、陳仲魚鱣、周鄭堂中孚等二十幾位分途編輯的。各字依《佩文韻府》的次序排列。每字的解釋,專輯集古書成說。所收者約為下列各種:一、古經古子本文中之訓詁。如「仁者人也,義者宜也」,「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之類。所收子書最晚者為《顏氏家訓》。二、各經注。以《十三經注疏》為主,佐以清儒所輯所古佚注。三、漢、魏以前子書及古史注。自《國語》韋注,《戰國策》《呂覽》《淮南子》高注,下至《列子》張注,《管子》房注,《荀子》楊注等。四、古史部集部注。限於《史記》裴集解、司馬索隱、張正義,《漢書》顏注,《後漢書》李注,《三國志》裴注,《楚辭》王注,《文選》李注。五、小學古籍。《爾雅》《方言》《說文》《廣雅》《釋名》《小爾雅》《字林》《埤蒼》《聲類》《通俗文》《匡謬正俗》《經典釋文》《一切經音義》《華嚴經音義》《翻譯名義》《隸釋》《隸續》等。唐以前訓詁,差不多網羅具備,真是檢查古訓最利便的一部類書。這書雖依韻編次,但目的並非在研究韻學。所以我不把他編在音韻條而編在本條。 最簡樸的古字典出在《爾雅》《方言》以前,為《漢書·藝文志》所述的秦時李斯的《倉頡》七章,趙高的《爰曆》六章,胡母敬的《博學》七章《漢志》說《史籀》十五篇,周宣王時書,我們不相信。漢興,閭裡書師把這三種糅合起來,每章六十字,共五十五章,名為《倉頡篇》。其後司馬相如的《凡將》,史遊的《急就》,揚雄的《訓纂》,班固的《續訓纂》,相繼而起。這類字典,很像後世的《千字文》《百家姓》,又像醫家的《湯頭歌訣》,挑選幾百或幾千個單字,編成韻語,意義聯貫,專備背誦之用,並沒有什麼訓釋。西、東漢之交,研究日趨細密,便把所有的字分起類來——指事,象形,會意,形聲,轉注,假借,謂之六書。六書兩字始見《周禮》,其六種名則首載《漢志》,次為《說文序》。東漢人說是起自周公時,我們不相信。大概是揚雄、劉歆、杜林這班小學家研究出來的。和帝永元間,許叔重根據六書義例,以各字的形體及所從偏旁分類,著成一部《說文解字》,遂為秦、漢以來小學一大結束,又為後來字書永遠模範。《說文》這部書,清以前的人並不十分作興他。宋、元間徐鉉、徐鍇、李燾、吾邱衍等,雖間有撰述,然發明甚少,或反把他紊亂了。明末有一群文學家好用僻字,拿來當枕中鴻秘,但並不瞭解他的價值和作用趙宦光著《說文長箋》,顧亭林極攻擊他;明清之交,方密之算是最初提倡《說文》的人,在《通雅》中常常稱引或解釋。康熙一朝經學家雖漸多,但對於《說文》也並沒有人十分理會。乾隆中葉,惠定宇著《讀說文記》十五卷,實清儒《說文》專書之首,而江慎修、戴東原往復討論六書甚詳盡。東原對於這部書,從十六七歲便用功起,雖沒有著作,然傳授他弟子段茂堂。自是《說文》學風起水湧,占了清學界最主要的位置。謝蘊山啟昆《小學考》,說當時關於《說文》的名著有三部: 《說文解字注》三十卷金壇段玉裁茂堂著。《小學考》作《說文解字讀》,想是原名,後來很少人知道。 《說文統釋》六十卷嘉定錢大昭晦之著。 《說文解字正義》三十卷海甯陳鱣仲魚著。 茂堂的《說文》注,盧抱經序他說:「自有《說文》以來,未有善於此書者。」《小學考》卷十引王石臞序他說:「千七百年來無此作。」本書卷首百餘年來,人人共讀,幾與正經正注爭席了。《說文》自唐宋以來,經後人竄改或傳抄漏落顛倒的不少。茂堂以徐鍇本為主,而以己意推定校正的很多。後人或譏其武斷,所以《段注訂》鈕樹玉著,八卷、《段注匡謬》徐承慶著,八卷、《段注考正》馮桂芬,十六卷一類書繼續出得不少。內中一部分,誠足為茂堂諍友。茂堂此注,前無憑藉,在小學界實一大創作。小有舛誤,毫不足損其價值,何況後人所訂所匡也未必盡對呢。茂堂又最長韻學,訂古韻為十七部,每字注明所屬之部,由聲音以通訓詁。王石臞序最稱讚他這一點,我想這點自然是他的好處,但未足以盡之。 錢、陳兩書未見,不知有無刻本?錢書有自序述十例:「一、疏證以佐古義;二、音切以複古音;三、考異以復古本;四、辨俗以證訛字;五、通義以明互借;六、從母以明孳乳;七、別體以廣異義;八、正訛以訂刊誤;九、崇古以知古宇;十、補字以免漏落。」《小學考》引晦之為竹汀弟,其書應有相當價值。陳仲魚書,阮芸台謂其「以聲為經,偏旁為緯」《論語古訓序》《小學考》引。果爾,則當與後此姚文田、朱駿聲各書同體例參看次段,但書名「正義」似是隨文疏釋,頗不可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