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啟超 > 清代學術概論 | 上頁 下頁 |
二十四 |
|
右兩書皆有為整理舊學之作,其自身所創作,則《大同書》也。 初,有為既從學于朱次琦畢業,退而獨居西樵山者兩年,專為深沈之思,窮極天人之故,欲自創一學派,而歸於經世之用。有為以《春秋》「三世」之義說《禮運》,謂「升平世」為「小康」,「太平世」為「大同」。《禮運》之言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歸,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諸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謂大同。」此一段者,以今語釋之,則民治主義存焉(天下……與能),國際聯合主義存焉(講信修睦),兒童公育主義存焉(故人不……其子),老病保險主義存焉(使老有……有所養),共產主義存焉(貨惡……藏諸己)勞作神聖主義存焉(力惡……為己)。有為謂此為孔子之理想的社會制度,謂《春秋》所謂「太平世」者即此,乃衍其條理為書,略如左: 一、無國家,全世界置一總政府,分若干區域。 二、總政府及區政府皆由民選。 三、無家族,男女同棲不得逾一年,屆期須易人。 四、婦女有身者入胎教院,兒童出胎者入育嬰院。 五、兒童按年入蒙養院,及各級學校。 六、成年後由政府指派分任農工等生產事業。 七、病則入養病院,老則入養老院。 八、胎教、育嬰、蒙養、養病、養老諸院,為各區最高之設備,入者得最高之享樂。 九、成年男女,例須以若干年服役于此諸院,若今世之兵役然。 十、設公共宿舍、公共食堂,有等差,各以其勞作所入自由享用。 十一、警惰為最嚴之刑罰。 十二、學術上有新發明者,及在胎教等五院有特別勞績者,得殊獎。 十三、死則火葬,火葬場比鄰為肥料工廠。 《大同書》之條理略如是。全書數十萬言,于人生苦樂之根原,善惡之標準,言之極詳辯,然後說明其立法之理由。其最要關鍵,在毀滅家族。有為謂佛法出家,求脫苦也,不如使其無家可出;謂私有財產為爭亂之源,無家族則誰複樂有私產?若夫國家,則又隨家族而消滅者也。有為懸此鵠為人類進化之極軌,至其當由何道乃能致此?則未嘗言。其第一眼目所謂男女同棲當立期限者,是否適於人性,則亦未甚能自完其說。雖然,有為著此書時,固一無依傍,一無剿襲,在三十年前,而其理想與今世所謂世界主義、社會主義者多合符契,而陳義之高且過之。嗚呼!真可謂豪傑之士也已。 有為雖著此書,然秘不以示人,亦從不以此義教學者,謂今方為「據亂」之世,只能言小康,不能言大同,言則陷天下於洪水猛獸。其弟子最初得讀此書者,惟陳千秋、梁啟超,讀則大樂,銳意欲宣傳其一部分。有為弗善也,而亦不能禁其所為,後此萬木草堂學徒多言大同矣。而有為始終謂當以小康義救今世,對於政治問題,對於社會道德問題,皆以維持舊狀為職志。自發明一種新理想,自認為至善至美,然不願其實現,且竭全力以抗之遏之;人類秉性之奇詭,度無以過是者。有為當中日戰役後,糾合青年學子數千人上書言時事,所謂「公車上書」者是也。中國之有「群眾的政治運動」,實自此始。然有為既欲實行其小康主義的政治,不能無所求於人,終莫之能用,屢遭竄逐。而後輩多不喜其所為,相與詆訶之。有為亦果于自信,而輕視後輩,益為頑舊之態以相角。今老矣,殆不復與世相聞問,遂使國中有一大思想家,而國人不蒙其澤,悲夫!啟超屢請印布其《大同書》,久不許,卒乃印諸《不忍雜誌》中,僅三之一,雜誌停版,竟不繼印。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