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啟超 > 歐遊心影錄 | 上頁 下頁 |
三 1919年英國總選舉前政界情形 |
|
我們要參觀「世界民主政治的老祖宗」英國國會巴力門了。他是總選舉後新召集,恰好吾們登岸那一天行開會禮。我們參觀以前,要把他選舉後的政黨形勢研究一番才好。 英國,我們都知道的,是個政黨政治的模範。他有兩大黨對立,在國會下院占多數的黨當然掌握政權,那少數黨就在野來監督他。英國國民性有兩種極大極重的要素:一種是愛自由,一種是愛保守。兩黨算是各各代表這兩種國民性的一面。雖然兩黨黨名改了好多回,兩黨具體的政治方針,更是適應時代要求隨時變易,至於根本精神卻依舊是百年如一日。近年這兩個黨名,一個叫自由黨,一個叫統一黨,都是有很長遠的歷史根據,互相更迭的在朝在野。但到了十九世紀末年,兩大黨對立的原則漸漸有些搖動了。自從1880年以後,愛爾蘭國民黨發生,成了個第三黨。於是甲乙兩黨無論哪個都不能在院中占絕對多數,總須靠兩黨提攜,丙党便成了個舉足輕重的形勢。1890年以後,勞工党發生,成了個第四黨。一黨制絕對多數的舊夢,真要從此斷念了。1894年,格蘭斯頓失敗以後,英國成為統一黨的天下恰二十年。自由黨和第三、第四兩黨提攜,勢力日漸加增,1905年遂占多數,自由黨內閣複現。其後兩回總選舉,統一黨皆一敗塗地,自由党和愛爾蘭勞工兩黨結合益密,繼續保持政權,這便是開戰前英國政局的形勢。開戰之始,在野的統一黨首先表示意思,要和政府戮力同當國艱,政府亦開心見誠,願與在野黨提攜。翌年(1915)5月,聯立內閣成,閣員二十二人中,自由黨十二人,統一黨八人,勞工党一人,愛爾蘭黨一人(其後該党首領勒特門因交涉不調,未入閣)。故當時之愛斯葵內閣,實際上形式上完全辦到舉國一致。自由、統一兩黨首領在一個內閣裡頭做同僚,算是英國憲政史上一個破天荒的新例了(勞工黨員入閣,亦以此次為最初)。又翌年(1916)12月,勞特·佐治拆愛斯葵內閣的台,結果,愛斯葵逼退。勞特·佐治內閣成立,幾乎把政黨政治乃至內閣政治的精神都要打破了。第一,在二十幾名閣員裡頭,挑出五位組織軍事內閣,這算是內閣之中更有內閣。質而言之,算是內閣之上更有內閣了。第二,為網羅人才起見,好幾位不是國會議員的也入閣,這是英國憲政史的慣例,絕對不能許容的。第三,政府領袖是自由党的勞特·佐治,政府党上院領袖柯松,下院領袖般拿羅,卻都是統一黨,這是前古未聞的異象。「非政黨政治」的精神公然表現了。要之,自勞特·佐治內閣成立以來,雖然戰事上替國家立了莫大的功勞,卻是憲政基礎也著實搖動得利害。就政黨分野方面論,自由黨是分裂了,愛斯葵派和勞特·佐治派分立,變成水火。勞特·佐治只好利用統一黨來維持勢力,統一黨也要利用勞特·佐治,慢慢的恢復政權。這便是去年停戰前後英國政界的形勢。 英國下院本以七年為任期,新近改短,縮至五年(1911年法律),所以1910年選出的國會,到1915年冬早已滿期。徒以戰事方殷,無暇顧及選事。去年11月德軍降服,勞特·佐治內閣跟著就發佈改選命令。當時反對派有些人主張稍緩,他的理由:因為是選舉人許多遠征在外,不能投票。政府說是平和克復後政府種種設施,第一要求國民信任,任期久滿的國會,是否能代表現在民意,殊不可知,所以亟須依法改選。骨子裡政府是有一番作用,趁著國民慶賀戰勝謳歌功德之時舉行選舉,自然于現政府有利。但打起官話來,他法律上的理由也極圓滿,反對說當然是難不倒他了。這回選舉,各處征戍的軍人,臨時都抽調回來投票,事畢歸伍。所以有人起他一個綽號,叫做軍服選舉。這回選舉,依著新改正的選舉法(1918年),男子選舉權增加二百萬人,還添上六百多萬的女子選舉權。英國多年女子參政的運動,算是有了結果了。這回選舉,不像從前各黨對壘競爭,卻另外立出個聯立派、非聯立派的名目來。聯立派是擁護現在的聯立政府,非聯立派反對他。兩派中卻是各黨都有,我們可以起他一個名,叫做「縱斷政黨」的選舉。聯立派中重要分子:一、統一黨的大部分,二、勞特·佐治部下的自由党,三、勞工黨內和勞特·佐治表同情的一小部分。非聯立派中重要分子:一、愛斯葵部下的自由党,二、勞工党的大部分,三、愛爾蘭的統一黨,四、愛爾蘭新芬黨。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