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啟超 > 飲冰室合集 | 上頁 下頁
瓜分危言(4)


  §第三章 論無形之瓜分

  有有形之瓜分,俄、普、奧之于波蘭是也。有無形之瓜分,英法之於埃及是也。吾所言中國瓜分之禍在將來者,指有形之瓜分言之耳。若夫無形之瓜分,則歐人實行之于中國,蓋已久矣。凡國之所以成立者,國權為上,而國土次之,有土而無權,國非其國也。野蠻國之滅人國也,奪其土然後奪其權焉。文明國之滅人國也,奪其權不必奪其土焉,奪其實不必奪其名焉。故野蠻國之滅人國也如虎,皮肉筋骨,吞噬無餘,人鹹畏之。文明國之滅人國也如狐,媚之蠱之,吸其精血,以瘵以死,人猶昵之。今歐洲各國之政策皆狐行也,非虎行也。故中國之精血,瓜分已盡,而我國朝野上下,猶且囂囂然曰:西人無瓜分之事,無瓜分之志。嗚呼!是果狐術之足用也。今將各國無形之瓜分條列於下,以備警覽焉。

  第一節 鐵路權附內河小輪權

  一、東三省鐵路 俄國

  二、蘆漢鐵路 俄國

  三、山海關牛莊鐵路 英國

  四、津鎮鐵路 英國、德國

  五、山東鐵路 德國

  六、山西鐵路 俄國

  七、粵漢鐵路 美國(又未定)

  八、滇緬鐵路 英國

  九、龍州雲南鐵路 法國

  十、北海南寧鐵路 法國

  附:內河行駛小輪船 英國

  由是觀之,中國境內新設之大鐵路凡十條,已無一為中國所自有。東三省不必論矣,蘆漢之路久議不成,俄人乃假比利時為名,用以借款,以免他國之忌,而其實則自華俄銀行主之,其所定合同,路權全歸俄手。於是俄人得以此路與其西伯利亞路之最終點相聯絡,而俄人之勢力,遂由聖彼得堡一呵而達中國之中心(即漢口)。又加以山西一路,測量佈設及金銀出納,皆歸俄國總辦之手,大江以北皆非複吾有矣。英人聞之,大驚失色,乃爭山海關牛莊之路,欲以橫沖而中斷之,所以抑制俄人於北方也。山東一省,全屬德之範圍,其獨佔鐵路權固不待問,而容閎繞道出河南,猶思沮之,以英人抗議乃免,而其權亦卒歸英德二國焉。英人開通滇緬鐵路,不辭勞費,不憚險難以圖之,其宗旨蓋有二:一由雲南經楚雄、寧遠以通四川,控中部之上流;一由雲南出臨安達廣東,通香港,于南部阻法人之開拓。法人南寧北海之路,將延長而經桂林、永州、長沙以達於漢口,接蘆漢鐵路,坐享其利,握南部之全權,其龍州雲南路,亦所以固其雲南、兩廣勢力之範圍。此各國爭取鐵路權之情形也(此外,惟粵漢鐵路尚未定所屬,其餘已造成之京津、津沽、津榆等鐵路,皆抵當于滙豐銀行,蘇杭、淞滬等小鐵路亦歸於滙豐銀行及怡和洋行之手,九龍鐵路近亦歸怡和洋行承辦)。要之,歐人於中國認定一語為宗旨,曰:鐵路之所及,即權限之所及。故爭之不遺餘力焉。就中國而言,則鐵路所及之地,即為主權已失之地。故質言之,則鐵路即割地之快刀也(英俄協商亦以鐵路權為題目,蓋名為占認鐵路,實則瓜分土地也)。今我輩試披圖一觀,各國鐵路所不及之省分尚余幾何,安得不瞿然以驚也。

  第二節 財權

  一、全國海關稅權 英國

  二、沿江諸省及浙江(凡六省)厘金局 英國

  三、華俄銀行 俄國

  四、德華銀行 德國

  五、黑龍江、吉林及長白山等處礦務權 俄國

  六、山東全省礦務權 德國

  全國海關稅權,向握于英人赫德之手,夫人而知之矣。而我當局者,顧甚德之,若以為赫德實忠於中國者。夫赫德之果忠於中國與否,吾姑勿論焉。但其握海關權,必為英國之大利,則可斷言也。故去年俄、德、法三國曾有暗傾赫德之舉,而英公使遽與總署訂約,雖赫德死後,總稅務司之職仍歸英人之手云云。蓋英人所以壟斷中國之財政者,其用心早伏於數十年以前。其因借債以攬六省之厘金歸於稅務司,猶前志也。他日中國若有免厘金而加海關稅之事,則全國歲入之數,經英人手者殆過其半。夫歲入之數過半經他國手,而猶謂其為自主之國,吾不信也。

  華俄銀行之設,其情形與尋常銀行大有所異,其條約第十四款曰「此銀行得管理中國收納租課之事,營關涉國庫之業,並經中國政府之許可,得鑄造貨幣,償還中國民債利息」云云,推其用意,直欲取戶部三庫之權而代之。考此銀行倡辦之人,為侯爵烏瑞士奇,乃俄皇之親屬也。其資本主則俄國政府也。歐人有言,今之華俄道勝銀行,昔之東洋印度公司(亡印度者全屬此公司之力,此公司掌握印度兵權、財權殆百年),殆非過言也。而我中國人,固泛泛然視之若無睹也。德華銀行亦欲效尤,雖落俄後,然其用心固自不在小也。中國礦務久為歐人所垂涎,專攬礦權則始自俄人之於東三省,而德人于山東繼之,近今紛紛經營,謀攫各省之礦者所在皆是。

  不及三年,則各省礦利一如鐵路之分贈列國,可斷言矣。

  第三節 練兵權

  一、江南洋操 德國
  二、湖北洋操 德國
  三、東三省洋操 俄國
  四、直隸洋操 俄國
  五、各省海陸軍 英國
  六、福建船政局 法國
  七、膠州練土軍 德國
  八、威海練土軍 英國

  當德人之未得膠州也,於東方權力遠出英、俄、法之後,而無所為計,乃注意欲代中國練兵,而握其兵權。兩湖總督張之洞所聘之德弁二人,因爭權限,饒舌於總署,卒求伸其權而後已。其意蓋別有所在也。後《中俄密約》第八款,有請俄人訓練華兵之事,嗣訂細約有雲,「倘日後中國欲將各省練軍,全行改仿西法,准向俄國借請熟悉武營之員,來中國整頓一切。其章程則與兩江所請德國武員章程辦理無異」云云。蓋俄、德同一心事也。其後俄國派其副將某往聶士成之武毅軍為顧問,而訂明欲更易此員,必須得俄國皇帝之命,是其目中非獨無聶統領,抑且無中國皇上矣。浸假而全軍之權握於其手,中國多練一軍,則歐人多得一軍之用,可斷言也。英伯爵白疊斯福去年遊歷中國,亦諄諄以代中國練兵為言。而威海衛租借約內,亦聲明他日中國若再興海軍,改革陸軍,皆許借英國武弁代為訓練。而日本近亦齗齗焉爭此事焉。人果何愛於我,而相爭為之效力乎?其故可思矣。

  英人之滅印度也,訓練土兵以伐土人,借其財力,借其人力于本土,晏然而得百八十萬英方裡之地。拿破崙征服四方,亦皆用此策,今歐洲諸國殆將以施于我支那矣。英人之于威海衛,德人之於膠州,各招土人,練兵二千,是實他日以支那人伐支那人之嚆矢者。我同胞恬然不以為意,盍亦視印度及諸亡朝之覆轍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