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啟超 > 中國國債史 | 上頁 下頁
中國國債史(3)


  計日本償金,當時以1895年6、7、8三個月倫敦市場銀價平均計算,庫平一兩,值英金三先令三辨尼二分之一弱,二百兆兩共合英金三千二百九十萬九百八十鎊七先令七辨尼。其贖遼費三千萬兩,亦以此比價合算,為四百九十三萬五千一百四十一先令一辨尼。兩共三千七百八十三萬六千一百二十七鎊八先令八辨尼,此其總數也(第二、第三、第四回利息雖已付過,至第四回全還時,仍行扣出所付者,實得此數)

  其時我所借人之外債,合以英金價,則:

  第六項一百萬鎊,
  第七項一百萬鎊,
  第八項一千五百萬鎊,
  第九項一千六百萬鎊,
  第十項一千六百萬鎊。

  其總數為四千九百萬鎊,以九四折算,實收到者四千六百零六萬鎊;益以昭信股票所搜括,大約二千萬兩,折以英金,為三百二十九萬九千鎊餘。總計當時政府所收入,凡英金五千萬鎊內外,除還日本外,實余出英金一千二百十七萬鎊有奇,而我迄不知其用諸何途也。願我國民要求政府予我以決算之報告,不得勿休也。

  自俄人首以貸款市大恩,遂定《喀希尼》《巴布羅福》兩條約,攫東三省路權、礦權、兵權,乃至行政權,悉入其範圍。英、法、德繼之,遂至有膠州、旅順、威海、大連、廣州、九龍之租借,某省某省之不許割讓,內河航權之獲得,十數口岸之新開,乃至鹽務、厘務之監督。蓋丙申、丁酉、戊戌間,北京外交界波譎雲詭,無寧日焉。其原因雖甚複雜,而由借款問題為導線者最多。豈必語將來?即過去之事,其情見勢絀,既若彼矣。夫使彼債權者於取息之外,更無他大利在其後也,則何至各國攘臂相爭,激烈一至此甚也。蓋各國在中國之分植勢力也,其後則在爭路權、爭礦權,而最初則在爭債權。觀於三次借款所演出種種怪狀,而歎魑魅搏人之手段,不可思議矣。而當局者飲鴆如飴,濫用國民公產之保證,慷他人之慨,以快一日之揮霍,吾欲我國民一詢其居心何等也。

  所謂四千九百萬鎊者,其本銀而已,而此本銀非短日月之可以清償,於是攤至數十年之久,而其息乃至與本相埒,且或過之,此其最難堪者也。今將廿四年以前之外債,其本息之貽負擔於我輩及我輩子孫者,表列之:

  第二表 戊戌前舊債逐年攤還本利表

  (其單位兩,數也其八、九、十,三項合計也)

國債史
國債史


  各項外債,大率以海關稅為抵押。而關稅所入,以供償還,尚時有盈歉。今試取最近數年中關稅歲入,除出一成為本關行政經費,以其餘九成作為償債之用,則其比較之率如下:

國債史


  廿五年雖羨出百七十余萬,廿六年則不足三百余萬,廿七年則又不足百五十余萬,是舉關稅全額,除償債外,不供他用而猶苦不足也。然政府歲入,並關稅統計不過一百一十兆有奇,一切皇室費、行政費皆取給焉。自甲午以前即已患貧,其不能不挖肉以補瘡者,又勢也。故中央政府攤派之於各省,各省大吏搜括之民間。自茲以往,我民歲增二千余萬之負擔,汲汲顧影,蹙蹙靡騁矣。

  驚魂未定,呻吟正酣,無端複有義和團之一惡劇起焉。以宮中府中一二人陰險拙劣之謀,而貽全國禍胎至三十九年以後,此真中外古今歷史之所未聞,我國民當銘刻之於腦中而永不能諼者也。今詳列此案之內容,次乃附以評論。

  辛醜議和之際,各國要求損害賠償,其數總計四百六十兆零二十九萬六千 三百九十三兩,後幾經磋磨,削減畸零,為四百五十兆兩。各國所分配者表列如下:

國債史

  以中國現在財力,萬難一次償還,故補年息四厘,攤作三十九年,本利歸結,而由我政府發出公債券,按數交各國收執。又以中國前此負債既重,更為之設法彌縫融通,分為五款以便計算。

  第一款,七十兆兩。自光緒二十八年起,至光緒六十六年,計三十九年償清,每年拔本照百分之一一〇六算。

  第二款,六十兆兩。自光緒三十七年起,至六十六年,計二十一年償清,三十七年以前但付利息,以後每年拔本百分之一七八三。

  第三款,一百五十兆兩。自光緒四十一年起,至六十六年,計二十六年償清,四十一年以前但付利息,以後拔本百分之二〇五六。

  第四款,五十兆兩。自光緒四十二年起,至六十六年,計廿五年償清,四十二年以前但付利息,以後每年拔本百分之二四〇一。

  第五款,一百五十兆兩。自光緒五十八年起,至六十六年,計九年償清,五十八年以前但付利息,以後每年拔本百分之九四四九。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