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啟超 > 德育鑒 | 上頁 下頁 |
立志第二(2) |
|
大凡為學,須有所立。《論語》云:「己欲立,而立人。」卓然不為流俗所移,乃為有立,須思量天之所以與我者,是甚底?還是要做人否?理會得這個明白,然後方可謂之學問。(陸象山) 上是天,下是地。人居其間,須是做得人方不枉。(陸象山) 要當軒昂奮發,莫恁地沉埋在卑陋凡下處。(陸象山) 你自沉埋,自蒙蔽,陰陰地在個陷阱中,更不知所謂高遠底。要決裂破陷阱,窺測破羅網。(陸象山) 彘雞終日營營,無超然之意。須是一刀兩斷,何故縈縈如此!縈縈底討個什麼。(陸象山) 學者志不立,一經患難,愈見消沮,所以先要立志。(呂東萊) 人之病痛,不知則已,知而克治不勇,使其勢日甚,可乎哉?志之不立,古人所深戒也。(吳康齋與弼) 鬚髮大勇猛心,方做得成就。若不曾發憤,只欲平做將去,可知是做不成也。(魏莊渠校) 不能克己者,志不勝氣也。(薛敬軒) 學不進,率由於因循。(薛敬軒) 人要為聖賢,須是猛起。如服瞑眩之藥,以黜深痼之疾,真是不可悠悠。(曹月川端) 人要學聖賢,畢竟要去學他。若道只個希慕之心,卻恐末梢未至湊泊,卒至廢馳。(陳白沙獻章) 非誠有求為聖人之志,而從事於惟精唯一之學者,不能得其受病本源,而發其神奸之所攸伏也。(王陽明) 黃久庵初見陽明,陽明曰:「作何工夫?」對曰:「初有志,工夫全未。」陽明曰:「人患無志,不患無工夫可用。」 學者既辨義利之分,能知所決擇,則在立志堅定以趨之而已。(徐橫山) 立志不真,故用力未也間斷,須從本源上徹底理會。種種嗜好,種種貪著,種種奇特技能,種種凡心習態,全體斬斷,令乾乾淨淨。此志既真,工夫方有商量處。(王龍溪) 以身在天地間負荷,則一切俗情,自難染汙。(羅念庵) 吾人當自立身放在天地間公共地步,一毫私己著不得,方是立志。只為平日有慣習處,軟熟滑瀏,易於因仍。今當一切斬然,只是不容放過,時時刻刻須此物出頭作主,更無纖微舊習在身,方是功夫,方是立命。(羅念庵) 學者無必為聖人之志,故染逐隨時,變態自為障礙,猛省洗滌,直從志上著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工夫,則染處漸消,逐時漸寡。(劉兩峰文敏) 友朋中有志者不少,而不能大成者,只緣世情窠臼,難超脫耳。須是吾心自作主宰,一切利害榮辱,不能淆吾見而奪吾守,方是希聖之志,始有大成之望也。(劉兩峰) 千事萬事,只是一事,故古人精神不妄用,惟在志上磨礪。(劉兩峰) 學者真有必求為聖人之心,則即此一念,是作聖之基也。猛自奮迅,一躍躍出,頓覺此身迥異塵寰,豈非千載一快哉。(鄒潁泉) 凡工夫有間,只是志未立得起。然志不是凡志,須是必為聖人之志。若不是必為聖人之志,亦不是立志;若是必為聖人之志,則凡行得一件好事,做得一件上好工夫,也不把他算數。(鄒聚所德涵。東廓之孫也) 一惡念發,良知無不知者。其有不知,非是你良知不知,卻是你志氣昏惰了。古人有言曰:清神在躬,志氣如神,豈有不自知的?只緣清明不在躬耳。你只去責志,如一毫私欲之萌,只責此志不立,則私欲自退聽。(鄒聚所) 學者有志于道,須要鐵石心腸。人生百年,轉盼耳,貴乎自立。(鄒南皋元標) 吾輩無論出處,各各有事。肯沉埋仕途便沉埋,不肯沉埋,即在十八重幽暗中,亦自驤首青霄。世豈有錮得人,人自無志耳。(鄒南皋) 靜中欲根,起滅不斷者,是志之不立也。凡人志有所專,則雜念自息。如人好聲色者,當其豔冶奪心之時,豈複有他念耶?如人畏死亡者,當其刀鋸遍體之時,豈複有他念耶?(王塘南)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