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李劼人 > 大波 | 上頁 下頁
二〇四


  第三章 如此英雄,如此好漢(七)

  黃瀾生一面翻檢高金山拿來的護書,一面向眾人說道:「諸公切莫高興過早,且先請你們看看這篇稿子——是我找熟人在日行派辦處耍了點手段抄得的。你們看後,自會明白四川局面豈但沒有朝好的一面轉,依我的鄙見,嗯!……」

  郝又三把他遞來的兩張公事稿紙接過手,田老兄、周宏道便都湊過頭來。

  稿紙上頭一行,寫著「致內閣請代奏電」。電文抄得相當潦草,好在字體尚大,看起來不太吃力。

  (銜略)竊川紳蒲殿俊、羅綸等,藉路倡亂情形,及查獲各項證據,均經電陳在案。當該逆紳等就擒之際,爾豐即面責以負國誤川之罪,均各情虛無詞。其時,事機危迫,本可立正典刑;第以案情重大,宜求詳審。且慮跡近倉皇,轉滋疑慮。是以一面拘留,即一面電奏,俟軍事稍定,請旨辦理。嗣複以交大理院判決為請者,蓋急則不能不拿,既拿,則必須明正其罪,方足以昭信讞而服人心。既不敢姑息以養奸,亦不敢操切以從事也!唯彼黨肆為謠諑,意圖淆亂是非。前聞端大臣抵渝,即有人在行轅遞呈,稱逆紳被拿冤抑。爾豐方謂事理具存,該大臣必不致遽信浮言。乃近見渝中報紙,謂該大臣已奏請將該逆紳等一概釋放,實堪駭異!

  田老兄不等看下去,便已搖頭說道:「光看這段冒頭子,老趙意思已經很明白,他是不奉詔,不放人的。」

  郝又三皺著眉頭道:「似乎還安心要與端方較量一下的樣子。」

  周宏道道:「或者他這電報在上諭未下前打出去的,所以他才說近見渝中報載。」

  黃瀾生原本端起一碗熱茶在喝,不由撲哧一聲,把茶噴了一衣襟。連忙放下茶碗笑道:「宏道姻弟原來還是一個書呆子!要是他不說看見報紙登載,他又怎能把日子騰挪得開,假裝不曾奉到上諭?而且這篇文章也就無從下筆了!辦公事的妙竅,就要在這些地方下功夫。所謂實者虛之,虛者實之是也……你們看下去,便知道我的話一點也沒錯……」

  三個人因又看了下去。

  查自爾豐到任之初,即迭接端大臣囑令嚴辦之電。此時,該逆紳等尚為路事爭執,初無不法行為;勢力之厚,團體之堅,雖謹願之人,亦為所惑,若無真確罪狀,即用嚴猛手段,潰亂固所必至,而人民之大惑不解,必較今日為尤甚。及經該大臣以因循貽誤等語,嚴詞電劾,猶不能輕相附和,仍再三電致該大臣,懇其設法轉圜路事,以防激變。迨罷市以後,該逆紳等叛跡漸張,抗糧、抗捐,業已實行;外人派兵干涉之警信,京渝均有電告。又探悉該逆紳等定於七月十六日起事。始不得已,遵旨拿獲。而一晝夜間,即有撲署圍城之暴動,陰謀勾結,不問可知。先後所獲叛據,尤屬情偽昭然,無可遁飾。爾豐際茲危局,誠知首要就拘,反動立起,禍變所及,牽動全省,而他日必有以爾豐為戎首者。當未經拿獲以前,曾歷次電奏,仰邀聖鑒。特以禍在眉睫,不能不排百難以救地方。前之不拿,因其無罪而寬之;後之必拿,因其罪著而執之。耿耿此心,蓋始終無非為保國衛民起見。否則,違道干譽,盡可取悅于一時,又豈肯以一身當大難之沖,致為彼黨所嫉視哉!端大臣近尚在渝,於此案前後情形,未加詳審;亦不一電會商,而遽請將該逆紳等釋放。揆其用意,殆以首要一釋,亂事或可速了,亦系一時權宜之計。唯事理自有是非,法律期無枉縱,若竟不究虛實,旋拿旋釋,不徒有傷政體,抑亦無此辦法。且川省此次匪亂雖甚披猖,而始終尚未獲大逞者,固賴我軍士苦戰之力;亦因首要見擒,無渠魁為之統率指揮,其勢散而不聚,即有凶謀,尚無遠略;故一經攻擊,立即潰散,勢不能與官軍力抗。設竟如該大臣所請,該逆紳等一旦放歸,勢必糾合徒黨,與群匪聯為一氣。聚虎狼之眾,而複濟以鬼蜮之謀,兵力有限,賊智多方,恐從此匪勢益橫。況鄂亂未已,川、楚毗連,內外勾結,川豈尚為國有?是名為弭亂,而實則以亂濟亂,其貽患何堪設想!爾豐深維利害,日處艱危困苦之中,實不敢緘默不言,重益禍釁。矧現在匪勢稍弱,人心亦漸知悔禍,即迭接川路股東代表及正紳等來轅呈懇,亦第以速了此案,或交大理院判決為言,並無要求釋放該逆紳等之語。是此數人之釋否,固非輿情所系屬;但使奏交法庭審訊,按其情罪分別懲處,人民自無異議,又何必依違遷就,致墮國家刑律之大防?爾豐與該紳等素無恩怨,此次遵旨拿獲,實迫於勢之不容已,更無一毫苛求之心。第念國紀不可不伸,事實不可不察,而目前川亂未平,尤未可再張其焰。應請聖明主持於上,即將此案飭交大理院判決,先行宣示天下;一俟軍事大定,即將人犯卷宗,一併解京審訊,俾黑白不致混淆,禍機無由增劇,實為川省大局之幸!迫切上陳,謹請代奏。

  三個人抬起頭來,心上都像壓了一塊千斤重的石頭。

  田老兄歎了一聲道:「老趙這樣深閉固拒,未免太失眾望了!」

  周宏道接著說道:「看看船要攏岸了,又著他這一篙……」

  郝又三把稿子向桌上放下道:「我不解他仗恃的什麼,竟敢連上諭都不理睬了?」

  黃瀾生已經把一疊手折形式的東西遞給郝又三道:「請看,這就是周法司的辯冤書。」

  「好長!怕不有好幾千字?」

  田老兄道:「此公的文字向以短小精悍著稱。這篇,看樣子,總有四五千字。寫這麼長的東西,足見此公動了真感情了。瀾生先生,你于這篇文章,當然推敲過了。請你先把它的主旨談一談,歇會兒我們再細細看吧。」

  「主旨嘛,很簡單。就是說,四川的事情,無論是前一段的路事,後一段的亂事,都是端午帥一人師心自用搞出來的。五月二十一日同志會之成立,是由於他一封不允許籌還路款的電報所致;七月初一日罷市,是由於他拒絕川人撤換宜昌總理李稷勳所致;七月十五日趙季和拘捕川紳,使路事變為亂事,大局糜爛,不可收拾,也由於他一面奏參趙季帥辦事不力,討好川民,一面又連電趙季帥,叫趙季帥勿再姑息養奸,必須嚴重對付,趙季帥被迫無奈,因而才一反以前力主和平所致。這一段,占的篇幅不多,可是把端午帥說成了川事禍首……」

  郝又三插嘴說道:「對的!追究原因,端方與盛宣懷當然是罪魁禍首。不過周孝懷把趙爾豐的罪惡都代他推卸了,卻不對。七月十五前前後後的經過,我至今記憶猶新,老趙要翻臉生事,我們早已料定,說他完全出於被端方所迫,這怎麼說得過去?光這一點,我就可以批評周孝懷的文章作得不得法。」

  「這不能怪周法司。他要不這麼說,趙季帥如何能允許他把這呈文交官報書局印了上萬份,除在省城散發外,連好多州縣都寄了去,附省一些鄉鎮,還專人去張貼呢?」

  田老兄也道:「就是為了辯難,文章倒不能不如此做。只是這一段,作為責備端方可也,作為對自身辯冤,似乎不大合適。聽聽他後面是怎麼說的。我想,他說到自身的是非,一定很鋒利,很尖刻。若不如此,那就不是老周的手筆了。」

  「後面的篇幅,完全是為他自己洗刷,把端午帥為何要奏參他,以及端午帥安他的考語,層層駁詰,確實很鋒利,很尖刻。主要點在說他自從路事初起,他與王護院便一根筍主張和平。就是後來趙季帥接了事,他也無時無事不力主和平,並且因此才得罪了人民,才引起人民的街談巷議。七月十五日的事,他毫未過問,以後種種,更沒有他。以此,他實在不知道他何以會被參丟官?他極力分辯說……」

  黃瀾生隨即從郝又三手上,把那一疊印刷品取去。一面翻檢,一面說道:「最好看他這幾句原文……對,就是這幾句。我念跟你們聽……『節下今日而采推本之論,以王護督憲為不應過持和平,姑息誤事,以署司為不應贊成,則署司服輸,且可代王護督憲服輸。若以為釀亂,則署司已先不敢服輸;若以署司為預於七月十五之事,采及街巷無賴主謀定計之謠傳,則尤日月有時而滅,此心萬難曲服!』……這三層,是辯他根本無罪。下面就辯得扎實,並帶著回了端午帥一手:『蓋雖閭巷小人細故,將科以幾等之罰,猶必審情得實,公開審判,不服,猶許依法上訴。署司不肖,忝列監司,雖節下絀於事勢,不憚掩置一切變亂之原,參劾數人,以為釋嫌平憤之計,然是非所在,豈節下今日始知眾怒難犯,尚能翻然改圖,署司向以恤民為心,乃忍妄自菲薄耶?』……」

  周宏道搖頭說道:「我聽不懂,這幾句攪擾得太厲害,請再念一遍。」

  田老兄道:「聽不懂,歇一會兒看了就懂。我說,這幾句雖然有點辣,其實還不夠味道。」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