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李劼人 > 大波 | 上頁 下頁 |
三五 |
|
「還希望守秩序!……要嚴守秩序!……莫要暴動!莫要取破壞手段!……諸君……要學文明國大國民喲!……」 他說不下去了,舒了口氣,又一鞠躬。剛抬頭,便見台下面一個頭髮花白,身軀肥矮,沒長鬍鬚的老頭兒,噙著兩泡眼淚,雙手捧著一把雨傘,向他一面作揖,一面嘮叨:「噢!感激你!……噢!感激你!」 立刻學著傅隆盛這樣做的,有幾個人,都是戴草帽的鄉下人,有的說:「難為你囉!……難為你囉!」也有這樣說的:「你不要死,我們聽你的話。盼望你太太平平頂著聖旨回來才好喲!」 劉聲元走下北台,轉往別一個臺上告別時,在別個台上告了別的其他兩個代表,又輪番來到北台。 吳鳳梧這時恰與傅隆盛和解了。 當傅隆盛剛剛作罷揖,肩頭忽然著人拍了一下,道:「傅掌櫃才是一個好心人呀!」 回頭一看,就是那個踩了腳還罵人的橫傢伙。 楚用已在旁邊笑道:「來來,傅掌櫃,我給你介紹。這位是帶過巡防營的吳管帶,起先是無心得罪了你……」 吳鳳梧不等說完,就接過去道:「罵哪個龜兒才有心得罪人!先前硬不曉得你是這樣一個好心人。」 「噢!吳管帶……相罵沒好口呀!……沒啥說頭,晏會兒街口上吃茶,算我的。」 「不!非算我的不可!」 恰恰王文炳偕同顧天成和他伯父顧輝堂第二個兒子,就是曾經做過錢縣丞女婿而今在汪九曲家祠私立法政學堂讀書的顧天相,一同走來,說道:「吳管帶還在這裡?那就免我到三聖巷去找你啦!你的事情說好了,還不只是一個部長點了頭,連會長問清你的履歷後,也贊成你趕快到新津去。已經發的費用由老楚轉給你,委託書由我去辦。事情就按照昨天說過的那些話去做,先找老楚的父親介紹一下也可以。」 王文炳隨即有意無意地笑了笑說:「你真算碰上機會,比這位顧團總的事情,就順手多了!」 「!是顧團總?久仰,久仰。請教貴處是……哦!那地方我去過,也不算十分小。尊章是哪兩個字?……天,天地元黃的天,成都府的成,高雅,高雅……我來介紹一下,這位是兄弟我才結交的好朋友傅隆盛傅掌櫃,商界裡頭頂刮刮的熱心人!」 他們便這樣在會場中間一應一酬,直到告別禮畢,軍樂大奏,中間高臺上那個又矮又瘦的司儀——原來是商會總理廖用之,走到台口,大聲宣告散會。 好幾百人全朝傍街的木柵大門湧去。 天上的雲幕越薄,太陽影子籠罩下來,又熱烘烘地。 第五章 歡送會(四) 吳鳳梧這一天說不出的高興。萬沒想到回來才兩天,便得了差事!——他把同志會當作一道衙門,把委託他到新津去聯絡侯保齋大爺當作差事,把委託書當作劄子,把王文炳、楚用兩個中學生當作官高一職的同寅。當王文炳和楚用與他分手時說:「那麼,說定了。委託書和錢准定今夜送到你家裡。你趕今下午收拾收拾,明天一早走。羅先生說過,事情不能再拖了。」他感激得簡直說不出話。 傅隆盛在分手時說:「吳管帶你好像沒有雨傘?」 「何消說哩!要有,也不會鑽到檯子底下躲雨去了。」 「吳管帶要上路,傘是應該備辦一把,天有不測風雲的……我送你一把大雨傘,道地加工貨色,又可遮太陽,又可遮雨……嗯!又重又長,打捶時也用得上。」他笑了。 吳管帶當然也笑了:「這樣好法,還有啥說的。不過不好叫你破費,你我初交,我照價打個九折付錢。」 「不要見外,吳管帶。說清楚,我並非故意舔你屁股,因你上路是為了同志會的事,你看,人家劉先生連命都捨得,難道我就蝕不起一把傘?」傅隆盛馬起臉說得很認真。 「不然的話,我手上這把傘就好送給你的。因是傘把上刻有我的名字,又舊了,不好送人。務必請你今天下午路過鹽市口,到敝號上來一頭。我包管挑一把頂好的新傘送你。要來喲!這是我的一點誠心!」 吳鳳梧直到傅隆盛轉身後還在說:「多謝!多謝!一定給你四海揚名,包在兄弟我身上。」 顧天成邀約他到枕江樓去吃一杯。說是彼此一見如故,目前又一同在同志會做事,也算三生有幸。他明天也要回去辦團,還有一些事情請教,一個小東道不算什麼,聊表敬意!聊表敬意! 他當然不能推辭,只好說兩句應該說的抱歉話,便一同朝著文廟前街,再沿上蓮池邊,插向南門走去。 枕江樓是前年重修南門大橋——一般叫作萬里橋時才趁熱鬧開張的一家小飯鋪。地點選得還好,恰處在大橋上流的岸邊,臨著錦江江水,砌了一道短短的石堤。堤上簡簡單單修了一排僅蔽風雨的瓦頂平房。平房盡頭處,也就在石堤尖端,蓋了一間圓形草亭。石堤得虧比大橋低,向下流頭望去,靠岸第二孔石拱橋洞恰似它的大門。大門外景致甚好:天竺寺的後圍牆,牆外臨河小路,路邊的大黃桷樹,樹腳下的石磧,石磧上面的水波,那麼遠法,看來真像畫面。只是近處岸邊一座積得山樣的垃圾堆,成天都有一些窮婦女窮小孩蹲在上面刨渣滓,找東西,不免有點煞風景。 畢竟因為地當橋洞,又在水流湍激之處,無論何時,好像總有一股涼風拂人,在天氣熱時,這地方的確是一個乘涼飲酒的雅座。而且上流頭也是一大片鵝卵石壩,壩上河岸邊一排斫折不死的老楊樹,樹下是個賣魚蝦的小碼頭,好吃嘴的客人每每親自去買了魚蝦,煩廚房大師傅趁活做出來,非常好吃。這一切都合上了成都人的口味。於是它便從一個普通小飯鋪搖身一變,變成一家館廚派而兼家常味的、別具風格的中等南堂館子。座頭幽雅,又有天然景致,更兼價廉物美,首先來照顧它的是南門一帶生意人,就不辦會酒,也常來打平夥。其次的常客是學生們。到學生們作了常客,才懸上招牌,不知是哪位雅人給它取了這個切合實景而又帶有詩意的名字:枕江樓。雖然這時還只有樓之名,而無樓之實。 枕江樓只有五個座頭,寒冬數九還好,從初春趕青羊宮的日子起,它這裡就生意興隆。如其在下午兩三點鐘來,包你不能夠隨來隨坐,人少也絕不能獨霸一個座頭,不讓後客來鑲一下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