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李大釗 > 李大釗文集 | 上頁 下頁
大英帝國主義者侵略中國史


  ——在河南開封第一師範的演講(一九二五年八月)

  要明白英、日帝國主義者之侵略中國,當先看帝國主義者如何進中國。廣州是中國的惟一門戶,尤為中國潮流薈萃之地。孫中山先生說中國人降服滿清,知識階級當時雖說知道,但是被於利誘,都不可靠了,所以這種種族思想,全保存在下級之工農界,被迫而全聚于南方,成一種秘密結社,這是一種種族思想的潮流。

  在當時還有基督舊教[2]流入中國,亦先從廣東進來。到請[清]初這兩種思想結合,加上明末之遺民,成了痕跡,後來就造成清朝第一次的民族革命運動——太平天國。

  帝國主義是什麼?就是資本主義發展之結果。因為他要向海外找殖民地作他自己的貿易場和原料地,因為又要保護,便要武裝起來,所以武裝之資本主義就是帝國主義。英國是資本主義,即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亦即帝國主義之發源地,至今英國仍是世界之大資本主義,所以仍是大帝國主義者。它最先到東方時,先侵略印度,因為印度地大人多,正是個最好的殖民地,中國較印度更好,在他得到印度以後,當然要謀及中國。所以他不畏艱難,經過許多困苦和犧牲,要來拿到手中。

  吾們看英國未來之歷史,當先考中外交通史。一四九七年,葡人發現南洋群島,認為最好之殖民地,乃以宗教之力,先宣傳後開闢,作商業侵略之先鋒,後複設總督,於是馬拉克諸島遂盡歸之。一五一六(年)(明正德十一年),葡人複駕帆船至中國。一五一七(年)(正德十二年),葡人複要求中國與之訂商約,設海關,來船八支,態度極好,中國人與之感情亦甚好,後以其貪,乃副[許]上川島(門外一小島也)與之(通商),以後葡人在沿海一帶來往經商,尤以寧波、澳門等處為最活動。此時在歷史上最要者,亦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最要者,即為澳門,後來經過許多波折,中國人不堪其擾,乃劃澳門與之(通商),其餘各處,則一概閉關自守。

  當時日本亦然,對西洋也取關門政策,劃平戶出,與中國同。當時中國所以只限澳門者,其說甚不一致。據日人記載,系葡人在中國內地,頗有暴行,中國乃均遣之海口。據中國記載,則謂日本之商家宗社[設],奉日大內藝興之命來華通商,同時有僧人西[細]川高(貢)欲爭此權,遷[遣]瑞佐亦來,然無明之信符,二人相爭於寧波。華人晏之,瑞佐以事先賄通市舶太臨[監]及市舶使(明之掌通商之官),竟得上座,宗社[設]大怒,於是起大衝突。明帝得奏,遂廢市舶官司,盡逐外人而送之澳門,行封門政策。然當時各種人均有,且中、日關係尤密,公商既不准通行,於是私商乃出。彼私商兼營海盜,於是有倭寇之亂,即禁止通商之結果。擾亂既久,更置教士于電泊[白]縣。一五三六(年)(嘉靖十四[五]年),中國指揮黃慶,始許在濠統[鏡](即澳門)通商。自是澳門遂成通商口岸,定澳門為外人居留地。至此生租借關係,每年納金五百兩,至今遂為葡之殖民地矣。

  當一五二二(年),西班牙亦來開航路,先至菲列賓,一五五六(年)(嘉靖三(十)五年),西占菲列賓島。在馬尼拉有華僑被虐待,中國海賊李有奔(《大勢年表》謂:「海盜李馬教」——編者注)率中、日兩國人擊之,大敗,西班牙遂得占之。一五八〇(年)(萬曆八年),西班牙派人來華,要求通商,葡人欲專利(《大勢年表》謂:「為澳人所間」——編者注),故不得要領而去。後荷蘭人脫離西班牙時,亦來華,因與葡不和,乃設東印度公司—即商國所靠侵略東亞之機關,初實起于荷蘭—付以宣戰、媾和等全權,此為西洋人征服亞洲之始。成立後,荷人東來不絕,至一六〇二(年),荷政府更允安置軍隊及一切行政權,在爪哇一帶勢力甚大,後驅西班牙及葡人,至今爪哇仍屬￿荷。後英國亦組東印度公司為英帝國主義侵略之經濟組織,于此吾人可知經濟侵略政策之可怕。

  此時荷蘭在日本亦如此,至一六〇九年,更為發達,與日人感情亦好,日本之得西方文明,即在此時,至今日人猶稱西學為蘭學,即由於此。至一六二二(年),荷、葡爭澳門,荷蘭先占爪哇,然葡萄牙至終不讓,荷人無法,乃轉赴福建附近,至澎湖群島及臺灣一帶。一六五六年,複派使臣來華,與中國交涉通商,中國允該國商船八年可來一次,每次只准四支。當時荷雖占臺灣,在明末時,〈後〉中國鄭成功自福建逃至該處,又將荷人逐去,後荷人懷恨,時謀報復,而終未能,直至清兵到時,荷乃幫清人鏟鄭之勢力,僅藉以洩憤而已。一六六四(年)(即康熙三年),荷人再派使臣來華,商定條約,而未得大利,故始終態度均好,且朝見時仍必行三跪九叩禮。然須知以上來者,均為小國,對中國無大害,此後英國即已來矣。

  英國本與荷同來,當初英國最注意印度,然當時以敵人太多,即西、荷、葡均已先來,故必與彼輩爭鬥始可獲得地位。一五八八年,先與西班牙艦隊在海上相持,結果敗之,始得稱羈[霸]。然以西、葡合邦,且西班牙之財富多仰給於葡,故英欲進而顛覆葡之根本勢力,而自樹其在東方之商業勢力,後複覆荷蘭在南洋之勢力。一五九九年英人遂籌設東印度公司,一六〇〇年成立,代以前之東印度公司起而侵略,然當時規模極小,僅有一萬(幾)千鎊(《大勢年表》謂:「資本七萬二千鎊」——編者注),此為第一合資公司,亦英帝國主義侵略東亞之先鋒。

  且看以後如何侵略。一六二四(年)(《大勢年表》謂:「一五九六年,明萬曆二十四年」——編者注),英使來華,在海上遇險未達;一六三七(年),葡人允英國可至澳門,但終不能得勢,後又被拒,乃改而據虎門;一六六四(年),東印度公司與反對清室之鄭成功之子鄭經訂約,英甚得利。吾人須知,此時英帝國主義者之侵略手段,已開始施用矣。其利用某部勢力而尋門戶,預備侵入內地,此時英國已有所謂領事裁判權,然中國關門甚緊,故終未到[得]逞,但不久鄭經又敗,約遂失效。一六七七(年),即康熙十六年,英人在廈門建商館(《大勢年表》謂:「英人謀在廈門建立商館,清廷未許」——編者注);一六八五(年),清廷下令開放海口;一七一七(年),中國總兵陳昂上奏言:「廣東有紅毛」,即英商也;一七二三——一七三五(年),英人欲謀減稅,另赴浙江謀定海,於是海門以外皆有紅毛館;一七五五(年),英商由廣東至,要求中國開放浙江門戶,以閩、粵總督之抗議未准;一七五七(年),清廷令所有通商之外人,只限於粵省一處,一面更在浙增稅一倍,更毀紅毛館,以為抵抗之法。時英商洪化輝(《大勢年表》謂:「洪任輝」——編者注)不服,走天津交涉,複被中(國)政府逮捕送之澳門監禁,至一七五九(年)複派人赴粵調查。一八〇二(年)(嘉慶七年),葡人以稅率輕重不同,壓制英人,蓋當時只有澳門一處為各處[國]通商處也。英人藉口防法,派兵占澳門(《大勢年表》謂:「英兵艦六艘……窺澳門」——編者注)。(嘉慶)十年,英使至廣州,蓋防法之離間也。于此吾人可知英、法之衝突,實已甚久,後來在中國、日本、土耳其始終未曾和諧也,即最近亦然。此時英國戰船既來,即武力、經濟同時俱到也。一八〇八(年),英將兵白安尚來,伺澳門(《大勢年表》謂:「英人度路利來自安南,以兵艦九艘窺澳門,仍言法將襲取澳門……中國以防守澳門由中國自任,無須英人代勞。」——編者注),在中國謝絕之,英兵憤,走虎門奪黃埔——即今革命軍所在地——,(揚言將)劫當時廣州特許通商之十三洋行,[3]後由華兵打退,中國即對英及各國停止貿易,此蓋中國對外之惟一方法也。因外人來華之目的,本在經濟侵略也,後英人以吃虧太大,遂又變軟,此潮乃解。

  在一七九三(年),英次[使]曾二次來華,至北京,被中國朝廷斥以冒昧,旋即退回。一七九六(年),英艦又來,至天津,(令)掛貢旗於船上,並賜以九叩禮,英人不肯,又被遣廣東,與中國要求訂約,中國又不准。後在廣東,以中國人不准西洋女子居住問題,幾生大衝突,後外人托故治病,始了結。故當時中國之限制外人,實嚴之極。後英人賣鴉片於中國,借治病口實,然遭中國人嫉恨,於是中、英戰事未久即開。中、英鴉片戰爭之近因,為林則須[徐]之焚燒鴉片,其遠因蓋在英國必欲在中國打開一門戶,然後借條約限制,以保護彼之商人,得行其經濟侵略政策。

  自一八四四[二]年鴉片戰後,英之勢力,長驅直入打進中國來,南方以經濟壓迫最烈,於是失業人數加多,社會上頓起不安之現象,此不安現象,終成太平天國。故太平天國,乃(英)帝國主義〈英〉侵略中國而使中國農民失業之影響,而以民族思想及耶教觀念相結合所成的大運動。此時外人以宗教主義彼樹起反清之旗幟,爰外人之指導,以抗清,以謀外人之利益,同時更有英、法聯軍[4]直打入北京,來恐嚇清廷。及清廷以「寧給友邦,不給家奴」之話來對外人說出,造成最大之不平等條約。此時英人以目的已達,乃轉而幫同清室來打太平天國。諸位知道當時有所謂長勝軍[5]者,用新軍火加入中國軍隊,在汀[江]南一帶,大破太平天國,終而滅之。自是轟轟烈烈之民族運動,遂屈服而消滅于大英帝國主義勢力之下!而英人遂得操縱清室,在中國任意橫行矣。

  自此以後,帝國主義者之侵略中國,蓋完全采此手段——即利用反革命勢力以壓制革命,中國革命之所以至今不能成功者,此即其大因。這種方法,既不用自己力量,只是假借人家力量,又可得最大利益,所以在他們看,這是最好的妙法。義和團本以民族革命運動,即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北方後,社會經濟上發生變動,以先以[之]油燈,盡成洋油勢力,機聲、紡織聲都被洋布壓下,中國人憤恨之結果,造成一呼即應之義和團。不過農民知識簡單,對於事情不能觀察,起一種仇洋的觀念,於是棄洋槍大炮而不用,全以中國東西來抵禦,而鄉間所奉為惟一武器之孫悟空、關羽等神,遂相繼出而應戰矣。後卒以外人之壓迫而消滅,更有八國聯軍[6]之最大壞果,使中國人永遠不能抬頭。故至武昌革命起時,必首先宣言維持外人權利,始可成功。然以尊外人,不能對外,故更造成十餘年只能埋頭內爭之結果,外人〈以〉利(用)此機會,處處壓迫革命勢力,對於南方更為顯著。歷年廣東之亂,俱為英人在內作祟也。彼蓋以北方已有軍閥代彼壓制,故不足慮。此次滬、粵諸案[7],英人對廣東所以極硬者,蓋即彼之傳統政策也。

  我人之民族革命運動,第一次為太平天國,惟後雜入汙物,故不甚好。洪秀全[8]一八五〇[一]年起事,一八六五[四]年滅之,正英、法聯軍之時也。日本此時,與中國相同。孫中山先生即生於一八六六年,太平滅亡(後)之次[二]年。先生生於民族運動之發源地,於是一洗以前之污點,卒〈成〉造成民國,至今民族解放運動,還正迫行不止。孫先生言:「革命如山頂之石,不動則已,一動則非直滾至山腳不止。」故在此時期,大家絕無幸福可言,絕不能希望太平,(不然),任何事都作不成,只有大家都參加這種運動,以期早日作成。日本革命時,唱尊王、攘夷、復古三口號,運動廢除不平等條約,及民族解放,亙一十七年,費許多犧牲,當中曾換過十二次外交大臣,大隈並被炸傷。當時因帝國主義者正注重中國,故日本可乘機容易翻身,現日本已成帝國主義來侵略中國了。我們翻身將更要難,所以我們非全民覺醒不可。吾人之運動口號為尊重民權,打倒軍閥,打倒帝國主義三條。再進一步言之,即非僅中國之問題,乃世界之問題也。帝國主義已至一定程度,將來中國革命成功之一日,即世界問題解決之一日,即世界革命成功之一日。所以我希望中國的青年諸位,全都起來,參加現在之國民革命運動,使之早日實現。孫先生死時,囑我們保存遺體,就是孫先生一眼望著我們的革命成功之後,他才安心的。諸位,我們大家當如何努力,才可對得起我們的先哲,我們的革命首領,為國奮鬥四十年而勞死的孫先生!

  筆記者附注:

  一、此篇未經先生校閱,錯誤之處,想必極多,望讀者諸君見諒!

  二、原來此文甚長,因時間限制,李先生只能講這些,惟聞先生言,他日當寫出,供大家閱看,記者固極望能如願也。

  署名:李守常

  員生筆記

  《雷火》第8期

  1925年8月

  編者附注:此文是記錄稿。其中年代、人名、事件的記載,有一些出入。現根據李大釗當年九月發表的《從印度航路發現以至〈辛醜條約〉帝國主義侵入東方大勢年表》(簡稱《大勢年表》),校勘之,異文加於夾註中,供讀者參考。

  [1]題解 本文是李大釗在開封的一次演講,由員生筆記,發表於1925年8月開封第一師範學生社創辦的刊物《雷火》第8期。時間應在「五卅」慘案、沙基慘案全國形成反帝運動以後,約為7月下旬或8月初。李大釗第一次到開封為1924年12月下旬,是應國民二軍軍長胡景翼之邀來商談請求蘇聯援助與二軍建設問題。第二次是1925年4月10日胡景翼因病逝世後,二軍面臨嚴峻形勢,李大釗約於4月下旬與于右任一起到開封對繼任的岳維峻進行工作。1925年5月10日中共中央31號通告傳達中央決定:在開封創辦民黨宣傳學校,主要由李大釗主持,學員80人,培訓1—3個月,然後派往北方各省工作。李大釗第三次開封之行應即為進行此項工作。

  [2]基督舊教 指天主教,與正教、新教並稱基督教三大派別。屬￿以羅馬為中心的西派教會,中世紀時是西歐各國占統治地位的教會,並設立異端裁判所。曾于元代一度傳入中國,又于明萬曆10年(1582)再次傳入。

  [3]十三洋行 亦稱十三行或洋貨行,系鴉片戰爭前廣州官府特許經營對外貿易的商行。其名起於明代,清沿襲。行數並非固定十三家,時有增減。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後,十三行專營外貿特權被取消。

  [4]英法聯軍 1856—1860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侵華戰爭,先後攻佔廣州、舟山、煙臺、大連、大沽口、天津、北京,焚毀圓明園,迫使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深入到整個沿海、內地和首都北京,使中國的領土主權受到進一步嚴重損害。此次戰爭,性質與鴉片戰爭基本相同,故又稱第二次鴉片戰爭。

  [5]長勝軍 太平天國起義時期,美國人華爾在上海創建「洋槍隊」並任領隊,協同清軍及英、法聯軍在上海郊區及蘇南地區對太平軍作戰。1862年2月,華爾率軍在高橋、蕭塘等地擊敗太平軍,華爾被清政府授予參將銜,「洋槍隊」被命名為長勝軍。

  [6]八國聯軍 1900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奧八個國家藉口鎮壓義和團運動而組成的侵華聯軍。6月17日占大沽炮臺,7月14日陷天津,8月14日陷北京。次年9月7日,簽訂《辛醜條約》。

  [7]此次滬粵諸案 滬案,指1925年發生在上海的「五卅慘案」。5月15日,上海內外棉七廠日籍職員槍殺工人共產黨員顧正紅,傷10餘人。5月30日,上海工人、學生、市民萬余人為此遊行示威,英租界巡捕在老閘捕房門前又開槍打死11人,重傷11人,隨即發生五卅運動。1925年6月21日,廣州英、美、日商行和沙面租界的工人聲援「五卅運動」,10余萬人舉行反帝示威遊行,行至沙面租界對面沙基時,被英、法軍警及葡萄牙軍艦開槍開炮打死52人,重傷170餘人,這就是「沙基慘案」,亦即「粵案」,隨即發生達16個月之久的「省港大罷工」。

  [8]洪秀全 (1814—1864),原名仁坤,廣東花縣人。1828年起屢試不中。後借基督教義,1843年6月創拜上帝會(一說未形成組織)。1851年1月11日,于廣西桂平金田村舉行反清的農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稱天王。1853年1月克武昌,3月佔領南京,建都後改稱天京。後因內部分裂,加之戰略失誤,在清廷與帝國主義勢力聯合鎮壓下,轉向衰落。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死,子繼位。7月19日,曾國荃部湘軍攻陷天京,太平天國失敗。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