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李大釗 > 李大釗文集 | 上頁 下頁 |
《貨幣論》書後 |
|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八日) 效文吾弟! 大著已草草讀過,匠心之作,有功經濟學界非淺。惟關於古代貨幣史料,據我搜集之所得,頗有足資吾弟參證者,特裁陳如下: 中國春秋時代,貴族間的饋贈禮聘,都用獸皮,婚禮亦用儷皮納征,似亦有以獸皮為幣的痕跡。 英語資本為Capital。Capital亦訓頭,故稱首都。說者謂系古代以牛為幣的遺跡。 牛在中國古代,似為一種重要財產,曾經用為貨幣,亦未可知?《說文》:「半,物中分也,從八,從牛;牛為物大,可以分也。」又「物,萬物也;牛為大物。天地之數,起於牽牛,故從牛。」物之大於牛者多矣。物從牛,分物為半亦從牛,似非因其大而始有所取于牛也。以我釋之,牛在農業社會,為主要財產,曾充貨幣(即交易中介)之用,亦未可知?故半、物皆從牛。 中國古代,金屬鑄造貨幣之起原,果在何時?此實一值得研究之問題。人類最初之居所,實為森林,至於冰期,草木因冱寒而凋萎,食物頓遭缺乏,不得不徙居水濱,依貝魚為生。人們在這裡生活甚久,所遺留下的貝殼,堆積地上,占很廣的面積,在每個大陸沿著河濱海岸都可以尋得。考古學者稱之為貝陵(Shell heaps),亦曰貝塚(Kitchenmiddens),故古代人民多有用貝為貨幣者。中國用貝為幣的痕跡,尤其顯著。《說文》:「貝,海介蟲也。居陸名猋,在水名蜬,象形,古者貨貝而寶龜,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我們試看凡經濟學上的名辭,全從貝字,足證中國在石器時代以貝為主要的貨幣。從貝的字,如財、貨、買、賣、貴、賤、貸、負等皆是。由殷墟掘發出來的遺物中,只有以石或骨仿造的貝形物,絕無金屬貨幣及其他金屬物,而掘發出來的龜版文字,迄今所能辨讀者,只有貝字,或從貝的字,而絕無金字及從金的字。又考《尚書》中的《商書》五篇,惟有貝字及從貝的字,而金字及從金的字,則未一見。有金字及從金的字,自《尚書》中的《周書》及《詩經》始。《商書·盤庚》:「茲予有亂政同位,具乃貝玉。」不曰金玉,而曰貝玉。《詩·大雅·棫樸篇》:「追琢其章,金玉其相」。[2]便雲金玉,不言貝玉矣。又《商書》中,全不見金屬器物的名稱,至於《詩經》,則數見不鮮。如「鐘鼓樂之」(《關雎》),「庤乃錢鎛,奄觀銍艾」(《臣工》),足證周代已漸入銅器時代,而金屬鑄造貨幣之起原,似當在周代以後,周以前似尚未有金屬貨幣。[3]所謂五帝時,已有鑄造的金屬貨幣之說,恐不足信。《商書》在《尚書》中,為比較可信之部分,《詩經》亦非偽書,故頗可置信。又證以發掘物,此種論定,似不為過於武斷。故就所知,以質吾弟,倘能彙集史料,進而為精細之研究,不惟有裨貨幣學,即史學亦獲益匪淺。斯不能不望之吾弟矣!匆匆不盡白。 大釗敬書 《時事新報》副刊《商學》第33期 1923年12月8日 【注釋】 [1]題解 1984年版《李大釗文集》題為《王著〈貨幣論〉書後》。現改此題。 [2]「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參見《史學概論——在上海大學的演講》注⑤。 [3]金屬鑄造貨幣之起源,似當在周代以後,周以前似尚未有金屬貨幣。 此說反映當時學術水平,現經考古發掘與研究,春秋時期(東周)即已開始有金屬貨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