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李大釗 > 李大釗文集 | 上頁 下頁
孔道西的歷史觀


  孔道西(Condorcet)的歷史觀(一九二三年十一月)

  孔道西[1]在《法蘭西百科全書》[2]編輯者(Encyclopaedists)中是一少年,當時在斷頭臺威脅之下為擁護人類進步的歷史而奮鬥。

  孔道西是塗爾高(Turgot)的友人,並且是為塗氏作傳記的人。孔氏以進步的觀念的眼光開始為文明史的設計,受塗氏的暗示不少。他的原則差不多都能在塗氏的學說裡去尋,但這些原則,于孔氏都有些新意味,他為之附翼,為之加重,為之說明。塗氏是在考究者的沉靜的精神中著作,而孔氏有所言論,則挾預言家的熱情以俱來。他在死亡的影下預言。他於一七九三年,在潛身匿跡之中,能寫出一部樂觀的《人類精神進步的史景撮要》(Sketch of a Historical Picture of the Progress of the Human Mind)。

  孔道西是《百科全書》編輯者中的一人,而為《百科全書》編輯者的精神所貫澈。他對於基督教的態度,全與服爾泰(Voltaire)[3]、狄岱鹿(Diderot)[4]相同。塗爾高待遇其所領受的宗教篤恭篤敬。孔道西則認天命,雖其所讓與於天命的領域,不過是一種文化發展的名譽主席,他是不加影響於議事錄,可以消滅的,而其論到基督教的任務與中世文明,他的觀察點與其朋輩的觀察點間實有所差異。

  這兩個思想家間較為重要的差異,與兩人著作時所處的環境不同有關連。塗氏不信有猛進的變更的必要,他想在現存制度下確固的改良於法蘭西足為驚歎。革命以前,孔道西亦同此主張,但不久此主張便為他的熱情所掃盡。美洲自由的勝利,反抗奴制運動的擴大,均足以提高他的自然的樂天主義,鞏固他的在進步的教義上的信誠。

  他自感生逢不辰,輒以方在孕育的將來自慰。彼時太陽將照耀于只有自由人生存、除去理性無所謂主人者的大地,暴虐者與奴隸、僧侶並其愚蠢而偽善的器具,將一切歸於消滅。他不僅以確認開明與社會幸福的無限進步的確定為滿足,他自進而想出其本質,預示其方向,決定其標的,而強要遼遠將來的探索。

  他的奢望的設計,用他自己的話說出,就是要指出「人類社會上不斷的變動,一刹那間所做出的及於次一刹那的影響,並那這樣子在不斷的改正中,人類向真理與幸福的前進。」這種設計,是不能實行的。其不可能,幾與有人宣言欲為羅馬英雄愷撒(Julius Caesar)著[著]一由生到死的詳細的生涯日記一樣。他用那樣的語言,陳述他的目的,適以顯出他對於限域我們關於過去的知識的限制沒有瞭解,就令他認出一個最合式最實用的綱領,他亦不能實行之。然而他的公式,則頗值得記取。

  孔氏分文明的時代為十期,就中第十期,實潛存於將來。他不承認他的分類和他的新時代,在重要上不是同等的。而他的歷史地圖的排列,是以企圖不依政治上的大變動而依智識上的重要步驟標其級段著稱的。最初三期——原始社會的形成,繼之以牧畜時代,又繼之以耕稼時代——以希臘的拼音文字終結;第四期,是希臘思想史,迄於亞裡士多德(Aristotle)時代科學上有限的分類;第五期,智識進步,在羅馬統治之下,而遭逢蒙昧的厄難;第六期,是黑暗時代(dark age),一直繼續到十字軍興;第七期的意味,是在人類精神上為一革命時代的準備;第八期,以因印刷發明而成就的革命開始,有些書的最良頁,發展此種發明的偉大的結果,狄卡兒(Descartes)[5]所影響的科學上的革命,又啟發了一個新時代,此時代以法蘭西共和國的成立終結。

  智識進步的觀念,造成社會進步的觀念,而留下他的基礎。所以孔氏將以智識上的前進,為人種前進的線索,是邏輯的而不可免的。文化的歷史,就是啟蒙的歷史。塗氏以形成各種社會的活動體樣的結附,是認此原理。孔氏主張在智力的進步與自由、道德的進步,並天賦人權的尊重間,有不可解的聯合,並為破除偏見,主張科學的效果。他斷言一切政治上與倫理上的誤謬,都起於與物理上的誤謬或與對於自然律不瞭解有密切關連的虛偽理想。他在進步的新學說裡,看出一個啟蒙的工具,就是對於動搖不穩的偏見的建築物,與以最後的打擊。

  在孔氏眼中,文明史的研究,有二用處:一使吾人能建立進步的事實;一將使吾人能決定其方向於將來,由是以增加進步的速率。

  孔氏依歷史的事實並這些事實所提示的論證,設法指明自然不曾于進步的人類能力的行程上,置有何等條件。向完全的前進運動,只有地球的存在期可與以限制。這運動在速率上或有變動,限於地球在天體中的現位依舊,而此天體的普遍法則,又不曾生出足以剝奪人種前此所享有的能力與富源的變動。他將永不逆行,將永不至於退落到蠻荒的境界。對於此危險的保障,在物理科學上確實的方法的發見,我們若是確知啟蒙的不斷的進步,我們便可以確知社會的情狀的不斷的改良。

  他說假如社會現象的普遍法則為人所知,預見事變,是可能的。這類法則,從過去的歷史中能被查出。孔氏依此陳述,確認他所揭出的人類史的第十期潛存於將來為是,並且宣佈那在次代為孔德所果成的理想,但不能說他自己考究出來社會發展的任何法則。他的未來的預見,是基於他的時代的理想與傾向。

  除了科學的發見並那道德的發展所依賴的自然法的知識的散佈,在他的預言的幻想中,還包有兩事:一是戰爭廢止,一是兩性平等的理想的實現。至於今日,政治上的兩性平等,在開明國家,均已次第見諸施行,而廢止戰爭,亦為實踐的政家所認為可以達到的地步,使孔氏至今猶存,當大誇其言已得勝利了。孔氏的社會學說,簡括起來,只是平等論。兩性平等論,亦系由普通平等論推論而出者。他認政治進步的標的,即在平等。平等是社會的努力的目的——革命的理想。

  必須延入考慮的,是人類的眾庶——工人的群眾,不是那少數靠工人們的勞力生活的人。迄於今茲,工人們曾被歷史家、政治家完全蔑視。人類的真實歷史,不是少數人的歷史。人類種族,是由些全靠他們自己工作的果實生存的家族的群眾成立的。歷史的純正的主位,是這些群眾,決不是幾個偉人。

  你可以用法律與制度建立社會的平等,但實際上所得享的平等可以甚不完全。這是孔氏所承認的,而歸原於三個要因:(1)財富上的不平等;(2)生計確固並且得以傳襲於其家族的人,與那靠自己工作為生並且限於一生涯的人間地位上的不平等;與(3)教育上的不平等。他未曾提出何等急進的方法,以救濟此艱難。他想此艱難雖不能完全消滅,可以時時漸次趨於減少。他受經濟學派的意見的感染甚深,這些經濟學派將為盧騷(Rousseau)[6]、馬伯萊(Mably)[7]、巴布夫(Babeuf)[8]諸人的學說所聳誘,以趨於擁護共產主義或私有財產的廢止。

  組成一個文明社會的多數個人間的平等以外,孔氏又冥想地球上一切人民間的平等——一種遍於全世界的統一的文化,並先進種族與未開種族間差別的消滅。他預言後進的民族,將爬上法、美的地位,因為無何民族當受責罰至永不能驗試其理性。假使那人性完全不為任何制限所防圉的教義既經承認,這是邏輯上必然的推論。這是哲學家間流行的理想之一。

  孔氏更不躊躇的為冒險的推測,以謂人的物理的組織可以改進,而依醫藥科學的前進,人的生命亦可得一相當的延長。又謂即使人類的大腦力的範圍是不變的,而其精神的動作的界域、精密與速度,將由新器具、新方法的發明而擴大。

  孔氏之世,撰著文明史的設計,固尚未熟,而欲產生任何相當價值的考究,尤須要一位吉彭(Gibbon)[9]的裝備方可。孔氏所受的裝備,尚不如服爾泰所受之多,故其于撰著文明史的大業,不克奏其全功。然自孔氏認歷史的解釋為人類進展的鍵,此種精神在法蘭西遂以支配次代關於進步的思辨了。

  加般尼(Gabanis)[10]是一位物理學家,為孔氏的文學管理者,並是一位誠信人類完成者。他純自他自己的特別觀察點觀察生活與人,他在物理的有機體的研究中,看出人種的智力的和道德的進步的鍵。依人的物理的情狀和道德的情狀間關係的認識,人類能由能力的擴大,享樂的增加,達于福樂的境遇。如斯人能依實現無限的進步的確定,把握住在短促生存中的無限。他的學說,是洛克(Locke)[11]和康地拉(Condillac)[12]的學說的邏輯的擴張。若是我們的智識全得自感覺,我們的一切感覺便全靠感覺的官能,而精神便成為神經系統的機能。

  革命的事變,于他與于孔氏一樣,不能抑止他們熱望的信賴。他們都以為這于科學、于藝術、於人類的總進步,是一新時代的開始。他認當時是歷史上偉大時代中之一,後世子孫將常回顧而動其傾慕的遐思。他曾說過:「你們哲學家,你們的研究,當被導於人種的改進與福樂。你們久已不懷抱虛影了,在希望的心情與悲慘的心情交替之中,既曾注意我們革命的偉大的光景,你們現在以喜悅看他的最後的行為的終結。你們將以大歡喜看此新時代。此新時代許與法蘭西人者如茲其久,最後竟開幕了。在此新時代中一切自然的惠利,一切天才的創造,一切時間、勞力與經驗的果實,將被利用以厚民生。一個光華繁盛的時代,在此時代中,你們哲學家的慈悲的熱情,將依實現而終結。」

  這是一個十八世紀對於十九世紀的多血的熱情的而特質的祝賀。加般尼是生在新時代,注意他們自己的世代的理想,不要為反動的方興的洪水所卷蕩的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人。

  署名:李大釗

  《社會科學季刊》第2卷第1號

  1923年11月

  本篇在講義中,原題為《孔道西(Condorce)的歷史思想》。

  ——編者

  [1]孔道西(Condorcet) 今譯孔多塞。參見本書第三卷《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注⑧。

  [2]《法蘭西百科全書》 全名為《百科全書,或科學、藝術和工藝詳解辭典》,簡稱《百科全書》,由狄德羅任主編,參加條目撰稿的有140餘人,主要有盧梭、伏爾泰、孟德斯鳩、霍爾巴赫、愛爾維修等著名人物。這批著名人物,都堅決反對宗教愚昧和封建專制制度,提倡理性主義和批判精神,主張無神論或唯物主義,熱心於新科學、新技術,為法國大革命作了極重要的思想準備。因此,被稱為「百科全書派」,也泛指18世紀法國的啟蒙思想家。全書1751—1772年共出版28卷,後又增補(《索引》)7卷,共35卷。

  [3]服爾泰(Voltaire) 參見《孟德斯鳩的歷史思想》注13。

  [4]狄岱鹿(Diderot) 今譯狄德羅(Denis Diderot 1713—1784),法國哲學家、作家、思想家。曾習法律。1749年發表宣傳無神論的文章:《供明眼人參考的談盲人的信》,被捕入獄3個月。他堅持批判上帝的存在與靈魂不滅論,(李大釗文中說到他、伏爾泰與孔多塞對於宗教的態度相同)。他提出「異質分子」說,認為由於分子的差異產生物質的多樣性;無機界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向有機界轉化;事物不存在絕對的靜止;認識始於感覺經驗等。另還主張:只有人民才享有主權;國家應服務於人民、為人民謀福利;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他還開近代文藝批評的先河。主要著作有:《哲學思想錄》、《對自然的解釋》、《修女》、《關於物質和運動的哲學原理》等。

  [5]狄卡兒(Descartes) 今譯笛卡爾(1596—1650),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和生理學家。近代西方哲學創始人之一,近代理性思潮的開山祖,曾試圖構造一種邏輯上層次分明的哲學體系,其中包括形而上學、物理學和其他科學。參見本書第三卷《物質變動與道德變動》注12。

  [6]盧騷(Rousseau) 今譯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作家、教育家。生於日內瓦一鐘錶匠家庭。曾當過學徒、僕役、家庭教師。因為當局迫害,多年流浪國外。其社會政治思想對18世紀法國大革命有重大影響。他認為社會在自然狀態中,沒有私有制,也沒有國家權力;隨著生產的發展,產生了私有制和國家;國家是富人和強者陰謀的產物。主張建立以社會契約為基礎的民主制國家,主權屬￿生而自由平等的全體人民,統治者如果破壞社會契約,人民就有權推翻它。在民主共和國中,貧富懸殊將不復存在。李大釗文中稱其學說「趨於擁護共產主義或私有財產的廢止。」盧梭在教育上崇尚自然,主張讓兒童的天賦自由發展而避免文明社會的腐敗影響。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等。

  [7]馬伯萊(Mably) 今譯馬布裡或馬布利(Gaoried Bonnot de Mably,1709—1785),法國空想共產主義者,出身貴族,曾任過神甫,是唯物主義哲學家孔亞狄的長兄。認為原始時代人生而平等,是人類的黃金時代,「私有制成為人類一切不幸的源泉」。幻想通過教育克服私有觀念,建立財產公有、按需分配、沒有剝削壓迫、階級差別的共產社會。宣揚節欲,主張平均主義,恩格斯稱其為「苦修苦煉的、禁絕一切生活享受的、斯巴達式的共產主義。」主要著作有:《就自然秩序提出的疑問》、《論法制或法律的原則》。

  [8]巴布夫(Babeuf) 今譯巴貝夫·格拉古(Gracchus Babeuf,1760—1797),原名法朗索·諾埃爾·巴貝夫(Francois No¨ol Babeuf)。法國空想共產主義者、革命家。因反對熱月黨人被捕。1796年3月組成「平等派」密謀委員會,準備武裝起義,事泄被捕。次年5月被殺。著有《為平等而密謀》,認為革命應靠少數人密謀、以暴力方式發動,從革命開始到建成共產主義為過渡時期,應建立勞動人民專政,新政權應建立國民公社,掌握國有財產,實行集中,平均分配,人人參加體力勞動。其思想對19世紀的空想共產主義思想產生深遠影響。

  [9]吉彭(Gibbon) Edward Gibbon(1737—1794),今譯吉本,英國歷史學家,國會議員,代表作:《羅馬帝國衰亡史》(1776—1788),6卷本。

  [10]加般尼(Cabanis) 卡巴尼斯。參見《韋柯及其歷史思想》注14。

  [11]洛克(Locke 1632—1704) 英國哲學家、政治家、經濟學家。曾獲牛津大學碩士學位,並在該校任教。參加輝格党活動,曾任貿易和殖民事務大臣。哲學上繼承培根、霍布斯的學說,為英國唯物主義經驗論的創始人。反對天賦觀念說,認為人的心靈本是一塊「白板」,後天的經驗才是認識的源泉。政治上反對君權,最先主張三權分立,即立法、行政和聯盟權互相制約,擁護代議制度,主張自由和寬容。其政治主張對後世有影響。主要著作有《政府論》、《人類理智論》、《教育漫話》等。

  [12]康地拉(Condillac) 今譯康迪拉克(1715—1780),法國哲學家、邏輯學家、經濟學家,是洛克思想在法國的主要倡導者。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