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李大釗 > 李大釗文集 | 上頁 下頁
此日


  ——致《太平洋》雜誌記者(一九一七年十月十日)

  記者足下:

  光陰荏苒,民國建立,匆匆六年,今日又為民國六年之國慶日矣。僕於此日,淹滯滬濱,散步江頭,百感交集。飄飄國徽,翻揚空碧,其與吾人以絕強之印觸者,誠不知是悲是喜!但一回溯此六年中,風塵傾[澒]洞[1],戎馬倉皇,此萬眾歡呼之國慶日,殆皆於風鶴中度之。吾民丁茲新舊嬗更之交,喘息未安,驚魂又喪,流離轉徙,思痛抑且未遑,庸能忭欣鼓舞從容逸樂以為慶祝。此以知新命誕生之難,而國民所以為之努力者,益不容稍怠也矣。

  僕嘗論之,大凡新命之誕生,新運之創造,必經一番苦痛為之代價。而能忍此苦痛以赴之者,為足盡誕生新命創造新運之努力。美利堅之獨立,必曆八年之血戰,始能告厥成功。法蘭西自由之花,必有數十年犧牲之血以灌溉之,始有今日之繁茂。最近俄人且於酣戰之中,不憚高樹赤旗,以奠自由民主之基。凡其國民所不敢避之苦痛,即其國民所不容委之努力也。向使三國之民,畏難苟安,避苦痛而自棄其當盡之努力,則自由之惠與雖豐,恐不及於三國之民也。

  吾以老大衰朽之邦,風燭殘年,始有新中華之誕育,先天遺傳之病惰種子,在在皆足以沉滯新命發育之機能,甚且有流產胎殤之恐焉。故吾人於新命誕孕之中,所當盡之努力,所當忍之苦痛,尤須百倍於美、法、俄諸國之民。前路茫茫,非旦夕之間所能竟此大任。此則國慶日者,乃新中華誕孕之紀念日,非新中華長成之紀念日;乃吾民開始努力之紀念日,非吾民太平歌舞之紀念日;乃吾民勇於犧牲之足慶,非吾民臻于安樂之足慶也。

  年來國事之壞,造因固自多種,而最足痛心者,乃為黨爭一事。其在平時,各黨人士之立言,多屬一偏之辭,絕少同情之論。獨於今日,乃罔不以奮鬥擁護共和自矢,仿佛良知所詔,惟於此日,恩怨都消,各願以其真實誠摯之天良,質諸神明,貢之國家。夫人即聖賢,豈能無過,惟善修養者,每于昧爽平旦之際[2],深自省察,故能複其明德[3]。大局至斯,平心論之,亦豈一黨一派之過。但望各派人士,皆以此日為一年中復旦之機[4],痛自懺悔,則往者已矣,未來之事,待各派人士之猛省以圖補救者,尚自多端。國人苟猶有悔禍之心,請即以今日為洗心懺悔之日可矣。

  昔者,德人蓄戰英之志,嘗膽臥薪,舉國皆是,軍士于杯酒酬酢之間,相與談及,輒以「此日」(The Day)一語代之。僕今亦願持此語贈吾國民,斯非必如德人之指與某國交戰之日,亦謂由此億萬斯年,年年都有「此日」,等閒過之,甯複有何意味,即或唏噓憑弔,徒回顧過去以為可歌可哭之節令,而忘卻未來活躍精進之生涯,亦豈興國之民所應出者。竊以世運所逼,吾人仔肩所負之責任,愈益繁重。宜自今日起,至翌年此日,劃為一期間,來年以下,亦複如是,而皆定其應做之事業,立其應達之目的。即以此未來之一年,為吾國民歷史之一頁空白,待吾人本其優潔美尚之理想,施其敏斷剛毅之努力以絢書之,期於必達,勿稍怠荒,月異歲新,與時俱進,頁頁聯綴,永續無窮。以過去之此日為紀念,以未來之此日為理想;以過去之此日為陳跡,以未來之此日為前程,如是推嬗,吾人之此日無空期,即吾人之進步無止境。然則新中華無疆之休,將以此日為發軌[軔]之始矣。

  抑吾尤有感者,黃花崗畔,漢水潮中,先烈之殉共和以死者,固不知其幾千萬輩。此日招魂望祭,國家之所以崇報忠良,宜如何莊重其典禮,厚恤其遺族;而今酬勳授位,乃厚生而薄死,國慶之日,文虎、嘉禾,勳章雨下,甚且洪憲帝孽,造反罪魁,咸膺上賞,獨不聞于殉國先烈之丘墓、遺族有所瞻顧。在死者,一瞑不顧,生前已為其國盡最終之努力以去,英靈在天,尚複何憾,區區後人之榮封祀禱,奚足以慰死者于九京[5]?然而國家社會,薄待英雄至於若此,吾人半[坐]食先烈之賜,誠於心有弗安者矣。

  嗟夫!國有英賢,不幸而生於嫉賢妒能之社會,於其生前,既飽受世之詆毀排擠,而悲憤抑鬱以殞厥身,因[固]與茲世生死辭矣。今乃以其人之既死,與人無患,與世無爭,與生者之名譽地位無所妨害,始肯稍事敷衍,而此嫉賢妒能之心理,猶不能從死者以葬于墳墓之中,轉而移注於其他未死之輩,風俗人心之壞,是則堪為痛哭者也。

  偶有所感,以稔足下,非志慶之辭,乃傷心之語也。余不白。

  國慶日 L.S.C.生白

  《太平洋》第1卷第7號

  1917年10月15日

  【注釋】

  [1]澒洞 相連不斷。語出賈誼《旱雲賦》:「運混濁之澒洞兮,正重遝而並起。」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詩:「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此處之「風塵澒洞」,意謂多種事變不斷發生。

  [2]昧爽平旦之際 昧爽:拂曉,天未全明之時。《尚書·太甲上》:「先王昧爽丕顯,坐以待旦。」平旦:清晨。《史記·李將軍傳》:「平旦,李廣乃歸其大軍。」此處意為天快亮的時候。

  [3]明德 完美的德性。《尚書·君陳》:「黍稷非聲,明德惟馨。」《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宋、明時期的理學家主張通過個體修養,實現其完美的德性。「複其明德」,即謂恢復完美的德性。

  [4]復旦之機 即夜而複明的時候。《尚書大傳·卿雲歌》:「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白居易《曲江早秋》:「我年三十六,冉冉昏復旦。」

  [5]九京 山名,也作「九原」。《國語·晉語》:「趙文子與叔向游于九京」,《注》:「京當為原。」在山西新絳縣北。《禮記·檀弓下》:「是全要領以從先大夫于九京也。」《注》:「晉卿大夫之墓地在九原,京蓋字之誤,當為原。」後世因稱墓地為九原或九京。《文選》收沈約《冬節後至丞相第諧世子車中作》詩曰:「誰當九原上,鬱鬱望佳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