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李大釗 > 李大釗文集 | 上頁 下頁 |
青春 |
|
(一九一六年四、五月) 春日載陽[1],東風解凍[2]。遠從瀛島[3],返顧祖邦,肅殺鬱塞之象,一變而為清和明媚之象矣;冰雪沍寒[4]之天,一幻而為百卉昭蘇[5]之天矣。每更節序,輒動懷思,人事萬端,那堪回首,或則幽閨善怨,或則騷客[6]工愁。當茲春雨梨花,重門深掩,詩人顦顇,獨倚欄杆之際,登樓四矚,則見千條垂柳,未半才黃,十裡鋪青,遙看有色。彼幽閒貞靜之青春,攜來無限之希望、無限之興趣,飄然貢其柔麗之姿于吾前途遼遠之青年之前,而默許以獨享之權利。嗟吾青年可愛之學子乎!彼美之青春,念子之任重而道遠也,子之內美[7]而修能[8]也,憐子之勞,愛子之才也,故而經年一度,展其怡和之顏,餞子于長征邁往之途,冀有以慰子之心也。縱子為盡瘁於子之高尚之理想,聖神之使命,遠大之事業,艱巨之責任,而夙興夜寐[9],不遑啟處[10],亦當于千忙萬迫之中,偷隙一盼,霽顏[11]相向,領彼戀子之殷情,贈子之韶華[12],俾以青年純潔之躬,飫[13]嘗青春之甘美,浹[14]浴青春之恩澤,永續青春之生涯,致我為青春之我,我之家庭為青春之家庭,我之國家為青春之國家,我之民族為青春之民族。斯青春之我,乃不枉于遙遙百千萬劫[15]中,為此一大因緣[16],與此多情多愛之青春,相邂逅[17]于無盡青春中之一部分空間與時間也。 塊然[18]一軀,渺乎微矣。于此廣大悠久之宇宙,殆[19]猶滄海之一粟耳。其得永享青春之幸福與否,當問宇宙自然之青春是否為無盡。如其有盡,縱有彭、聃之壽[20],甚且與宇宙齊,亦奚能許我以常享之福?如其無盡,吾人奮其悲壯之精神,以與無盡之宇宙競進,又何不能之有?而宇宙之果否為無盡,當問宇宙之有無初終。宇宙果有初乎?曰:初乎無也。果有終乎?曰:終乎無也。初乎無者,等於無初;終乎無者,等於無終。無初無終,是於空間為無限,於時間為無極。質言之,無而已矣,此絕對之說也。若由相對觀之,則宇宙為有進化者。既有進化,必有退化。於是差別之萬象萬殊生焉。惟其為萬象萬殊,故於全體為個體,于全生為一生。個體之積,如何其廣大,而終於有限。一生之命,如何其悠久,而終於有涯。於是有生即有死,有盛即有衰,有陰即有陽,有否即有泰[21],有剝即有複[22],有屈即有信[23],有消即有長,有盈即有虛,有吉即有凶,有禍即有福,有青春即有白首,有健壯即有頹老,質言之有而已矣。莊周有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24]又云:「小知不如大知,小年不如大年。」[25]夫晦朔與春秋而果為有耶,何以菌、蛄以外之有生,幾經晦朔幾曆春秋者皆知之,而菌、蛄獨不知也?其果為無耶,又何以菌、蛄雖不知,而菌、蛄以外之有生,幾經晦朔幾曆春秋者,皆知之也?是有無之說,亦至無定矣。以吾人之知,小於宇宙自然之知,其年小於宇宙自然之年,而欲斷空間時間不能超越之宇宙為有為無,是亦朝菌之晦朔、蟪蛄之春秋耳!秘觀宇宙有二相焉:由佛理言之,平等與差別也,空[26]與色[27]也。由哲理言之,絕對與相對也。由數理言之,有與無也。由《易》理[28]言之,周[29]與易[30]也。《周易》非以昭代[31]立名,宋儒羅泌[32]嘗論之于《路史》[33],而金氏聖歎[34]序《離騷經》,釋之尤近精微,謂「周其體也,易其用也。約法而論[35],周以常住為義,易以變易為義。雙約人法[36],則周乃聖人之能事,易乃大千[37]之變易。大千本無一有,更立不定,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謂也。聖人獨能以憂患之心周之,塵塵[38]刹刹[39],無不普遍,又複塵塵周於[40]刹刹,刹刹周於塵塵,然後世界自見其易,聖人時得其常,故雲周易。」仲尼曰:「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41]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此同異之辨也。東坡曰:「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42]此變不變之殊也。其變者青春之進程,其不變者無盡之青春也。其異者青春之進程,其同者無盡之青春也。其易者青春之進程,其周者無盡之青春也。其有者青春之進程,其無者無盡之青春也。其相對者青春之進程,其絕對者無盡之青春也。其色者差別者青春之進程,其空者平等者無盡之青春也。推而言之,乃至生死、盛衰、陰陽、否泰、剝複、屈信、消長、盈虛、吉凶、禍福、青春白首、健壯頹老之輪回反復,連續流轉,無非青春之進程。而此無初無終、無限無極、無方無體之機軸,亦即無盡之青春也。青年銳進之子,塵塵刹刹,立於旋轉簸揚循環無端之大洪流中,宜有江流不轉之精神,屹然獨立之氣魄,沖蕩其潮流,抵拒其勢力,以其不變應其變,以其同操其異,以其周執其易,以其無持其有,以其絕對統其相對,以其空馭其色,以其平等律其差別,故能以宇宙之生涯為自我之生涯,以宇宙之青春為自我之青春。宇宙無盡,即青春無盡,即自我無盡。此之精神,即生死肉骨[43]、回天再造之精神也。此之氣魄,即慷慨悲壯、拔山蓋世[44]之氣魄也。惟真知愛青春者,乃能識宇宙有無盡之青春。惟真能識宇宙有無盡之青春者,乃能具此種精神與氣魄。惟真有此種精神與氣魄者,乃能永享宇宙無盡之青春。 一成一毀者,天之道也。一陰一陽者,易之道也。唐生維廉[45]與鐵特[46]二家,遽研物理,知天地必有終極,蓋天之行也以其動,其動也以不均,猶水之有高下而後流也。今太陽本熱常耗,以彗星來往度之遞差,知地外有最輕之岡氣[47],為能阻物,既能阻物,斯能耗熱耗力。故大宇積熱力,每散趨均平,及其均平,天地乃毀。天地且有時而毀,況其間所包蘊之萬物乎?漫雲天地究何所指,殊嫌茫漠,征實言之,有若地球。地球之有生命,已為地質學家所明證,惟今日之地球,為兒童地球乎?青年地球乎?丁壯地球乎?抑白首地球乎?此實未答之問也。苟猶在兒童或青年之期,前途自足樂觀,優遊[48]樂土,來日方長,人生趣味益以濃厚,神志益以飛舞;即在丁壯之年,亦屬元神盛湧,血氣暢發之期,奮志前行,亦當勿懈;獨至地球之壽,已臻白髮之頹齡,則棲息其上之吾人,夜夜仰見死氣沈沈之月球,徒借曜靈[49]之末光,以示傷心之顏色于人寰,若以警告地球之終有死期也者,言念及此,能勿愀然。雖然,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雖老猶未老也。是則地球一日存在,即吾人之青春一日存在。吾人之青春一日存在,即地球之青春一日存在。吾人有現在一刹那之地球,即有現在一刹那之青春,即當盡現在一刹那對於地球之責任。雖明知未來一刹那之地球必毀,當知未來一刹那之青春不毀,未來一刹那之地球,雖非現在一刹那之地球,而未來一刹那之青春,猶是現在一刹那之青春。未來一刹那之我,仍有對於未來一刹那之地球之責任。庸得以虞地球形體之幻滅,而猥為[50]沮喪哉! 複次,生於地球上之人類,其猶在青春乎,抑已臻白首乎?將來衰亡之頃,究與地球同時自然死滅乎,抑因地球溫度激變,突與動植物共死滅乎?其或先茲[51]事變,如個人若民族之死滅乎?斯亦難決之題也。生物學者之言曰:人類之生活,反乎自然之生活也。自婦人畏葸[52],抱子而奔,始學立行,胸部暴露,必須被物以求遮衛,而人類遂有衣裳;又以播遷轉徙,所攜食物,易於腐敗,而人類遂有火食。有衣裳而人類失其毛髮矣,有火食而人類失其胃腸矣。其趨文明也日進,其背自然也日遐,浸假[53]有舟車電汽,而人類喪其手足矣。有望遠鏡、德律風[54]等,而人類喪其耳目矣。他如有書報傳譯之速,文明利器之普,而人類亡其腦力。有機關槍四十二珊[55]之炮,而人類弱其戰能。有分工合作之都市生活,歌舞樓臺之繁華景象,而人類增其新病。凡此種種,人類所以日向滅種之途者,若決江河,奔流莫遏,長此不已,劫焉可逃[56]?此輩學者所由大聲疾呼,布茲駭世聽聞之噩耗,而冀以謀挽救之方也。宗教信士則從而反之,謂宇宙一切皆為神造,維護之任神自當之,吾人智能薄弱,惟托庇於神而能免於罪惡災厄也。如生物家言,是為蔑夷神之功德,影響所及,將驅人類入於悲觀之途,聖智且尚無靈,人工又胡能閼[57],惟有瞑心自放,居於下流,荒亡日久,將為人心世道之憂矣。末俗澆漓[58],未始非為此說者階之厲[59]也。吾人宜堅信上帝有全知全能,虔心奉禱,罪患如山,亦能免矣。由前之說,固易流於悲觀,而其足以警覺世人,俾知謀矯正背乎自然之生活,此其所長也。由後之說,雖足以堅人信仰之力,俾其靈魂得優遊于永生之天國,而其過崇神力,輕蔑本能,並以諱蔽科學之實際,乃其所短也。吾人於此,宜如宗教信士之信仰上帝者信人類有無盡之青春,更宜悚然於生物學者之旨,以深自警惕,力圖于背逆自然生活之中,而能依人為之工夫,致其背逆自然之生活,無異于順適自然之生活。斯則人類之壽,雖在耄耋[60]之年,而吾人苟奮自我之欲能,又何不可返于無盡青春之域,而奏[61]起死回生之功也? 人類之成一民族一國家者,亦各有其生命焉。有青春之民族,斯[62]有白首之民族,有青春之國家,斯有白首之國家。吾之民族若[63]國家,果為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國家歟,抑為白首之民族、白首之國家歟?苟已成白首之民族、白首之國家焉,吾輩青年之謀所以致之回春為之再造者,又應以何等信力與願力[64]從事,而克以著效。此則系乎青年之自覺何如耳!異族之覘吾國者,輒曰:支那者老大之邦也。支那之民族,瀕滅之民族也。支那之國家,待亡之國家也。洪荒而後,民族若國家之遞興遞亡者,茻[65]然其不可紀矣。粵[66]稽西史,羅馬、巴比倫之盛時,豐功偉烈,彪著寰宇,曾幾何時,一代聲華,都成塵土矣。祇[祗]今[67]屈指,歐土名邦,若[68]意大利,若法蘭西,若西班牙,若葡萄牙,若和蘭[69],若比利時,若丹馬[70],若瑞典,若那威[71],乃至若英吉利,罔不有積塵之歷史,以重累其國家若[72]民族之生命。回溯往禩[祀][73],是等國族,固皆嘗有其青春之期,以其暢盛之生命,展其特殊之天才。而今已矣,聲華漸落,軀殼空存,紛紛者皆成文明史上之過客矣。其較新者,惟德意志與勃牙利[74],此次戰血洪濤中,又為其生命力之所注,勃然暴發,以揮展其天才矣。由歷史考之,新興之國族與陳腐之國族遇,陳腐者必敗;朝氣橫溢之生命力與死灰沈滯之生命力遇,死灰沈滯者必敗;青春之國民與白首之國民遇,白首者必敗。此殆天演公例,莫或能逃者也。 支那自黃帝以降,赫赫然樹獨立之幟於亞東大陸者,四千八百餘年於茲矣,曆世久遠,縱觀橫覽,罕有其倫。稽其民族青春之期,遠在有周之世,典章文物,燦然大備,過此以往,漸向衰歇之運,然猶浸衰浸微[75],揚其餘輝,以至於今日者,得不謂為其民族之光歟?夫人壽之永,不過百年,民族之命,垂五千載,斯亦壽之至也。印度為生釋迦而興,故自釋迦生而印度死;猶太為生耶穌而立,故自耶穌生而猶太亡;支那為生孔子而建,故自孔子生而支那衰,陵夷[76]至於今日,殘骸枯骨,滿目黤然[77],民族之精英,澌滅[78]盡矣,而欲不亡,庸可得乎?吾青年之驟聞斯言者,未有不變色裂眥,怒其侮我之甚也。雖然,勿怒也。吾之國族,已閱長久之歷史,而此長久之歷史,積塵重壓,以桎梏其生命而臻於衰敝者,又甯容諱?然而吾族青年所當信誓旦旦[79],以昭示於世者,不在齦齦[80]辯證白首中國之不死,乃在汲汲孕育青春中國之再生。吾族今後之能否立足於世界,不在白首中國之苟延殘喘,而在青春中國之投胎復活。蓋嘗聞之,生命者,死與再生之連續也。今後人類之問題,民族之問題,非苟生殘存之問題,乃復活更生、回春再造之問題也。與吾並稱為老大帝國之土耳其,則青年之政治運動,屢試不一試[81]焉。巴爾幹諸邦,則各謀離土自立,而為民族之運動,兵連禍結,干戈頻興,卒以釀今茲世界之大變焉。遙望喜馬拉亞山之巔,恍見印度革命之烽煙一縷,引而彌長,是亦欲回其民族之青春也。吾華自辛亥首義,癸醜之役[82]繼之,喘息未安,風塵澒洞[83],又複傾動九服[84],是亦欲再造其神州也。而在是等國族,凡以沖決歷史之桎梏,滌蕩歷史之積穢,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者,固莫不惟其青年是望矣。建國伊始,肇錫[85]嘉名,實維中華。中華之義,果何居乎?中者,宅中位正之謂也。吾輩青年之大任,不僅以於空間能致中華為天下之中而遂足,並當於時間而諦[86]時中[87]之旨也。曠觀世界之歷史,古往今來,變遷何極!吾人當於今歲之青春,畫為中點,中以前之歷史,不過如進化論僅於考究太陽、地球、動植各物乃至人類之如何發生、如何進化者,以紀人類民族國家之如何發生、如何進化也。中以後之歷史,則以是為古代史之職,而別以紀人類民族國家之更生回春為其中心之的也。中以前之歷史,封閉之歷史,焚毀之歷史,葬諸墳墓之歷史也。中以後之歷史,潔白之歷史,新裝之歷史,待施絢繪[88]之歷史也。中以前之歷史,白首之歷史,陳死人之歷史也。中以後之歷史,青春之歷史,活青年之歷史也。青年乎!其以中立不倚之精神,肩茲砥柱中流之責任,即由今年今春之今日今刹那為時中之起點,取世界一切白首之歷史,一火而摧焚之,而專以發揮青春中華之中,綴[89]其一生之美於中以後歷史之首頁,為其職志,而勿逡巡不前。華者,文明開敷之謂也,華與實相為輪回,即開敷與廢落相為嬗代。白首中華者,青春中華本以胚孕之實也。青春中華者,白首中華托以再生之華也。白首中華者,漸即廢落之中華也。青春中華者,方複開敷[90]之中華也。有漸即廢落之中華,所以有方複開敷之中華。有前之廢落以供今之開敷,斯有後之開敷以續今之廢落,即廢落,即開敷,即開敷,即廢落,終竟如是廢落,終竟如是開敷。宇宙有無盡之青春,斯宇宙有不落之華,而栽之、培之、灌之、溉之、賞玩之、享愛之者,舍青春中華之青年,更誰與歸[91]矣?青年乎,勿徒發願,願春常在華常好也,願華常得青春,青春常在於華也。宜有即華不得青春,青春不在於華,亦必奮其回春再造之努力,使廢落者複為開敷,開敷者終不廢落,使華不能不得青春,青春不能不在於華之決心也。抑吾聞之化學家焉,土質雖腴,肥料雖多,耕種數載,地方[力]必耗,砂土硬化,無能免也,將欲柔融之,俾再反于豐穰[壤][92],惟有一種草木為能致之,為其能由空中吸收窒素肥料[93],注入土中而沃潤之也。神州赤縣[94],古稱天府,胡以至今徒有萬木秋聲、蕭蕭落葉之悲,昔時繁華之盛,荒涼廢落至於此極也!毋亦無此種草木為之文柔和潤之耳。青年之于社會,殆猶此種草木之於田畝也。從此廣植根蒂,深固不可複拔,不數年間,將見青春中華之參天蓊鬱,錯節盤根[95],樹於世界,而神州之域,還其豐穰[壤],複其膏腴矣。則謂此菁菁茁茁[96]之青年,即此方複開敷之青春中華可也。 顧人之生也,苟不能窺見宇宙有無盡之青春,則自呱呱墮地,迄於老死,覺其間之春光,迅于電波石火[97],不可淹留,浮生若夢[98],直菌鶴馬蜩[99]之過乎前耳。是以川上尼父,有逝者如斯之嗟[100];湘水靈均[101],興春秋代序之感。其他風騷雅士,或秉燭夜遊;勤事勞人,或重惜分寸[102]。而一代帝王,一時豪富,當其垂暮之年,絕訣之際,貪戀幸福,不忍離舍,每為諮嗟太息,盡其權力黃金之用,無能永一瞬之天年,而重留遺憾于長生之無術焉。秦政[103]併吞八荒[104],統制四海,固一世之雄也,晚年畏死,遍遣羽客[105],搜覓神仙,求不老之藥,卒未能獲,一旦魂斷,宮車晚出[106]。漢武窮兵,蠻荒懾伏,漢代之英主也,暮年詠歎,空有「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奈老何」[107]之慨。最近美國富豪某,以畢主[生]之奮鬥,博得$式之王冠,衰病相催,瀕於老死,則撫枕而歎曰:「苟能延一月之命,報以千萬金弗惜也。」然是又安可得哉?夫人之生也有限,其欲也無窮,以無窮之欲,逐有限之生,坐令似水年華,滔滔東去,紅顏難再,白髮空悲,其殆人之無奈天何者歟!涉念及此,灰腸斷氣,厭世之思,油然而生。賢者仁智俱窮,不肖者流連忘返,而人生之靳[蘄]向[108]荒矣,是又豈青年之所宜出哉?人生茲世,更無一刹那不在青春,為其居無盡青春之一部,為無盡青春之過程也。顧青年之人,或不得常享青春之樂者,以其有黃金權力一切煩憂苦惱機械生活,為青春之累耳。諺云:「百金買駿馬,千金買美人,萬金買爵祿,何處買青春?」豈惟無處購買,鄧氏銅山[109],郭家金穴[110],愈有以障繄[翳]青春之路俾無由達於其境也。羅馬亞布達爾曼帝[111],位在皇極,富有四海,不可謂不尊矣,臨終語其近侍,謂四十年間,真感愉快者,僅有三日。權力之不足福人,以視黃金,又無差等。而以四十年之青春,娛心不過三日,悼心悔憾,寧有窮耶?夫青年安心立命之所,乃在循今日主義以進。以吾人之生,洵如卡萊爾[112]所雲,特為時間所執之無限而已。無限現而為我,乃為現在,非為過去與將來也。苟了現在,即了無限矣。昔者聖歎作詩,有「何處誰人玉笛聲」[113]之句。釋弓年小,竊以玉字為未安,而質之聖歎。聖歎則曰:「彼若說『我所吹本是鐵笛,汝何得用作玉笛?』我便云:『我已用作玉笛,汝何得更吹鐵笛?』天生我才,豈為汝鐵笛作奴兒婢子來耶?」夫鐵字與玉字,有何不可通融更易之處。聖歎顧與之爭一字之短長而不憚煩者,亦欲與之爭我之現在耳。詩人拜輪[114],放浪不羈,時人詆之,謂于來世必當酷受地獄之苦。拜輪答曰:「基督教徒自苦於現世,而欲祈福于來世。非基督教徒,則于現世曠逸自遺[遣],來世之苦,非所辭也。二者相較,但有先後之別,安有分量之差。」拜輪此言,固甚矯激,且寓風刺之旨。以余觀之,現世有現世之樂,來世有來世之樂。現世有現世之青春,來世有來世之青春。為貪來世之樂與青春,而遲吾現世之樂與青春,固所不許。而為貪現世之樂與青春,遽棄吾來世之樂與青春,亦所弗應也。人生求樂,何所不可,亦何必妄分先後,區異今來也?耶曼孫[115]曰:「爾若愛千古,當利用現在。昨日不能呼還,明日尚未確實。爾能確有把握者,惟有今日。今日之一日,適當明晨之二日。」斯言足發吾人之深省矣。蓋現在者吾人青春中之青春也。青春作伴[116]以還於大漠之鄉[117],無如而不自得,更何煩憂之有焉。煩憂既解,恐怖奚為?耶比古達士[118]曰:「貧不足恐,流竄不足恐,囹圄不足恐,最可恐者,恐怖其物也。」美之政雄羅斯福[119]氏,解政之後,遊獵荒山,奮其鐵腕,以與虎豹熊羆相搏戰。一日獵白熊,險遭吞噬,自傳其事,謂為不以恐怖誤其稍縱即逝之機之效,始獲免焉。於以知恐怖為物,決不能拯人于危。苟其明日將有大禍臨於吾躬,無論如何恐怖,明日之禍萬不能因是而減其豪[毫]末。而今日之我,則因是而大損其氣力,俾不足以禦明日之禍而與之抗也。艱虞萬難之境,橫於吾前,吾惟有我、有我之現在而足恃。堂堂七尺之軀,徘徊回顧,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惟有昂頭闊步,獨往獨來,何待他人之援手,始以遂其生者?更胡為乎「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120]哉?惟足為累於我之現在及現在之我者,機械生活之重荷,與過去歷史之積塵,殆有同一之力焉。今人之赴利祿之途也,如蟻之就羶,蛾之投火,究其所企,克致志得意滿之果,而營營擾擾[121]已逾半生,以孑然之身,強負黃金與權勢之重荷以趨,幾何不為所重壓而僵斃耶?蓋其優於權富即其短于青春者也。耶經[122]有云:「富人之欲入天國,猶之駱駝欲潛身於針孔。」此以喻重荷之與青春不並存也。總之,青年之自覺,一在沖決過去歷史之綱[網]羅[123],破壞陳腐學說之囹圄,勿令僵屍枯骨,束縛現在活潑潑地之我,進而縱現在青春之我,撲殺過去青春之我,促今日青春之我,禪讓明日青春之我。一在脫絕浮世虛偽之機械生活,以特立獨行之我,立於行健不息[124]之大機軸。袒裼裸裎[125],去來無罫,全其優美高尚之天,不僅以今日青春之我,追殺今日白首之我,並宜以今日青春之我,豫殺來日白首之我,此固人生惟一之蘄向,青年惟一之責任也矣。拉凱爾[126]曰:「長保青春,為人生無上之幸福,爾欲享茲幸福,當死于少年之中。」吾願吾親愛之青年,生於青春死于青春,生於少年死于少年也。德國史家孟孫[127]氏,評騭[128]錫劄[129]曰:「彼由青春之杯,飲人生之水,並泡沫而幹之。」吾願吾親愛之青年,擎此夜光之杯,舉人生之醍醐[130]漿液,一飲而幹也。人能如是,方為不役於物[131],物莫之傷。大浸稽天[132]而不溺,大旱金石流[133]土山焦而不熱,是其塵垢粃糠,將猶陶鑄堯、舜[134]。自我之青春,何能以外界之變動而改易,歷史上殘骸枯骨之灰,又何能塞蔽青年之聰明也哉?市南宜僚[135]見魯侯,魯侯有憂色,示[市]南子乃示以去累除憂之道,有曰:「『吾願君去國捐俗,與道相輔而行。』君曰:『彼其道遠而險,又有江山,我無舟車,奈何?』市南子曰:『君無形倨[136],無留居[137],以為君車[138]。』君曰:『彼其幽遠而無人,吾誰與為鄰?吾無糧,我無食,安得而至焉?』市南子曰:『少君之費,寡君之欲,雖無糧而乃足,君其涉于江而浮於海,望之而不見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窮,送君者將[皆]自崖而反,君自此遠矣』。」[139]此其謂道,殆即達于青春之大道。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進前而勿顧後,背黑暗而向光明,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乘風破浪,迢迢乎遠矣,複何無計留春望塵莫及之憂哉?吾文至此,已嫌冗贅,請誦漆園[140]之語,以終斯篇。 署名:李大釗 《新青年》第2卷第1號 1916年9月1日 【注釋】 [1]載陽 載,與哉通,始也。陽,溫暖。這句話出自《詩經·豳風·七月》:「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倉庚,即黃鶯。) [2]東風解凍 這句話出自《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東風解凍,蟄蟲始振。」(蟄蟲,藏在泥土中過冬的小蟲。) [3]瀛島 指日本,轉自傳說中的東海仙山「瀛州」一詞。《史記·秦始皇本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州,仙人居之。」章太炎《獄中贈鄒容詩》:「鄒容吾小弟,被發下瀛洲。」 [4]沍寒 嚴寒凍閉的景象。冱,音護,寒也。 [5]昭蘇 蘇醒,恢復生機。 [6]騷客 亦作騷人,泛指詩人。屈原的《離騷》出現以後,許多詩人仿效,後世遂稱詩人為「騷人」或「騷客」。 [7]內美 先天賦予的內在的美好品質。 [8]修能 修,長;能,才能。修能即大才、長才。以上兩個詞出自《離騷》:「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9]夙興夜寐 夙,早。夙興夜寐即早起晚睡。出自《詩經·衛風·氓》:「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10]不遑啟處 遑,閒暇。不遑,即沒有閒暇。啟處,起居;安處,出自《詩經·小雅·四牡》:「王事靡盬,不遑啟處。」 [11]霽顏 和顏悅色。霽的本意是雨止,引申為天氣放晴,轉喻怒氣消釋,臉色轉和。 [12]韶華 韶,美好;華,光華。韶華即美好的時光。 [13]飫 音yù,飽食。 [14]浹 音jiā,濕透。 [15]劫 佛教名詞,梵文「kalpa」的音譯——「劫波」的略寫,天地從形成到毀滅一段時間,叫做一劫。 [16]因緣 佛教名詞,指事物賴以生存的各種條件,其中為事物生成或不滅的主要條件的叫因;為其輔助條件的叫緣。在佛教看來,一切事物都由因緣相合而成,舊時藉以指事物之間的關係和條件。 [17]邂逅 不期而遇。《詩經·鄭風·野有蔓草》:「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18]塊然 孤獨的樣子。《莊子·應帝王》:「塊然獨以其形立」。 [19]殆 大概。 [20]彭、聃之壽 彭指彭祖,聃指老聃。傳說前者活八百多歲,後者亦以長壽著稱。 [21]有否即有泰 「否」、「泰」,《周易》中的兩個卦名。「否」(音pǐ)的意思是天地不交(相互作用)而萬物不通;「泰」的意思是天地交而萬物通。後世把「否」、「泰」二字連用,指人事通塞或世道盛衰,通指世事盛衰相替。 [22]有剝即有複 「剝」、「複」,《周易》中的兩個卦名。「剝」的意思是剝落;「複」的意思是來複,合用為盛衰、消長之意。 [23]信 同「伸」,與「屈」相對。 [24]「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朝菌,朝生暮死的小蟲。晦朔,一月的始和終(陰曆初一通常為朔,月終為晦)。蟪蛄,蟬,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小蟲。這兩句的意思是:朝生暮死的蟲子不知道晦(月終)朔(月初)的變異;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蟬,不知道春秋的更迭。兩句都出自《莊子·逍遙遊》。 [25]「小知不如大知,小年不如大年」 這兩句說:小知不能瞭解大知,壽命短的不能瞭解壽命長的。出自《莊子·逍遙游》,原文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26]空 佛教名詞,指超乎現實的境界。佛教認為一切事物都由因緣相合而成,沒有實在的自體,所以叫「空」。 [27]色 佛教名詞,指足以引起變異的各種事物,如五根——眼、耳、鼻、舌、身,以及五境—色、聲、香、味、觸等。 [28]《易》理 《易經》所闡述的道理。 [29]周 周到;周遍。 [30]易 變易。 [31]昭代 本指政治清明的時代,後用以稱頌本朝,亦可作各代的泛稱。此句意為《周易》之「周」非指周代。 [32]羅泌 字長源,廬陵人(廬陵在今江西吉安縣境)。《路史》一書的作者。 [33]《路史》 共47卷,成書於1170年(南宋乾道六年),基本上是一部上古史,多採用道家緯書中的材料,《四庫提要》說它「多不足信」。「路」是「正大」的意思,意即「正大的歷史」。 [34]金氏聖歎 參見《文豪》注12。 [35]約法而論 總括各種(研究《易經》的)方法而論。 [36]雙約人法 把人和法綜合起來論。 [37]大千 佛教名詞「大千世界」的省稱。佛教認為,以須彌山為中心,以鐵圍山為外郭,是一「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合起來就是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合起來就是一「大千世界」;總稱「三千大千世界」。後泛指廣大無邊的世界。 [38]塵塵 佛教以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塵」,引申為「塵世」,故泛指人間或世界為塵。 [39]刹刹 即刹那的另文。「刹那」為梵文「ksana」的音譯,意譯為「一念頃」、「一瞬間」。古代印度用作最短促的時間單位。 [40]周於 遍及,普及。 [41]肝膽楚越 語出《莊子·德充符》:「仲尼曰:『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孔子說:「從萬物相異的一面去看,肝和膽就如同楚國和越國相距那麼遠;從它們相同的一面去看,萬物都一樣的。」) [42]「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出自蘇東坡《前赤壁賦》,原文為:「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造物與吾皆無盡藏也」。 [43]生死肉骨 使死者複生,白骨重新長肉。 [44]拔山蓋世 《史記·項羽本記》:「力拔山兮氣蓋世」。 [45]唐生維廉 即威廉·湯姆生(William Thomson),亦即加爾文勳爵(Lord Kelvin 1824—1907),英國著名熱力學家,《自然哲學》一書的作者。 [46]鐵特 即泰特(Peter Guthrie Tait,1831—1901),英國著名數學家和物理學家,與加爾文合著《自然哲學》。 [47]岡氣 即以太(ether)。 [48]優遊 悠閒自得的樣子。《詩經·小雅·白駒》「慎爾優遊」。 [49]曜靈 太陽。 [50]猥為 此處「猥」作助詞,有「乃」字之意。《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猥自枉屈。」這裡的「猥為」即「乃為」。 [51]茲 此處作「時」用,「先茲事變」,即先時事變。 [52]畏葸 音wèixǐ,畏懼。 [53]浸假 逐漸。 [54]德律風 英語telephone之音譯,電話機。 [55]珊 英語centimetre之簡略音譯,釐米。 [56]劫焉可逃 劫,此處引申義為災難、厄運。參見《厭世心與自覺心》注10。 [57]閼 音è,阻塞,遏止。 [58]澆漓 音jiɑoli,浮薄。 [59]階之厲 「厲階」一詞之分用。厲階,通常意為禍端,亦作事之始用。 [60]耄耋 音màodié,通常70歲以上稱「耄」,80歲以上稱耋。 [61]奏 取得。 [62]斯 此處作「即」字用。《孟子·離婁》上:「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 [63]若 與;和。 [64]信力與願力 原為佛教名詞,指信仰的力量和誓願的力量。 [65]茻 音mǎnɡ,莽的本字。茻然,如言茫然。 [66]粵 語助詞,與「曰」、「越」等通,用在句首或句中。 [67]祇 此字原發表時誤,應為「祗」,意為適、到,「祗今」,即「至今」。 [68]若 此處之「若」字,作「如」、「像」解,以下至「若英吉利」止,皆如此。 [69]和蘭 即荷蘭。 [70]丹馬 即丹麥。 [71]那威 即挪威。 [72]若 此處作「和」、「與」解。 [73]禩[祀] 禩當為「禩」,是「祀」的異體字,作「年」解。「往禩」,即往年。 [74]勃牙利 即保加利亞。 [75]浸衰浸微 漸漸衰竭,漸漸微弱。 [76]陵夷 《漢書》:「帝王之道,日以陵夷。」顏師古注:陵,丘陵也。夷,平也。言其頹替如丘陵之漸平也。亦即衰落。 [77]黤然 昏暗的景象。 [78]澌滅 澌,盡。滅,消失。澌滅,消失乾淨。 [79]旦旦 猶怛怛,誠懇的態度。 [80]齦齦 爭辯貌。 [81]屢試不一試 屢試,多次試。不一試,用各種辦法試。全句意為用各種辦法試過多次。 [82]癸醜之役 指1913年孫中山和黃興領導的二次革命。這一年舊曆是癸醜年。 [83]澒洞 連續不斷。澒,音hònɡ。語出賈誼《旱雲賦》:「運混濁之澒洞兮,正重遝而並起。」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詩:「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 [84]九服 參見《政治對抗力之養成》注瑐瑥。這是我國古代統治者臆想中的一種行政制度。 [85]肇錫 肇,初始。錫同賜。「肇錫」,意謂起始得賜(獲)。 [86]諦 懂得某種真理或道理。 [87]時中 原為儒家術語,謂君子立身行事,無過無不及,隨時合乎中道,叫做「時中」。 [88]絢繪 絢麗的繪畫,或指文飾描繪。 [89]綴 音zhuì,連結。 [90]開敷 張布展拓。 [91]更誰與歸 還能歸與誰(呢)? [92]豐穰[壤] 疑此「穰」字為「壤」字之誤,按上下文意似該為「豐壤」,即豐饒的土壤。 [93]窒素肥料 即氮肥。 [94]神州赤縣 中國的別稱,也可以分別稱為「赤縣」或「神州」。出自戰國人騶衍的「大九州」學說:「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見《史記·孟子傳》所附之《騶衍傳》。 [95]錯節盤根 樹木的根節盤曲交錯。 [96]菁菁茁茁 菁(jīnɡ)菁,茂盛貌。茁茁,草始生貌。 [97]石火 擊石所出的火星,一發即滅。多用來形容人生的短暫。 [98]浮生若夢 老莊以人生在世,虛浮無定,後世相沿稱人生為「浮生」。語出李白《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99]菌鶴馬蜩 菌鶴,小飛蟲。馬蜩,蟬之一種。皆為生命極短暫之小生物。 [100]川上尼父,有逝者如斯之嗟 孔子字仲尼,故稱尼父(父是古代男子的美稱)。一次,孔子從河邊經過,觸景生情,歎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17》)(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呀!日夜不停地流去。) [101]湘水靈均 屈原字靈均,被放逐後在湘水流域行吟,抒發時序變遷先後遞替的感慨。 [102]分寸 此處指分陰、寸陰,即短暫的光陰。 [103]秦政 秦始皇姓嬴名政。 [104]八荒 八方荒遠的地方。 [105]羽客 道士。因道家學仙,神話中的仙人有羽翼,能飛升,故稱道士為「羽人」、「羽客」。 [106]宮車晚出 喻皇帝死亡。《史記樊噲傳》:「一日宮車晏駕」。 [107]「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老奈何」 這兩句出自漢武帝《秋風辭》。見《昭明文選》卷四十五。原文為「歡樂極矣哀情多,少壯幾時老奈何。」 [108]蘄向 追求,趨向。 [109]鄧氏銅山 參見《大哀篇》注8。 [110]郭家金穴 參見《大哀篇》注9。 [111]亞布達爾曼帝 疑為奧斯曼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Abdulhamid II,1842—1918),1876—1909年在位。因奧斯曼帝國的首都在原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故稱奧斯曼皇帝為羅馬皇帝。1876年,自由派發動政變,他被擁立為蘇丹,上任後頒佈第一部奧斯曼憲法。1908年,青年土耳其党人發動革命,他被俘,革命黨人擁立其弟為穆哈默德五世。期間,他被囚禁。1918年2月10日逝世。在其執政生涯中,不信任任何人,常自己拔牙,自己煎藥,極不快樂。 [112]卡萊爾 Thomas Carlyle(1795—1881),英國作家、歷史學家、哲學家。對資本主義制度持批判態度,但反對暴力革命,主張將社會領導權交給少數「精神領袖」,以《論英雄和英雄崇拜》等書著稱於世。參見《民彝與政治》注98。 [113]「何處誰人玉笛聲」 見金聖歎《沉吟樓詩》。全首為「何處誰人玉笛聲,黃昏吹起徹三更;沙場夜半無窮淚,不待天明盡散營。」 [114]拜輪 即拜倫(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英國浪漫主義詩人。代表作為長詩《唐·璜》。其詩作對歐洲浪漫主義文學有較大影響。 [115]耶曼孫 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2),今譯愛默生,美國散文作家、詩人,超驗主義作家的代表。出身于牧師家庭。在著作和演講中宣揚基督教的博愛和自我道德修養,提倡接近大自然。晚年思想有濃厚的神秘主義色彩。參見《民彝與政治》注77。 [116]青春作伴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有「青春作伴好還鄉」之句,言戰亂將息,可以還鄉,旅途上有花香鳥語的春色作伴。 [117]大漠之鄉 《莊子·山木》:「吾願去君之累,除君之憂,而獨與道游于大漠之國。」《莊子》原文「大漠之國」作「大莫之國」,莫與漠同。 [118]耶比古達士 Epiktetus(50—120),一譯耶必克丟,通譯愛比克泰德,斯多噶派哲學家。其《演講集》及《哲學手冊》在其去世後由Arrian出版。 [119]羅斯福 Theodore Roosevelt(1858—1919),1901—1909年間任美國總統,共和黨人。 [120]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唐代詩人陳子昂之《登幽州台歌》中的兩句。 [121]營營擾擾 營營,往來盤旋。擾擾,紛亂貌。 [122]耶經 指耶穌教的經典《聖經》(TheBible),包括從猶太教承受下來的經典《舊約全書》和該教本身的經典《新約全書》兩部分。 [123]沖決過去歷史之網羅 「沖決網羅」之說出自譚嗣同《仁學·自敘》:「初當沖決利祿之網羅,次沖決俗學若考據、若詞章之網羅,次沖決全球群學之網羅,次沖決君主之網羅,次沖決倫常之網羅,次沖決天地之網羅,次沖決全球群教之網羅,終將沖決佛法之網羅。」 [124]行健不息 天體的運行,健旺不息。語出《易經·乾卦·象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體運行如此健旺,君子應不斷努力。) [125]袒裼裸裎 音tǎnxīluǒchénɡ,參見《民彝與政治》注85。 [126]拉凱爾 不詳。 [127]孟孫 即德國著名羅馬史專家Theodor Mommsen(1817—1903)。 [128]評騭 騭(zhì),定。評騭,評定。 [129]錫劄 即羅馬執政官愷撒(Gaius Julius Caesar,前102—前44)。 [130]醍醐 音tíhù,奶酥上加油製成的飲料,味甘美。 [131]不役於物 不被物所驅使。 [132]大浸稽天 浸,水。稽,及。大水滔天。 [133]大旱金石流 大旱使金石溶化為液體。 [134]陶鑄堯、舜 意謂凡經受得住「大浸稽天而不溺」和「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這兩種鍛煉的人,他的一點點塵垢秕糠也就可以造就堯舜了。自「大浸稽天…」至「陶鑄堯舜」為《莊子·逍遙遊》中語,惟「堯舜」後略去「者也」二字。 [135]市南宜僚 此人姓熊名宜僚,因家住市南,以此為號(《經典釋文》引《左傳》及司馬彪說)。 [136]形倨 形,形態。倨,倨傲。 [137]留居 滯守。 [138]以為君車 以上三句話意為:你不要倨傲,不要執著,用這作為你的車輛。 [139]吾願……君自此遠矣 錄自《莊子·山木》。 [140]漆園 指莊子,因為他曾做過漆園吏。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