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李大釗 > 李大釗文集 | 上頁 下頁
暗殺與群德


  (一九一三年五月一日)

  暗殺,可倡於有德之群,不可倡於喪德之群。暗殺,可行于英雄,不可行于盜賊。暗殺行于英雄,則鋤奸誅佞,長義俠之風,功乃比于甘露楊枝[1]。暗殺行于盜賊,則摧賢害能,啟殘忍之端,禍乃深於洪水猛獸。而行暗殺者之或為英雄,或為盜賊,實其群德有以范成之。是暗殺之風,所以不可長於群德墮喪之國歟!

  戰國之際,任俠成風。秦暴而荊卿獻匕[2],韓亡而子房椎車[3]。流血五步,壯快千秋,斯以知其時群德之昌也。三韓[4]既並,重根一憤而斷藤[5],載明一憤而刺李[6],斯以知韓社雖屋[7],其群德尚未衰也。晚清之季,吾族男兒,慨中原之陸沈,憤虜廷之誤國,相率乞靈於鐵血者,則有吳樾之炸五使[8],徐伯蓀之殪恩銘[9],燕都橋下,精衛飛來[10],良弼門前,彭公盡節[11]。一瞑不顧,視死如歸,群德將有復活之機,遂以開民國方興之運。而孰知夫昔以殄民賊者,今乃傷我國士;昔以功我民國者,今乃禍我民國。神州光復之後,吾群德之墮落,乃反有江河日下者哉!痛矣,吾群德之衰也!

  夫世之衰也,任俠每流為盜賊,衣冠遂淪於禽獸。蓋天良一滅,萬法無靈,而德義節操,不復能矩范於殘暴之群。則向者崇俠之風,適開今者好殺之漸,犯禁之習,遂亦為蔑理之階。而嫉良妒能,仇怨相尋,殺機環報,甯有已時?毒戾之傖,貪利忘義,更敢於殺人以圖酬贈。朝纏黃鏹,夕弄黑鐵,其去率獸食人者幾何哉!則所謂手槍炸彈,譬諸甘露楊枝者,其於群德墮落之國,功能或有窮時也。抑暗殺者,不獲已之舉也。仁人志士,本悲天憫人之苦衷以出於暗殺,大不幸之遇也。惟以反抗暴力之故,有不得不需乎暴力者;以毀滅罪惡之故,有不得(不)蹈乎罪惡者。縱賴以為斯民除暴,而其深自懺悼者,終其身弗能怡然自安。仁人志士,疾惡若仇,猶必不獲已而出此,且引以為大不幸焉。及強暴者為之,反恃此為快心之具,以濟厥奸,滔滔禍水,流毒尚有窮時耶?

  桃源漁父[12],當代賢豪,不幸而殞於奸人之手。死之者武士英[13],所以死之者群德也。群德非〈非〉能死漁父者,群德非能使武士英死漁父者,群德之衰,武賊之流,乃敢出沒於光天化日之下,以行其滔天之罪惡。群有巨憝而容之,群有彥俊而無以衛之,乃漁父之所以死耳!然則漁父之死,非死於群德之衰而何也?非其群殺之而何也?昔晉靈公患趙宣子之驟諫也,使鉏麑賊之[14]。晨往,寢門辟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歎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夫麑,靈公之鷹犬耳,乃為民愛賢,為君守信,不惜殺身以殉。今漁父奔走南北,調洽統一,天以大任責斯人,生民利賴,曠世難遇,而棲息於其群者,遽戕賊之,俾齎志以歿。嗚呼!黯黯中原,並鉏麑其人者,亦不可得,吾於是益悼吾群德之衰矣。悲夫!

  署名:李釗

  《言治》月刊第1年第2期

  1913年5月1日

  【注釋】

  [1]甘露楊枝 甘露:指能療人疾苦的神水。《法苑珠林》:「佛圖澄,天竺人。石勒聞名召之。其子暴病,澄取楊枝沾水灑之,遂甦。」李大釗此處以「楊枝甘露」,喻英雄之暗殺行為,可比為以楊枝普灑甘露,乃救人疾苦之善行。

  [2]秦暴而荊卿獻匕 荊卿,即荊軻。齊人,至燕,人稱荊卿。當時,秦兵破趙,並進逼燕國南部邊界。燕太子丹派遣荊軻攜帶燕國地圖使秦,佯裝獻地,實則借機刺秦王嬴政。《史記·刺客列傳》:「荊軻獻圖,秦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終以事敗被殺。

  [3]韓亡而子房椎車 子房即張良(子房為其字),西漢開國大臣。其祖五世相韓,為韓國貴族,韓被秦滅亡後,張良發誓為韓報仇。張良學禮淮陽,東見倉海君,得力士,可舉120斤重之鐵椎。時秦始皇巡遊至博浪沙(在今河南原陽縣東南),張良率力士用鐵椎狙擊秦始皇,誤中副車,事敗逃亡。此事被後人用作抗暴復仇的典故。事見《史記·留侯世家》。

  [4]三韓 朝鮮半島南部古代居民馬韓、辰韓、弁辰(弁韓)的總稱。族源無定論,學者多主北方種族說。最早記載見於《三國志·魏志·烏丸鮮卑東夷傳》。公元二三世紀時,韓人以農耕為主,營部落生活。馬韓在西,有五十余國(部落)。辰韓在東,有十二國。弁辰與辰韓雜居,亦有十二國。4世紀時,馬韓由佰濟部統一諸部,形成百濟國。辰韓由斯盧部統一,形成新羅國。弁辰諸小國以金官伽

  為盟主結成聯盟,五六世紀時,分別併入百濟、新羅。

  [5]重根一憤而斷藤 指朝鮮愛國志士安重根刺殺日本侵略魁首伊藤博文事。安重根(1879—1910),朝鮮黃海道海州人。青少年時即決心謀求祖國復興。1905年《日韓保護條約》簽訂後,他到中國煙臺、上海等地考察,聯絡同志。歸國後,在平安道南浦創辦敦義學校,培育人材。1907年伊藤博文迫使朝鮮國王退位時,安重根參加江原道反日義兵運動。1909年10月26日,在中國哈爾濱火車站擊斃伊藤博文,被捕後英勇就義。

  [6]載明一憤而刺李 載明,「載」當作「在」,即李在民,朝鮮人,1890年出生於平壤。1907年赴美國夏威夷半工半讀。歸國後參加抗日鬥爭。1909年12月,圖謀刺殺親日派大頭目李完用,未成被捕,殉國。

  [7]韓社雖屋 社:土地神;屋:以屋覆蓋。《禮記·郊特牲》:「天子大社,必受霜露風雨,以達天地之氣也。是故喪國之社屋之,不受天陽也。」孔穎達疏:「喪國社者,謂周立殷社也,立以為戒,……故屋隔之,令不受天之陽也。」後因以「屋社」為王朝傾覆之代稱。「韓社雖屋」,即言朝鮮雖亡,而群德未衰。

  [8]吳樾之炸五使 吳樾(1875—1905),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字夢霞,又作孟俠,安徽桐城人。1905年清政府宣佈預備立憲,並派載澤、戴鴻慈、徐世昌、端方、紹英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吳潛入北京,于五大臣離京之際,攜炸彈進入北京車站,登專車。因人眾擁擠,車身震動,懷中彈發,不幸犧牲。出洋大臣僅載澤、紹英受微傷。

  [9]徐伯蓀之殪恩銘 徐伯蓀即徐錫麟(1878—1907),字伯蓀,浙江山陰(紹興)人。曾留學日本,後加入光復會。1906年捐資為道員,分發安徽,巡撫恩銘用為巡警處會辦兼巡警學堂監督。1907年秋與秋瑾準備於浙、皖兩省同時起義。7月,恩銘至巡警學堂參加學生畢業典禮,徐乘機槍殺之,並率學生起義。後被俘就義。

  [10]燕都橋下,精衛飛來 指汪精衛於1910年在北京謀刺攝政王載灃事。1909年(宣統元年)初,汪精衛、黃複生等在日本成立暗殺團體,決定暗殺清廷攝政王載灃。10月,暗殺團成員潛入北京,在琉璃廠附近開設守真照相館作為掩護點。汪精衛等偵察載灃上朝路線,選定在其必經之路小石橋下埋設重磅炸藥,擬以電線引爆方法實施暗殺。1910年4 月2日晚,在橋下敷設電線時,被密探發現。後守真照相館也被破獲,汪精衛、黃複生等被捕,判終身監禁,武昌起義後獲釋。按:汪,名兆銘(1883—1944),字季新,號精衛。廣東番禺人。1905年參加同盟會,曾任《民報》主編。後在中國政壇有多方面的活動。抗日戰爭中,公開投降日本。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汪偽國民政府,任主席。後死於日本。又,精衛,古代神話中的鳥名,相傳此鳥有志銜木石填東海,後人常以「精衛填海」喻意志堅決,汪以此為號,故李文於此用「飛」字。

  [11]良弼門前,彭公盡節 良弼(1877—1912),字賚臣,滿洲鑲黃旗人,愛新覺羅氏。1911年12月任軍諮府軍諮使,宗社黨領袖。彭公指彭家珍(1888—1912),字席儒,四川金堂人。武昌起義後往來於京、津之間,專事暗殺活動。1912年1月在京將良弼炸死,他亦不幸當場犧牲。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孫中山追認其為大將軍,諡號義烈公。

  [12]桃源漁父 指宋教仁(1882—1913)。宋號漁父,湖南桃源人,字遯初(一作鈍初)。華興會創始人之一,同盟會領導人之一,曾編輯《民報》、《民立報》。1912年8月改組同盟會為國民黨,任代理理事長。國民黨在國會選舉中取得多數席位,他準備以多數黨資格組織內閣,以制約袁世凱。1913年3月被袁世凱派人刺殺於上海火車站。遺著輯為《宋教仁集》。

  [13]武士英 刺殺宋教仁的兇手。曾在雲南任七十四標二營管帶。後為人收買,刺殺宋教仁。

  [14]晉靈公患趙宣子之驟諫也,使鉏麑賊之 晉靈公名夷皐,春秋時晉國君。趙宣子,名盾。鉏麑,晉靈公所養之力士。趙盾為靈公正卿,多直諫,靈公惡之,遂派鉏麑去刺殺趙盾。事見《左傳》宣公三年。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