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老舍 > 和工人同志們談寫作 >
第六章 談人物的刻畫


  人物最難寫。可是,在小說和戲劇裡一定得有人物。就是在一段故事性的鼓詞裡,也非寫出人物不可。小說和戲劇這類的作品的目的就是用人教育人。小孩子念童話,看到小狗熊早晨起來先刷牙漱口,就也不再等媽媽催促,自動地去刷牙漱口,向小狗熊看齊。在小孩子的心裡,小狗熊跟人一個樣,所以童話裡就用動物當作人去教育小人兒們。對小孩子講一片刷牙的好處,也許不如用小狗熊作榜樣的效果那麼既快又好。成人也是如此,跟他講道理,他可能毫不動心,用幾個活生生的人給他作榜樣,他就會受到感動。

  我們必須重視人物的創造。人物,在文藝作品裡,占最大的分量。文字與結構等等也要緊,人物可是特別要緊。假若一本小說或戲劇裡的文字很美,事情也好,可是沒有人物,就很難成為一本好小說或好戲劇。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樣子。我們寫作品必須先教讀者看見人物的樣子。咱們念過《水滸傳》以後,一閉眼就能看見李逵和武松,因為《水滸傳》裡把他們的樣子都生動地介紹給咱們了。作品裡的每一個人必須有一定的樣子,為的是教讀者認識他們,而後決定喜愛哪個討厭哪個,跟哪個作朋友,拿哪個作敵人。我們喜愛英雄,英雄必有英雄的面貌;我們憎惡壞人,壞人也有壞人的嘴臉,都活生活現。讀者就從這不同的人物形象中得到教育,學英雄,不學壞人。咱們是先用人物吸住人,哎呀,林沖多麼好,高俅多麼壞;而後教讀者得到教育,同情林沖,憎恨高俅!

  一個人的樣子的形成,一來是靠著天生來的長像,二來是靠著環境和職業。一個人的眼睛大是天生來的,可是因為環境不好,或長期收拾鐘錶或作校對工作,他的大眼睛就容易變成了近視。我們須把這兩樣結合起來,教人一看就看清他是什麼樣子,和他是作什麼的。一位大眼睛的教師就跟一位大眼睛的壯士不大相同。一位工人和一位農民也不相同,儘管二人的身量與模樣都差不多。這須經常地留心觀察,而且千萬別寫您不知道的人。

  可是一個人物不能專靠樣子支持著,他還必須有自己的性格。性格比樣子更重要。李逵長得並不怎麼好看,可是我們喜愛他,因為他有個好性格。我們愛他的性格,也就愛他的樣子了。一個漂亮的人而沒有好性格並不見得可愛。一個人的舉止行動多半是由他的性格決定的。

  怎樣使性格與樣子配合起來呢?一個人的樣子不一定跟他的性格表裡一致。一個豹頭虎眼的漢子可能膽子並不很大,一個白面書生可能渾身是膽。不過,初學寫作的人頂好教人物裡外一樣,簡單一些就容易寫一些。雖然這麼寫有時候使人物不夠深厚,可是保險不會寫亂了。形容一個笑裡藏刀的人,模樣滿漂亮,臉上老帶著笑容,可是嘴裡說好話,腳底下使絆兒,的確比形容直筒子脾氣的心口一致的人更有意思,可是假若技巧不高,就不容易寫到好處,反會令人莫名其妙。一個人的外形與性格一致呢,我們就不會寫走了樣子。一個人的性格複雜還是簡單,我們也要量力而為,不可一上來就找個性格頂複雜的人來寫,那很容易把咱們自己繞胡塗了。寫外形最好三言五語就交代清楚,不要拖泥帶水地說上沒完。讀者希望很快地看見一個人物的面貌,而且容易記住。我們也就應當滿足讀者這樣的要求,不可只抓住人物的耳朵形容上一大車話,那會使讀者感到厭煩。我們須把一個人物的外形特點看透了,而後用最簡單有力的形容寫出來,教讀者一下子記住。比如說,有那麼一個奸商,他的外形特點是脖子很細很長,我們就抓住這特點,說他的脖子像一根雞腿,而後略略道及他的眉眼,讀者便容易記住他。

  同樣地,寫性格也要乾脆,不要拉不斷扯不斷地多扯。更要緊的是前面怎麼交代,後面怎麼發展。這就是說,寫東西要不錯眼珠地老盯住人物。介紹的時候已說過,某某的細長脖子像雞腿,隔不遠就再順手兒提一下,使讀者再看見這特點,就加深了印象。對於性格也是這樣,介紹之後,人物不是要作點什麼嗎?好,老順著他的性格去寫,他的所作所為,一舉一動,都正和他的性格相合。一個性格強的人遇到困難必不肯輕易低頭,一個性格軟弱的人遇到困難就馬上皺眉。光說他性格強或弱,空口無憑,我們必須教他遇見點事情,看他到底是強還是弱,怎麼強和怎麼弱。所以,故事的發展和人物性格的發展是結合在一塊兒的,而不是人幹人的,事幹事的。包公的性格正好配合上鍘美案的事情,假若咱們教秦香蓮沒遇見包公,而遇見一個軟弱無能的官兒,可是結果也把陳士美鍘死,那就不能令人信服了。眼睛盯住您的人物,教事情一次再一次地考驗他的性格,人物的性格就越來越明顯,越突出。

  您得老惦記著您的人物,想著他,看著他,直到他成為您的最熟識的人。一閉眼,他就能立在您的面前。他怎麼說笑,怎麼思想,怎麼行動,您都知道。這樣,您就會隨時地用行動、舉止、言笑烘托他的性格,越來越明顯。他說的話一定是他說的,不會是第二個人說的;他作的事一定是他作的,不是第二個人作的,這才能教讀者看著對勁兒,不住地點頭稱讚:寫的真對!

  假若您寫的是個假貌為善的偽君子,您會教他的手心上老出著涼汗,跟人家握手的時候,使人感到像摸住一條又涼又濕又滑的魚似的那麼不好受。他這麼一伸手呵,就露了點原形——他心虛呵,所以手心上老出涼汗。而後,您教他說話了。他的話總是那麼過度的謙卑,一會兒一個:請您批評!請您提意見!或是:您看,我還有什麼缺點?其實呀,他一點也不喜歡人家批評他!而後,他作事了——只顧自己的利益,絕對自私,甚至於盜竊國家資財,可是嘴裡不住地說「為人民服務」。您看,讀者能夠不記住這位偽君子,不恨他嗎?誰能願意跟他握手、交談、共事呢?讀者願意把他送交法院呵!您也真那麼辦了,在故事的結尾,您確是因為他盜竊國家資財,把他送到法院去,這怎能不大快人心呢!

  寫反面人物是這樣,寫正面人物也是這樣,都是先簡單明確地介紹了人物,而後用事情考驗他,使他的性格越來越突出。情節進展了一步,人物性格也更顯明了一些,故事才會合情合理的發展。光說人,而不給他事作,一定摸不著邊兒。您看,我們記得武松,因為我們記得他殺嫂和打虎那些事。若是《水滸傳》中只泛泛地說了武松的身量多麼高,力氣多麼大,而沒有具體的事情表現他的身大力不虧,我們一定不會記得這位好漢。我們不大記得關勝,因為他沒作過多少事情,性格也就無從充分顯露出來。光說事,而忘了人,也一定不行。那是事實的報道,不是小說或戲劇。假若您決定寫一篇關於一件事的報道,您可以源源本本地寫事情,不必多管人。您若是想寫小說或劇本,就不能只管事,不管人。寫出人物才算好的創作。

  因為我們知道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性格,我們就會寫出不同的人物,不至於大家都是一樣,不至於人物可以彼此替代,叫他張三也好,李四也好。不,張三就是張三,一定不是李四。只有張三一定是張三,李四一定是李四,我們才能使讀者特別注意這個人物,同情或憎惡這個人物。這就是說,咱們的作品才有了感動力。反之,咱們的人物若只是「有那麼一個人」,姓什麼都可以,作什麼都可以,讀者便不會對他發生興趣,而且把咱們的作品扔到一邊去了。抓住性格,我們就抓住生活的根兒——一個人的性格是由他的階級、教育、經歷、環境等等培養成的。我們必須多知多懂,把一個人物的生活咂摸透了,才能創造出有突出性格的一個張三,或一個李四。

  我們無須在這裡多分析性格與思想的關係,因為那或者對我們並沒有多大的幫助。我們只須這麼交代一下:假若一個人對一件事的作法是由他的性格來決定,我們就可以說,一個人對一件事的看法是由他的思想來決定。因此,我們必須經常留心觀察,不但看大家怎麼行動,也要找到支配著行動的思想。設若我們只看行動,我們就不易找到根兒,摸不著思想問題。比如說,這兒有兩位工人同志同時作了幹部,為說著方便,咱們就叫他們老馮和老丁吧。老馮作了幹部,還捨不得從原住的工人宿舍搬走。老丁呢,剛作了幹部,就端起架子,坐在辦公室裡不肯出來。為什麼呢?這一定不是無緣無故的。假若咱們追究追究,咱們就會明白:原來老馮一向熱愛弟兄們,心裡沒有一點升了官兒的思想,雖作了幹部,還願意和弟兄們在一塊兒。老丁就不然了,他有把幹部看成官兒的思想,所以一作了幹部就端起架子來。而且,他以前的積極可能並非單純地出於為人民服務的真心,而是一種手段——好趕快地受到提拔,去作幹部。您看,一個人說什麼話,作什麼事,不都是他的思想情況的具體表現麼?我們若是摸到人的思想情況,就摸到他的底,然後才能設法解決思想問題。我們若能摸著人物的底,我們就能抓到矛盾,看出為什麼一件好事會變成壞事,一件不太難辦的事為什麼出了大岔子。抓住思想問題就抓住一件事的根兒,不至於東碰一頭西撈一把地亂抓了。俗語說,「知人知面不知心」,咱們描寫人物可別光知面,不知心。咱們必須把人物的心翻出來,弄清他的思想,然後咱們才能說到事情的根兒上。

  以上所提出的六項,不過只供工人同志們的參考,我決不敢說我說的都對。一個人的經驗有限,我以為對的,放到別人手裡也許不合用。文學創作本沒有一成不變的規矩。再說,我自己寫過的東西還沒有一本頂好的,到如今我不過還是個小學生,也須天天學習。那麼,我的話就不可能都說的對,請您頂好聽一半,不聽一半,免得老跟著我走,而走錯了路兒。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