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蔣光慈 > 死去了的情緒 | 上頁 下頁
四、依利亞·愛蓮堡


  愛蓮堡是一個天才的作家。革命前他早已蜚聲文壇,但對於我們有興味的,是他在革命後的文學著作。革命後迄於今日,他共有四部重要的著作:一、《呼蓮尼陀及其學生》;二、《庫爾波夫之生與死》;三、《姌娜的愛》;四、《破壞者》。這四部之中每一部著作都能引起我們的注意,都能令我們感覺愛蓮堡的天才異于常人,同時我們不能忘記他在自己的書中所提出的問題,是有趣味的、重要的問題。

  愛蓮堡是一個羅曼諦克。他雖然同情於十月革命,雖然笑駡資產階級的文明,但他是非共產主義者,這是因為他有點虛無主義的傾向,他富有知識階級的懷疑的情緒。共產主義者的行為,思想,目的,是應當為著共產主義的,向著共產主義的;他的情緒是應當革命的,堅正的,決定的,而不應含有絲毫懷疑的成分。但是我們的詩人,愛蓮堡,他卻還脫不了懷疑派知識階級的習氣。不過在最後的兩部著作——《姌娜的愛》與《破壞者》——中,愛蓮堡似乎變為樂觀些,似乎對於革命的將來更確定地承認些,倘若愛蓮堡是真正的天才,是真正的聰明人,那他自然不能永遠徘徊於虛無的懷疑路上。倘若愛蓮堡起初同情於十月革命,只是因為它是破壞者,只是因為它具有巨大的否定的能力;那愛蓮堡終久可以看出十月革命不但能破壞舊的,而且能建設新的光榮的將來;不但能否定一切舊有的文明,而且能給我們以新的富有的生活。倘若愛蓮堡起初解決不了個性與集體的關係,那他總可以慢慢地覺悟到個性與集體並沒有衝突,真正的光榮的個性不是僅僅犧牲自己為著集體,而是要在集體中發展起來。

  愛蓮堡痛恨資產階級的文明真是達於極點。關於笑駡資產階級的文明,描寫資產階級的文明,我想,愛蓮堡與法國近代作家馬格裡特是最好的能手。他倆的作品中有關於資產階級的文明處,簡直是歐洲資產階級的照妖鏡,可以說是把它們醜態畢露出來。在這一層,我們可以說愛蓮堡與馬格裡特是資產階級文明的勁敵罷。是的,愛蓮堡的確是資產階級的勁敵!雖然當他創造革命的主人翁時,我們不能完全同意,但是當他描寫資產階級時,我們實在要說一聲:好,真是痛快淋漓!

  《呼蓮尼陀及其學生》一書中的重要的主人公呼蓮尼陀,他否認一切文明,他的任務是做一個徹底的破壞者,要破壞一切腐敗的文明。他不是普通的無政府主義者,因為他所利用的方法與普通無政府主義者的不一樣。炸彈手槍罷,這個方法太舊了;宗教罷,到現在的世界,誰個也瞞不過去。用一些什麼方法好呢?呼蓮尼陀在自己的行動中用盡了許多方法,但都覺得不十分充足。他的學生屬￿各種各屬的人: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意大利人,俄國人,黑人及猶太人。資本家枯裡——學生之一——知道治社會病只有兩種藥:洋錢與聖經,但當工人,所謂下層階級為著物質利益而罷工,輕侮一切神聖的當兒,我們的這位枯裡先生也不得不懊惱了。斯沒立多維奇,一個俄國的知識階級,僅僅要尋一個「人」出來,但結果不免要羞憤起來,所謂這個「人」是沒有的。意大利人班布奇什麼東西也不愛,亂七八糟吐痰,不守任何規則,因之時常在警察局裡過夜。……最後德國人斯米德發明一改造人類組織的大綱,要將人類的組織機械化起來。斯米德同時可做德國皇帝的忠臣,也可做社會主義者,這對於他是一樣的。在德國他可借軍事的力量來組織人類,在俄國他可借無產階級獨裁制來實行自己的計劃。斯米德的周圍只堆積一些圖表,他將一些點子代替人們,企圖將人們的情緒,思想,欲望,感情都弄成機械化。

  難道說人類的解放,除開用無意識的機械化而外,就沒有別的方法麼?斯米德看不出別的方法,只企圖用機械來組織人類,這當然是謬誤的理想。愛蓮堡也同斯米德一樣,也找不到別的出路。斯米德不問德皇專制也罷,俄國無產階級獨裁也罷,他的想頭只是一個機械化,機械化……他不問內容,不問目的,不問方法,結果一個機械化而已。愛蓮堡是不是如斯米德抱一樣的態度?難道說愛蓮堡能堅決地說道:「帝國主義戰爭——與國內戰爭是一個樣的東西?」我們以為勞農政府與沙皇政府,皇帝殺工人與工人殺皇帝,雖然同是政府,雖然同是殺,但這其間的內容完全是兩樣。勞農政府是解放人類的工具,而沙皇政府卻是壓迫人類的;皇帝殺工人,這是為著保持自己壓迫者的威嚴,而工人殺皇帝卻是推翻黑暗建設光明的行動。只有昏憒的市儈分不清這些,但是愛蓮堡,愛蓮堡不應當如此罷……

  書中的主人公呼蓮尼陀及其學生是最後傾向於一個出路:一切統統都是無意識的。倘若一切統統都是無意識的,那末活著也是不值得的事了,那末我們的主人公只有懸樑自盡的一條路了。但是呼蓮尼陀卻向自己的學生說出一條救命的路來:也沒有創造者,也沒有正義,也沒有善惡,所有的只是一個現實。現實是什麼呢?就是這個煙袋!呵!把煙裝好,吸吧,這就是現實……

  文學是生活的表現,真正的文學作品沒有不含時代性的。俄國革命的初期,革命的怒潮湧得人們精神煥發,大家齊向偉大的事業方面走去,此時沒有閒工夫為無聊的東思西想,因之這時期的文學飽含著勇敢的精神,充溢著壯烈的空氣。「生活是美妙的呵!美妙的東西是前進,奮鬥,創造,勝利,而不是在爭鬥中對於受傷者之無聊的哭泣……」可是到了國內戰爭平定後,比較上,有很多時間做為思索的機會,於是一部分的作家又說出別種話了:「你們看看呵!前進是多麼困難的事情,人們要快活,要幸福,而革命卻妨礙著。革命所給與人們的強制,幾乎與從前什麼教條法律所給與的一樣。」在這種推論的結果,於是革命前的知識階級的思想又死灰復燃了:「我們又何必呢?我們不必做無謂的犧牲呵!難道說我們自身或我們的兒子能夠看見我們所要求的嗎?無意識……一切統統無意識……」

  愛蓮堡這一本書的確代表這種懷疑主義的傾向。一方面痛恨舊的,而對於新的又失望,結果變成了虛無主義。在積極方面,本書對於革命當然無肯定的意義,但是在消極方面,作者咒詛資產階級的文明,實予舊世界一個很大的打擊,同時革命終究是要前進的,終究是要勝利的,絕不會因一二個知識階級的懷疑,就停止自己的使命的。在本書中,我們更可看出作者傾倒于個性所應有的權利之下:他向兒童具有著無限的尊敬,因為兒童是純潔的化身,是真正的人類的本體的象徵,是沒被所謂現代文明所玷污的聖物。真的,將來的人類當要完全是解放的,自由的,純潔的,而無絲毫現代文明所遺的污痕。我想,呼蓮尼陀,也可以說是作者,在現在只對兒童表示尊敬,也許這種尊敬在將來成為對於每一個人的禮物罷。

  俄國革命的初期,勞農政府成立了一個壓迫反革命的機關——非常委員會,簡稱之為「切喀」。提起「切喀」這個東西來,不但本俄國的資產階級為之驚心吊膽,為之痛恨入骨,就是全歐美的資產階級,也莫不為之咋舌。他們詛咒波爾雪委克是最野蠻的人們;他們說「切喀」是殺人不瞥眼的,最殘忍的機關;他們說坐在「切喀」裡辦事的人都是一些惡魔。不但是資產階級,就是一些溫和的社會主義者也何嘗以「切喀」的行為為然呢?他們說,「社會革命是應當的,勞農專政也許是可以的,但是『切喀』……為什麼要『切喀』呢?」……為什麼要「切喀」呢?這個問題很簡單,我們可以回答道:這是歷史的必要!勞農群眾的政權,只有在資產階級的反抗力消滅後,才能穩固。共產主義者欲將全人類都變成友愛的兄弟,但此只能在將友愛的障礙物打倒後才可以成功。偉大的友愛只能從偉大的憤恨中產生出來!只有流血才能湧出幸福來!勞農政府為著解放勞農群眾本身,為著解放全人類,不得不臨時地把態度放殘忍些,不得不利用「切喀」以廓清反革命的勢力,為什麼要「切喀」呢?這是厲史的必要!

  「切喀」是專門對付反革命的機關,它有不經法庭的手續,而治人以死罪的權力,倘若這個人有反革命的行為。在革命的初期,「切喀」當然殺了許多反革命的分子,因之這種行為遂引起了全世界資產階級的狂叫。在本俄國的文學上,所謂「切喀」這個東西,成為各著作家的應時的題目。有的當然根本反對這個東西的存在,有的瞭解這個東西是必要的,但在別一方面總又感覺著太過於殘忍了。阿諾謝夫首先在《忙時》一書中涉及到「切喀」的身上。一個「切克斯特」(在「切喀」中工作者),一個最忠實的共產黨人,他為著革命,犧牲了所有的個性的生活。當他看見了一個老太婆為著兒子被「切喀」槍斃而暈倒的時候,他不禁有動於衷,而想到如何才能減少槍斃的數量……阿諾謝夫在自己的主人公口中,時常重複「我疲倦了」幾個字。文學是生活的表現,當時真有許多很堅毅的革命黨人發生了疲倦的情緒。

  愛蓮堡的《庫爾波夫之生與死》為描寫「切喀」及「切喀」工作者之有名的著作。在本書中,「切喀」似乎是一些帶著魔鬼性的,異于常人的人們之積合體:失望的復仇者,被侮辱的幻想者,固執的理想者,無所謂的姑娘……而我們看不出有一個很有覺悟的,承認自己是在做偉大的事業的一部分的人。偉大的革命的浪潮,偉大的運動的力量,偉大的意識,愛蓮堡似乎把它們都送到很遠的煙霧的地方,而將一切個人的情緒,精神上的變移,來代替它們。作者似乎把革命當成單個的被生活侮辱的知識階級的產物,以為這革命的種種行為,乃是這般知識階級雪恥報仇的現象。庫爾波夫學會了嫉視現代生活的表裡。他所經受的侮辱不可勝計,在侮辱的海中他湧成為一個革命者,他決定了:「我會憐惜,我也會殺人!」阿上為庫爾波夫的同事,也是一個具有魔性的人物,廉潔到不可再廉潔的地步。他完全生活在自己的理想中,而不是與妻子,書包或其它的東西生活在一起。薪俸也少領,吃的是黑麵包,飲的是不放糖的茶。他有一天看見自己的老婆同一個大學生發生曖昧之事,只把頭偏一偏,而不去追究他們。可是他有一天見著他的老婆吃白麵包,於是將手槍拿起指著她說:「倘若我再發現你從投機商人那裡買來的東西,我一定要施你以極刑。」第三個同事人安德曼托夫也是一位很奇怪的人物,他莫名其妙地怎麼進了黨和在「切喀」裡做事。他是一個被老婆所侮辱者,時時總是想著:怎麼樣將自己的與音樂師逃跑的老婆捉著,捉著之後應當如何如何地擺佈。

  在「切喀」裡是不是都坐著這一類神經不十分健全的人物?關於這一點我們沒有與愛蓮堡爭論的必要。自然各式各類的人們都有,也許「切喀」裡有一些人們是這樣的。但是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愛蓮堡用什麼眼睛觀看俄國生活的怒潮。十月革命乃是歷史的必然,乃是人類生活的大變動,乃是群眾向光明的欲望之鼓動,乃是群眾奮鬥的結果,而不是每個個人的內心生活的表現。愛蓮堡用孤獨者,復仇者,幾個單獨的個人的眼光,來估量十月革命,這未免減輕了十月革命的意義。所謂監獄,死刑,這乃是社會的悲劇,而對於愛蓮堡,這不過是幾個野心家或幻想家雪恥的工具。在現代情緒,思想,感覺,欲望沸騰的海浪中,愛蓮堡僅僅愛了幾點浮泡,而非無涯的深處。愛蓮堡在描寫個人內心的經過上,幾與朵思托也夫斯基差不多。他描寫的實在很深刻,很鮮明,但愛蓮堡在論斷整個的人類的生活的當兒,完全表示出沒有力量來。這或者是愛蓮堡的很大的弱點罷。

  庫爾波夫負有發現反革命陰謀的責任。反革命女黨人喀佳領了本黨的命令,應當將庫爾波夫殺死。於是兩人相遇著了——庫爾波夫愛上了喀佳而喀佳愛上了庫爾波夫,於是兩方面所有的計劃,所有的規律,統統都破壞了。庫爾波夫覺著非庫爾波夫的生活開始了,似乎生了第三只眼睛,這只眼睛推翻了過去的內心的平衡——這對於庫爾波夫是最恐懼的事情!革命在什麼地方?自身的任務是什麼?喀佳乃是反革命的女黨人,愛?這如何可以呢?但是庫爾波夫不得不愛喀佳,不得不喜幸喀佳能夠踐他的約。偉大的革命的公式被一個為庫爾波夫應當殺死的姑娘所戰勝。個體的生活戰勝了集體的任務,於是庫爾波夫起了變化。但是庫爾波夫終究是革命黨人,一方面還是不能完全丟開了革命,同時他又不得不愛喀佳——這個問題到底怎麼解決呢?庫爾波夫想來想去,以為只有將自己消滅掉才可以解決這個矛盾,於是庫爾波夫自殺了。好在庫爾波夫臨死的時候,意識又恢復到偉大的事業上,還是眷戀於革命的利益。為著革命犧牲個人,為著整個的集體而取消個體的存在,這當然也是歷史的悲劇,但是倘若歷史需要這個,那我們又怎麼呢?

  愛蓮堡雖然沒有堅決地解決這個問題,但我們在庫爾波夫最後的呼喊中,也可見得到承認了歷史的必要。

  《姌娜的愛》一書,是敘述一個法國領事的女兒姌娜與一個紅軍軍官洛波夫戀愛的經過。本書情節離奇,描寫生動,表現深刻,真令人讀之忘食。

  姌娜與洛波夫小時曾在一塊兒耳鬢廝磨,中間隔離多年,兩無音息。革命起時,姌娜的父親在克雷姆當領事,姌娜隨之。當時波爾雪委克一個名詞,所有富有的人無不恐怖,無不痛恨。姌娜又是外國人,道聽途說,當然更以為波爾雪委克是兇惡的人類,乃天下最可怕的東西。一日姌娜正遇急難的時候,為一個少年紅軍軍官所救,視之不是別人,乃是洛波夫。姌娜又驚又喜:驚的是洛波夫穿著波爾雪委克的服裝,喜的是無意中又遇著從前的可愛的小朋友。姌娜是一個天真的姑娘,她想道:「波爾雪委克並不可怕呵!你看安得烈!他的微笑,他對我的神情,是多麼的可愛呵!倘若安得烈是波爾雪委克,那末波爾雪委克也是可愛的……」從這時起,姌娜與洛波夫的戀愛史就開幕了。

  開幕後,我們看出姌娜與洛波夫是如何地真愛,經過許多千辛萬苦;地主黑列白夫是如何地卑鄙齷齪,陰賊險狠;姌娜的叔父是如何地唯利是圖,不顧骨肉;巴黎社會是如此地黑暗,以及姌娜在巴黎所吃的苦楚,洛波夫是如何地為姌娜跋涉;一個法國汽車夫——共產黨人——是如何地義氣……總之,本書能引起讀者對於革命党人懷著無涯的同情;對於資產階級懷著無涯的痛恨。姌娜本不知革命為何物,然因巴黎給了她以無限的苦痛,不得不想起莫斯科,不得不要回到莫斯科來,呵!惟有波爾雪委克才真具著仁慈的心!惟有莫斯科,紅色的莫斯科,才是人住的地方!呵!親愛的莫斯科!親愛的安得烈……

  本書的結束:安得烈誤被法國資產階級劊子手所處死,姌娜回到莫斯科過她將來的生活。可愛的姌娜!可憐的姌娜!姌娜為著安得烈,該嘗受了多少艱辛!但是結果呵,安得烈被惡魔的巴黎活吃了。呵!巴黎真是吃人的地方!

  《破壞者》(這個譯名不大妥當,然暫找不出相當的語字來譯它)是描寫新經濟政策實行後,一個革命黨人墮落的經過。新經濟政策實行後,共產黨人中有三種傾向:第一種,以為新經濟政策乃是歷史的必要,沒有方法可以免去,雖然這是很令人心痛的現象,但還是不應當灰心,應當好好地幹下去。第二種,以為打了許多年仗,流了多少次血,到頭來還是看見資本主義的復興,實在是失望的事情,於是有很多人失望,並且有很多人因失望而自殺。第三種,革命情緒淺薄和根底不堅的人,就慢慢地腐化了,變成了投機的商人。本書重要的主人公密沙,本是一革命黨人,然生性不屬￿革命的正軌,其內心生活只能安于工作,安於不休息的爭鬥,若一停止下來過著安靜的生活,即刻就要生變化。在革命時,他拼命流血並不後於他人,可是當戰爭停止時,他就感覺寂寞了,於是慢慢地腐化下去,而終腐化成為一個投機的商人。這種現象在新經濟政策實行後非常地普遍。這是新經濟政策的罪惡呢,還是這被新經濟政策所腐化的人們的本身的不是?新經濟政策是歷史的必要,而有些革命黨人被它所腐化,這也是必然的現象,無法可消除的。我們只有祝真正的革命党人堅毅地拿著歷史的正軌向前進行罷!

  愛蓮堡在本書中同時就給了我們這個真正革命党人的榜樣。密沙的哥哥節麻,他雖和密沙是親兄弟,然而兩人的性情完全不同。節麻在自己的生活中只知道有個黨,工作,革命,群眾,只是蒙著頭順著軌道往前幹,不悲觀也不過於樂觀。他有一顆慈愛的心,他愛自己的弟弟,密沙做了許多對不住他的事,他都可以原諒他,但當密沙要想來勾引他做壞事時,他就不能忍受下去了。他有鐵一般的意志,他很覺著新經濟政策給他以很大的苦痛,但他能忍耐著,毫不灰心失意。真正的革命黨人恐怕是要應當這樣的罷……

  我們固不滿意愛蓮堡把節麻描寫得太老實了,但是這並不能減輕本書的價值。愛蓮堡最近似乎想努力做一個真正的革命的作家。他甚稱譽節麻的行為,也許他的懷疑的態度要更變了一些兒罷?好!我希望有天才的愛蓮堡能夠順著正路創作下去!十月革命真是供給了許多文學的材料,現在只待人們來表現它了。我們的作家一定還能寫出一些有價值,有趣味的作品來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