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蔣光慈 > 並非閒話 | 上頁 下頁 |
經濟形式與社會關係之變遷(2) |
|
九、羅馬文化之衰落 欲明瞭歐洲中世紀文化之發展,則應知羅馬興亡之因果。羅馬建國基於農民。紀元前五世紀至紀元前一世紀,四百年中間,農民競爭自己經濟的生存和政治的影響甚烈,然終陷於失敗,因所爭者屬小部分自己人民的利益。當時農民幫助統治階級之侵略政策,從事戰爭,失去自己私有的土地;有許多農民慣于戰爭,不再回轉做勞動的生活,完全成為兵士。失去體力,不能服務軍事,這些前為農民而後為兵士的分子陷於窮困,只得跑入城市——構成無產階級的隊伍。農民經濟亦衰落至極,有許多農民自己情願附屬于大地主樹蔭之下,漸流入農奴的地位。 羅馬時代的無產階級是遊民的無產階級,與現代的無產階級不同。現代的無產階級為經濟的中心,而當時的無產階級卻為社會的寄生蟲。當時羅馬的工業範圍甚小,且築在奴隸勞動上面;故當時無產階級不參加工業經濟的生活,而為流民。因為失土地的農民增多,解放的奴隸增多,都加入遊民無產階級的隊伍裡,城市簡直成了消費者的大場合,與現代的城市迥不相同。 當時統治的階級——土地的貴族之增加收入的方法,就是增加奴隸的數目,擴大土地的範圍。在此時期中,技術不但沒有改良,反而日形退步。現代的資本家欲擴充自己的利潤,趨向技術之改良,而古時奴隸的佔有者以戰爭為增加收入惟一的方法。羅馬的統洽階級既征服東方各文明國家之後,不但取其財富,並虜其人民奴隸之,此種奴隸的知識高於主人,於是主人付之以管理國家的事務和私有的經濟,而自己慣於驕侈奢佚。於是統治的階級漸失去管理的技能。 技術既不改皮,而奴隸的生活又非常之苦,無工作的興趣,因之奴隸勞動的生產率低降不已。奴隸勞動漸漸失去意義,對於奴隸佔有者無大利益,於是釋放奴隸的時期到了,奴隸勞動的生產率低降,結果使奴隸制度的經濟一定衰落。 奴隸經濟消滅,因之羅馬的文化亦就消滅了。 十、封建制度 古代奴隸私有制消滅之後,封建制度feudalism因之發生(feud即土地的意思)。貴族,武士或地主從國主或大諸侯領取土地,作為自己功績的賞賜。此種土地分與農民耕種,農民每年對於地主一定要納交若干租課,服役若干日期。 封建制度發展成為經濟的形式,約在九世紀。封建制度之發生,實為奴隸私有制度崩壞後之不可免的結果。在德意志等國,所缺乏者非土地,而為耕土地的人,凡是地主都想把持農民固定在自己手裡。因為戰爭等種種的關係。農民欲避免苦役不得已付給地主部分的出產品,托蔭於其保障之下,因之農民漸漸失去個人的自由,變為農奴了。 農奴與奴隸的區別,不僅在被壓迫的程度之深淺而已。在某一期中(如在家庭奴隸時代中)奴隸的生活實較農奴為苦。最重要的在經濟上之差別:農奴有自己的經濟,有土地和家屬;而奴隸無之。除此而外,農奴結合于自己共產村之內,有時拒絕主人的貪求;中世紀很有農奴和地主之鬥爭的事實,有時農奴脫去地主的壓迫,而為自由的農民。 初期封建制度的經濟全為自然經濟,每一「經濟」消費許多,即生產許多,純為一種閉關的形式。交易的行為,差不多可以說完全沒有。當時地主對於農民的剝削,並沒有十分苛刻的性質,到了商業貨幣經濟發現之後,地主趨於奢侈,有嚴酷剝削農民之可能,於是農民經濟生活狀況困難已極。農民盡力出賣自己的生產品供給地主的金錢需要,然而農民的生產有限,而地主的需要無窮。從農業經濟所榨出的金錢大部分落于商人之手,商人經過地主剝削農民,實為農民之敵。商業資本主義盡力幫助城市之解放,而對付農村,則盡力使其屈于奴隸的地位。 貨幣經濟發現,農民流于破產。從十四世紀起,農民暴動的潮流漫布全歐。封建制度建築在農奴經濟基礎的上面,農奴經濟既破產之後,封建制度當然消滅,於是在中世紀社會腹中發生一種勢力,此新勢力即中世紀的城市,為新社會的創造者。 十一、中世紀城市 城市之發生,在德意志諸國,均從八世紀起,而在歐洲其他國家中,有時前一點或後一點。城市大半都從諸侯的鄉村出來的,有種種的原因:或者附近諸侯的宮院,住所,或者地理上的位置便利;商人、手工業者皆群集於此便利的地方。人口日漸增加,經濟的關係日漸鞏固,於是這些地方就變成了城市。城市的居民差不多完全由手工業者和商人所構成。在初期他們還附屬于諸侯,貢納諸侯以貨幣的租稅,後來他們漸向諸侯用若干的金錢贖出自己的義務,比較地成了自由的人民。當時城市成為逃亡所,誰個跑出宮院逃到城市,即開始向諸侯奮鬥,脫去農奴的地位;在此種奮鬥之中,手工業者占主要位置。結果,城市所以終久能戰勝者,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城市財富(商業資本)之增長,別方面是手工業者行會組織之堅固。手工業者行會之初組織時,不過帶著管理生產的性質,後來成為競爭的組織。他的發生約在七世紀或八世紀。 當行會發生初期,每人皆可成一手工業者。雖然每一手工業者手下有助手學徒,然而此種助手學徒,差不多是主人家庭中之一員,並沒有什麼仇敵的關係。自從商業漸漸發展,城市財富增加以來,行會成為專利的階級的組織了。行會閉起門來把助手學徒推之于門外,加之以苛刻的條件。一方面行會拒絕其他初到城市者之加入;此種被拒絕之人因為之無工具物料等等,只得跑到其他手工業者手下,做成雇傭。向之手工業者到了現在,自己不工作了,變為監督的主人,而向之助手,一變而為被剝削的雇傭的工人,絕對沒有能成為獨立的手工業者的希望。於是助手與主人間之鬥爭以起,在十四世紀時,助手時有罷工的舉動。助手亦組織一聯合會與行會對立;不過此種聯合會之重要的目的,在於互助通融而已,對於奮鬥無甚大用,並且此種助手聯合會都是閉關的;他們毫不覺到和其餘被壓迫的助手們應當有階級的團結。 十二、商業資本主義 在中世紀城市中,商業階級占重要的勢力。此階級舊日大半由農奴而來,當城市反對諸侯之時,他也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封建的割據大有礙於商業階級之行為,故商業階級趨向幫助王權,反對諸侯,力求統一國家。 當時商業階級不以一東方市場為滿足,開始尋覓新市場,最醉心渴慕者為唯一的印度。此種尋覓的結果,發現許多新土地;此種新土地與其人民乃成為剝削的對象:戕其人民,搶其寶物,種種野蠻的方法,可以說當時的商人都用盡了(此時期所謂最初積累的時期)。然而商人徒販賣他人的商品,生產機關不在自己的手中,總覺不能厭望。等到積聚豐富的時候,商人不願限於商業的行為,於是趨向佔有產業,自己組織產業,擴充自己的利潤。中世紀的法律,規例和風俗皆阻礙新階級之佔有產業,因此商業階級趨向於工業資本之路,絕對仇視中世紀的制度,如地主政權,行會組織等。 十三、工業資本主義 發展工業資本主義,必先具兩個條件:一,充足的金錢資本之積蓄——為了多雇工人,供給生產消費之用;二,自由的工力——無限制的工人數目,可以自由購取。唯在此兩種條件之下,工業資本才能一方面盡力擴張生產的範圍,別一方面盡力剝削工人,取得豐富的利潤。 金錢資本之積蓄已經完成在商業資本的時期。工業資本之能取得自由的工力,則是封建社會破壞後自然的結果。農民經濟破壞,農民窮困已極,結果使多數的農民不得已拋棄鄉村,跑入城市,尋覓維持生活之職業。農民經濟既然破壞,地主亦就願意把農民放入城市,自己(地主)另尋其他土地生產的方法。在英國十四世紀之初,地主自己佔據土地,做牧羊的事業,驅逐農民,使不得不成群結隊離開土地。此種被驅逐的農民一時尋不得職業,都流為盜賊流民。無工作,無土地的無產階級日增一日,雖當時統治階級盡力禁止此種無產階級之行動,任意懲罰他們,然而終無大結果。這些無職業的群眾對於工業資本非常的有利益,他可以盡力選擇,任意購取。然而此類的群眾皆無技術的訓練,自然難與熟練的手工業者競爭;工業資本家因想出一條路,遂組織「手工業工場」(Manufactu-re),在此手工業工場內,每件商品皆由很細的分工製造而成,並非一個人從頭到底的工作。此項分工不一定需要很熟練的工人,並且勞動生產率亦因之大為增加。此種手工業工場可以算後來工廠雛形。 手工業工場雖然增加許多生產率,然而因為只是人辦的工作,總有一定的限制。資本主義趨向無止境地擴張生產範圍,當然不能以手工業工場為限。因此,工業資本家皆竭力趨向機械力量之利用,於是機器生產的時代開端了。 在英國(各國亦然),工業革命發生,社會經濟變為機器大生產的形式,舊時的小手工業幾破產無遺。此類小手工業者既破產之後,或者變為工廠的無產階級,或者變為無職業的流民。資本家在此際要用多少工力,就有多少工力。工作的時間延長到極度,工資亦低不堪言。機器工作因為僅僅看守指撥輪機,所以不盡需要成年工人與男工,婦女兒童亦可工作,加之婦女兒童的工資較成年的男工為低,對於資本家非常的有利,於是女工童工反把成年的男工擠去了。自有機器生產以來,資產階級成為世界的主人,勞動階級完全陷於奴隸的地位。若長此資本主義存在下去,人類文化將有滅亡之虞。欲拯救人類文化出於滅亡之禍,則除社會革命,無產階級獨裁而外,無他出路!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