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胡適 > 中國哲學史大綱 | 上頁 下頁 |
第十二篇 古代哲學的終局 第三章 古代哲學之中絕(3) |
|
§第四,方士派迷信的盛行 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大特色就是幾乎完全沒有神話的迷信。當哲學發生之時,中國民族的文化已脫離了幼稚時代,已進入成人時代,故當時的文學(如《國風》《小雅》)、史記(如《春秋》)、哲學,都沒有神話性質。老子第一個提出自然無為的天道觀念,打破了天帝的迷信,從此以後,這種天道觀念遂成中國「自然哲學」(老子、楊朱、莊子、淮南子、王充以及魏晉時代的哲學家)的中心觀念。儒家的孔子、荀子都受了這種觀念的影響,故多有破除迷信的精神。但中國古代通行的宗教迷信,有了幾千年的根據,究竟不能一齊打破。這種通行的宗教,簡單說來,約有幾個要點: (一)是一個有意志知覺,能賞善罰惡的天帝(說見第二篇); (二)是崇拜自然界種種質力的迷信,如祭天地日月山川之類; (三)是鬼神的迷信,以為人死有知,能作禍福,故必須祭祀供養他們。 這幾種迷信,可算得是古中國的國教。這個國教的教主即是「天子」(天子之名,乃是古時有此國教之鐵證)。試看古代祭祀頌神的詩歌(如《周頌》及《大小雅》),及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大夫祭宗廟等等禮節,可想見當時那種半宗教半政治的社會階級。更看春秋時人對於一國宗社的重要,也可想見古代的國家組織實含有宗教的性質。周靈王時,因諸侯不來朝,萇弘為那些不來朝的諸侯設位,用箭去射,要想用這個法子使諸侯來朝。這事雖極可笑,但可考見古代天子對於各地諸侯,不單是政治上的統屬,還有宗教上的關係。古代又有許多宗教的官,如祝、宗、巫、覡之類。後來諸國漸漸強盛,周天子不能統治諸侯,政治權力與宗教權力都漸漸消滅。政教從此分離,宗祝巫覡之類也漸漸散在民間。 哲學發生以後,宗教迷信更受一種打擊。老子有「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的話;儒家有無鬼神之論(見《墨子》)。春秋時人叔孫豹說「死而不朽」,以為立德、立功、立言,是三不朽;至於保守宗廟,世不絕祀,不可謂之不朽。這已是根本的推翻祖宗的迷信了。 但是後來又發生幾種原因,頗為宗教迷信增添一些勢焰。 一是墨家的明鬼尊天主義。 二是儒家的喪禮祭禮。 三是戰國時代發生的仙人迷信(仙人之說,古文學如《詩》三百篇中皆無之。似是後起的迷信)。 四是戰國時代發生的陰陽五行之說(看本篇第一章論騶衍一節)。 五是戰國時代發生的煉仙藥求長生之說。——這五種迷信漸漸混合,遂造成一種方士的宗教。 這五項之中,天鬼、喪祭、陰陽五行三件都在別篇說過了。最可怪的是戰國時代哲學科學正盛之時,何以竟有仙人的迷信同求長生仙藥的迷信?依我個人的意見看來,大概有幾層原因: (一)那個時代乃是中國本部已成熟的文明開化四境上各種新民族的時代(試想當日開化中國南部的一段歷史)。新民族吸收中原文化,自不必說。但是新民族的許多富於理想的神話也隨時輸入中國本部。試看屈原、宋玉一輩人的文學中所有的神話,都是北方文學所無,便是一證。或者神仙之說也是從這些新民族輸入中國文明的。 (二)那時生計發達,航海業也漸漸發達,於是有海上三神山等等神話自海邊傳來。 (三)最要緊的原因是當時的兵禍連年,民不聊生,於是出世的觀念也更發達。同時的哲學也有楊朱的厭世思想和莊子一派的出世思想,可見當時的趨勢。莊子書中有許多仙人的神話(如列子禦風、藐姑射仙人之類),又有「真人」「神人」「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種種出世的理想。 故仙人觀念之盛行,其實只是那時代厭世思想流行的表示。 以上說「方士的宗教」的小史。當時的君主,很有幾人迷信這種說話的。齊威王、宣王與燕昭王都有這種迷信。燕昭王求長生藥,反被藥毒死。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功成意得,一切隨心所欲,只有生死不可知,於是極力提倡這種「方士的宗教」:到處設祠,封泰山,禪梁父,信用燕齊海上的方士,使徐市帶了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使盧生去尋仙人羨門子高,使韓終(又作韓眾)、侯生等求不死之藥,召集天下「方術士」無數,「候星氣者多至三百人」。這十幾年的熟鬧,遂使老子到韓非三百年哲學科學的中國,一變竟成一個方士的中國了。古代的哲學,消極一方面,受了懷疑主義的打擊,受了狹義功用主義的摧殘,又受了一尊主義的壓制;積極一方面,又受了這十幾年最時髦的方士宗教的同化,古代哲學從此遂真死了!所以我說,哲學滅亡的第四個真原因,不在焚書,不在坑儒,乃在方士的迷信。 (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