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胡適 > 中國哲學史大綱 | 上頁 下頁
史料結論


  以上論哲學史料:先論史料為何,次論史料所以必須審定,次論審定的方法,次論整理史料的方法。前後差不多說了一萬字。我的理想中,以為要做一部可靠的中國哲學史,必須要用這幾條方法。第一步須搜集史料。第二步須審定史料的真假。第三步須把一切不可信的史料全行除去不用。第四步須把可靠的史料仔細整理一番:先把本子校勘完好,次把字句解釋明白,最後又把各家的書貫串領會,使一家一家的學說,都成有條理有統系的哲學。做到這個地位,方才做到「述學」兩個字。然後還須把各家的學說,籠統研究一番,依時代的先後,看他們傳授的淵源、交互的影響、變遷的次序,這便叫做「明變」。然後研究各家學派興廢沿革變遷的原故,這便叫做「求因」。然後用完全中立的眼光,歷史的觀念,一一尋求各家學說的效果影響,再用這種種影響效果來批評各家學說的價值,這便叫做「評判」。

  這是我理想中的《中國哲學史》,我自己深知道當此初次嘗試的時代,我這部書定有許多未能做到這個目的和未能謹守這些方法之處。所以我特地把這些做哲學史的方法詳細寫出。一來呢,我希望國中學者用這些方法來評判我的書;二來呢,我更希望將來的學者用這些方法來做一部更完備更精確的《中國哲學史》。

  參考書舉要:

  《論哲學史》:看Windelband's A History Philosophy(頁八至十八)。

  《論哲學史料》,參看同書(頁十五至十七注語)。

  《論史料審定及整理之法》,看C.V. Langlois Seignobos's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History。

  《論校勘學》,看王念孫《讀淮南子雜誌敘》(《讀書雜誌》九之二十二)及俞樾《古書疑義舉例》。

  《論西洋校勘學》看Encyclopaedia Britannica中論Textual Criticism一篇。

  《論訓詁學》,看王引之《經義述聞》卷三十一及三十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