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胡適 > 胡適文存二集 | 上頁 下頁
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4)


  附錄一 《清華週刊》記者來書

  適之先生:

  在《努力週報》的增刊,《讀書雜誌》第七期上,我們看見先生為清華同學們擬的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我們看完以後,心中便起了若干問題,現在願說給先生聽聽,請先生賜教。

  第一,我們以為先生這次所說的國學範圍太窄了。先生在文中並未下國學的定義,但由先生所擬的書目推測起來,似乎只指中國思想史及文學史而言。思想史與文學史便是代表國學麼?先生在《國學季刊》的發刊宣言裡,擬了一個中國文化史的系統,其中包括(一)民族史,(二)語言文字史,(三)經濟史,(四)政治史,(五)國際交通史,(六)思想學術史,(七)宗教史,(八)文藝史,(九)風俗史,(十)制度史。中國文化史的研究,便是國學研究,這是先生在該宣言裡指示我們的。既然如此,為什麼先生不在國學書目文學史之部以後,加民族史之部,語言文學史之部,經濟史之部……呢?

  第二,我們一方面嫌先生所擬的書目範圍不廣;一方面又以為先生所談的方面——思想史與文學史——談得太深了,不合於「最低限度」四字。我們以為定清華學生的國學最低限度,應該顧到兩種事實:第一是我們的時間,第二是我們的地位。我們清華學生,從中等科一年起,到大學一年止,求學的時間共八年。八年之內一個普通學生,于他必讀的西文課程之外,如肯切實的去研究國學,可以達到一個什麼程度,這是第一件應該考慮的。第二,清華學生都有留美的可能。教育家對於一般留學生,要求一個什麼樣的國學程度,這是第二件事應該考慮的。先生現在所擬的書目,我們是無論如何讀不完的,因為書目太多,時間太少。而且做留學生的,如沒有讀過《大方廣圓覺了義經》或《元曲選一百種》,當代的教育家,不見得會非難他們,以為未滿足國學最低的限度。

  因此,我們希望先生替我們另外擬一個書目,一個實在最低的國學書目。那個書目中的書,無論學機械工程的,學應用化學的,學哲學文學,學政治經濟的,都應該念,都應該知道。我們希望讀過那書目中所列的書籍以後,對於中國文化,能粗知大略。至於先生在《讀書雜誌》第七期所列的書目,似乎是為有志專攻哲學或文學的人作參考之用的,我們希望先生將來能繼續發表民族史之部,制度史之部等的書目,讓有志於該種學科的青年,有一個深造的途徑。

  敬祝先生康健。

  《清華週刊》記者 十二年三月十一日

  附錄二 答書

  記者先生:

  關於第一點,我要說,我暫認思想與文學兩部為國學最低限度;其餘民族史經濟史等等,此時更無從下手,連這樣一個門徑書目都無法可擬。

  第二,關於程度方面和時間方面,我也曾想過,這個書目動機雖是為清華的同學,但我動手之後就不知不覺的放高了,放寬了。我的意思是要用這書目的人,從這書目裡自己去選擇;有力的,多買些;有時間的,多讀些;否則先買二三十部力所能及的,也不妨;以後還可以自己隨時添備。若我此時先定一個最狹義的最低限度,那就太沒有伸縮的餘地了。先生以為是嗎?

  先生說,「做留學生的,如沒有讀過《圓覺經》或《元曲選》,當代教育家不見得非難他們」。這一層,到有討論的餘地。正因為當代教育家不非難留學生的國學程度,所以留學生也太自菲薄,不肯多讀點國學書,所以他們在國外既不能代表中國,回國後也沒有多大影響。我們這個書目的意思,一部分也正是要一班留學生或候補留學生知道《元曲選》等是應該知道的書。

  如果先生們執意要我再擬一個「實在的最低限度的書目」,我只好在原書目加上一些圈;那些有圈的,真是不可少的了。此外還應加上一部《九種紀事本末》(鉛印本)。

  以下是加圈的書:

  《書目答問》    《法華經》    《左傳》
  《中國人名大辭典》 《阿彌陀經》   《文選》
  《九種紀事本末》  《壇經》     《樂府詩集》
  《中國哲學史大綱》 《宋元學案》   《全唐詩》
  《老子》      《明儒學案》   《宋詩抄》
  《四書》      《王臨川集》   《宋六十家詞》
  《墨子間詁》    《朱子年譜》   《元曲選一百種》
  《荀子集注》    《王文成公全書》 《宋元戲曲史》
  《韓非子》     《清代學術概論》 《綴白裘》
  《淮南鴻烈集解》  《章實齋年譜》  《水滸傳》
  《周禮》      《崔東壁遺書》  《西遊記》
  《論衡》      《新學偽經考》  《儒林外史》
  《佛遺教經》    《詩集傳》    《紅樓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