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胡適 > 胡適文存 | 上頁 下頁 |
實驗主義(9) |
|
(2)責任心和興趣的分別。西洋論道德的,還有一個很嚴的區別,就是責任心和興趣的區別。偏重責任心的人說,你「該」如此做。不管你是否願意,你總得如此做。中國的董仲舒和德國的康得都是這一類。還有一班人偏重興趣一方面,說,我高興這樣做,我愛這樣做。孔子說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便是這個意思。有許多哲學家把「興趣」看錯了,以為興趣即是自私自利的表示,若跟著「興趣」做去,必致於偏向自私自利的行為。這派哲學家因此便把興趣和責任心看作兩件絕對相反的東西。所以學校中的道德教育只是要學生腦子裡記得許多「應該」做的事,或是用種種外面的獎賞刑罰之類,去監督學生的行為。 這種方法,杜威極不贊成。杜威以為責任和興趣並不是反對的。興趣並不是自私自利,不過是把我自己和所做的事看作一件事;換句話說,興趣即是把所做的事認做我自己的活動的一部分。譬如一個醫生,當鼠疫盛行的時候,他不顧傳染的危險,親自天天到疫區去醫病救人。我們一定說他很有責任心。其實他只不過覺得這種事業是他自己的活動的一部分,所以冒險做去。他若沒有這種興趣,若不能在這種冒險救人的事業裡面尋出興趣,那就隨書上怎樣把責任心說得天花亂墜,他決不肯去做。如此看來,真正責任心只是一種興趣。杜威說,「責任」(Duty)古義本是「職務」(Office),只是「執事者各司其事」。 興趣即是把所要做的事認作自己的事。仔細看來,興趣不但和責任心沒有衝突,並且可以補助責任心。沒有興趣的責任,如囚犯作苦工,決不能真有責任心。況且責任是死的,興趣是活的,興趣的發生,即是新能力發生的表示,即是新活動的起點。即如上文所說的醫生,他初行醫的時候,他的責任只在替人醫病,並不曾想到鼠疫的事。後來鼠疫發生了,他若是覺得他的興趣只在平常的醫病,他決不會去冒險做疫區救濟的事。他所以肯冒傳染的危險,正為他此時發生一種新興趣,把疫區的治療認作他的事業的一部分,故疫區的危險都不怕了。學校中的德育也是如此。學生對於所做的工課毫無興趣,怪不得要出去打牌吃酒去了。 若是學校的生活能使學生天天發生新興趣,他自然不想做不道德的事了。這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社會上的道德教育,也是如此。商店的夥計,工廠的工人,一天做十五六點鐘的苦工,做的頭昏腦悶,毫無興趣,他們自然要想出去幹點不正當的娛樂。聖人的教訓,宗教的戒律,到此全歸無用。所以現在西洋的新實業家,一方面減少工作的時間,增加工作的報酬,一方面在工廠裡或公司裡設立種種正當的遊戲,使做工的人都覺得所做的事是有趣味的事。有了這種興趣,不但做事更肯盡職,並且不要去尋那不正當的娛樂了。所以真正的道德教育在於使人對於正當的生活發生興趣,在於養成對於所做的事發生興趣的習慣。 結論 杜威的教育哲學,全在他的《平民主義與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一部書裡。看他這部書的名字,便可知道他的教育學說是平民主義的教育。古代的社會有貴賤,上下,勞心與勞力,治人與被治種種階級。古代的知識論和道德論都受有這種階級制度的影響,所以論知識便有心與身,靈魂與肉體,心與物,經驗與理性等等分別;論道德便有內與外,動機與結果,義與利,責任與興趣等等分別。 教育學說也受了這種影響,把知與行,道德與智慧,學校內的工課與學校外的生話等等,都看作兩截不相聯貫的事。現代的世界是平民政治的世界,階級制度根本不能成立。平民政治的兩大條件是:(一)一個社會的利益須由這個社會的分子共同享受;(二)個人與個人,團體與團體之間,須有圓滿的自由的交互影響。根據這兩大條件,杜威主張平民主義的教育須有兩大條件:(甲)須養成智能的個性(Intellectual individuality),(乙)須養成共同活動的觀念和習慣(Co-operationin activity)。「智能的個性」就是獨立思想,獨立觀察,獨立判斷的能力。 平民主義的教育的第一個條件,就是要使少年人能自己用他的思想力,把經驗得來的意思和觀念一個個的實地證驗,對於一切制度習俗都能存一個疑問的態度,不要把耳朵當眼睛,不要把人家的思想糊裡糊塗認作自己的思想。「共同活動」就是對於社會事業和群眾關係的興趣。平民主義的社會是一種股份公司,所以平民主義的教育的第二個條件就是要使人人都有一種同力合作的天性,對於社會的生活和社會的主持都有濃摯的興趣。 要做到這兩大條件,向來的「文字教育」,「記誦教育」,「書房教育」,決不夠用。幾十年來的教育改良,只注意數量的增加(教育普及),卻不曾注意根本上的方法改革。杜威的教育哲學的大貢獻,只是要把階級社會遺傳下來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制度一齊改革,要使教育出的人才真能應平民主義的社會之用。我這一篇所說杜威的新教育理論,千言萬語,只是要打破從前的階級教育,歸到平民主義的教育的兩大條件。對於實行的教育制度上,杜威的兩大主張是:(1)學校自身須是一種社會的生活,須有社會生活所應有的種種條件。(2)學校裡的學業須要和學校外的生活連貫一氣。總而言之,平民主義的教育的根本觀念是: 教育即是生活; 教育即是繼續不斷的重新組織經驗,要使經驗的意義格外增加,要使個人主宰後來經驗的能力格外增加。 民國八年春間演稿,七月一日改定稿 (原載1919年4月15日《新青年》第6卷第4號,又收入1919年北京大學學術講演會編印的學術講演錄《實驗主義》) 編者按:此節曾載1919年5月《新教育》第1卷第3期。文前有一段胡適的說明:「這一篇本是蔣夢麟先生要做的。因為他陪杜威先生到杭州去了,我看他忙得很苦,所以自己效勞,做了這一篇。但是我不是專門學教育的人,做的教育學文章,定然不能有蔣先生那樣透徹。我希望諸位讀者把這篇文章看作一篇暫時代勞的文章。胡適」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