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胡適 > 丁文江的傳記 | 上頁 下頁 |
四 海上的救星 |
|
這三個大膽的青年,一路上「仍是花錢遊玩,並不著急」。有一天,在君在船上聽人說,藹丁堡距離倫敦還很遠,每人火車費要多少錢。他們估計手裡的錢已不夠買車票去會見吳稚暉先生了。他們這時候才著急起來了。 他們船上頭等艙裡有位姓方的福建客人,常常找他們三個人談話。船到了新加坡,方先生約他們一同上岸去看林文慶先生。林文慶先生請他們吃飯,談起康有為先生現住檳榔嶼,船經過時,他們可以去看看這個戊戌維新運動的領袖。 到了檳榔嶼,他們去拜訪康有為先生。康先生見了他們,問了各人的情況,頗表示關切的意思,臨別時送了他們十個金鎊,還托他們帶一封信到倫敦給他的女婿羅昌先生。後來羅昌先生收到他丈人的信之後,也寄了二十鎊錢給他們。李祖鴻先生說:「康南海的贈金救濟了我們途中的危險。……羅昌君的二十鎊支持了我們不少的日子。……至於所贈的三十鎊,我聽見在君說,于南海先生逝世之前,他曾償還一千元,以示不忘舊德。」 他們到了倫敦,當夜趕火車北去,到藹丁堡見著吳稚暉先生,吳先生已給他們預備了住所。他們把他們的志願和經濟實況告訴了吳先生,吳先生替他們計劃:他自己同莊文亞到利物浦(Liverpool)去過最刻苦的生活,因為莊家沒有錢再接濟他了。丁、李兩人仍留在藹丁堡學習英文,因為他們兩家也許都還可以勉強籌點錢寄給他們。在三十多年後,祖鴻先生說: 在君和我所以不去〔利物浦〕,是恐怕那種〔最刻苦的〕生活不宜讀書。若不讀書,則不免失去了我們到英國來的目的。 在君自己也說: 我是1904年到英國去的。當時聽見吳稚暉先生說英國留學有六百元一年就可以夠用,所以學了幾個月的英文就大膽的自費跑了出去。到了蘇格蘭方始知道六百元一年僅僅夠住房子吃飯,衣服都沒有著落,不用說念書了。(《蘇俄旅行記》四,《獨立》第一〇七期) 吳稚暉先生一生宣傳「留學」,往往用他自己能忍受的刻苦生活做標準,勸人往外國去留學。丁文江、莊文亞、李祖鴻三個青年「受了這種引誘」,做了吳先生的信徒,冒了大險,跑了出去。他們到了藹丁堡,才明白「那種生活不宜讀書」!吳先生自己陪了一位信徒到利物浦去過苦生活。剩下的兩位信徒決心要在比較適宜的生活狀態之下求點新學術,他們只好懇求他們家裡寄錢來救濟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