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黃仁宇 > 黃河青山 | 上頁 下頁
紐約,紐約(13)


  在進行上述書信往來時,我並沒有得到贊助者的支持,甚至沒有任何一所學術單位付我文具和郵資費用。然而,我卻瞭解,如果繼續進行這類溝通,萬一運氣不好,可能引發猜疑,危及我的朋友。因此我更急著讓本書出版,可以借此澄清我身為獨立觀察家的地位,也可以確定我報道中的學術源頭。這項澄清工作對臺灣友人的意義,可能大於對中國大陸的友人。

  1980年聖誕節是成都中央軍校第十六期一總隊畢業四十周年,為此重新印行當年的通訊錄。校友會成立,決議每三個月發行簡訊,讓大家知道同學和家人的消息。在原來的兩千名畢業生中,中國大陸以外的共聯絡到三百三十位,其中有一位在日本,三位在美國。大多數留在臺灣的同學都已退役,其中有許多晚近經商有成。在仍然服役的同學中,有幾位已經爬到高位,包括二級上將郭汝霖,是「中華民國空軍總司令」。我的一位要好同學汪奉曾也有不錯的成就。我上一次見到他,是在三十年前的雷溫烏茲堡,他也是參謀大學的學生。回到臺灣後,奉曾官拜師長,駐守金門,部隊每日面臨重炮轟擊,死傷慘重,經歷長期的不確定感。他的若干英勇事蹟仍可見於西方媒體的舊擋案中。最近我才得知,他以中將退役,轉往非軍方的政府單位任職。

  但由於臺灣堅守意識形態,我和在台朋友的關係緊張,程度更勝於與在大陸的友人之間。也因為這個原因,我和王將軍已有數十年不曾聯絡。即使我與在臺灣的表弟通信,也都只限於討論家務事。我看到成都中央軍校校友名單時,腦海中不禁浮現四十年前的光景,在成都草堂附近,德國制鋼盔底下是一張張朝氣煥發的臉龐和一對對好奇的雙眼。好奇心驅使我想瞭解他們過得如何,無論是「民航局」的局長或副局長(劉德敏與左宗慧),或是在欣欣向榮的民間企業中當董事長或總經理。信件的往返勾起懷舊氣氛,回憶當時擔任國民黨下級軍官時所遭遇的辛苦。然而,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之間的差距就像太平洋一樣深。

  自從我們在成都的歲月以來,國民黨就不曾放棄行之已久的慣例,也就是將管理等同于完美理想狀態的憧憬,仍然以哲學的手法來經營政府,造成外在的假像。由於國民黨以傳統價值的捍衛者自許,因此不可能放棄這種半宗教的外觀。也就是說,今日的臺灣「政府」仍然認為自己在擔負神聖的使命。特定官方刊物仍然視中國大陸為「匪區」,中華人民共和國仍然被稱為「偽政權」,官方採取的意識形態更難加以修正。這種堅持對歷史學家造成的最大障礙是史學的「固定前端」,所有的研究和闡述都必須緊扣此一結論,或至少也不能抵觸。

  寫到目前這一段時,我曾認真考慮,提到以前的同學有何好處,也許會讓他們困擾、尷尬和不便。但經過多天的思考以後,我決定如實呈現。隨著本書的推展,我愈來愈覺得,本書的目的在於消除誤解,連我自己的也包括在內。經過數十年的時間,歷經長久的旅行、閱讀和自我探索,終於造就今日的視野。但多年來我以歷史學家為榮,背後的心理因素就在於我在成都中央軍校當軍校生,以及在國民黨軍隊中擔任下級軍官的生活歷練,而這些正是我和名冊上其他三百二十九名同學所共享的資歷。本書既然包含私密的個人特質,我不願意在出版時假裝自己無視於以前同袍的感受。

  但另一方面,我痛恨將道德抽象概念作為處理公共事務的合法工具,如甘地、霍梅尼,甚至美國的若干共同價值,更不用說是主義和口號。我對傳統夢幻治國的批評已見諸北京和上海,很希望臺北也可以看到。我絕無意造成在台朋友的困擾、尷尬和不便,只希望自己的歷史研究甚至可以提高他們堅忍犧牲的真正價值,讓他們的事蹟在下一代面前更形突顯,據我瞭解,這也是仍在世同學所宣佈的目標之一,他們將帶子女參加一年一度的同學會。

  歷史證實,國民黨在大陸之所以失利,並不在於其邪惡企圖;在臺灣島上化危機為轉機,也不能歸功於夢幻般的美德。在這兩種情況下,技術是更決定性的因素。就本質來說,在濱海省份實施貨幣管理,要比在廣土眾民的情況下容易得多。臺灣的捍衛者造就國民黨的主張得以成功,在給予應有的肯定以外,其成就卻必須觸及下列幾點事實:

  即使是在二次大戰以前,臺灣的農業就和貿易相關,多餘的稻米、樟腦、糖和茶葉都特別出口到日本。國民黨接管後,這些農產品持續賺取外匯,有利臺灣的資本化。和大多數的亞洲國家一樣,臺灣的農作單位很小。但由於地理位置較為有利,普遍貧窮的程度不及中國內陸的許多地區嚴重。國民黨政府改善佃農生計的主要貢獻在於1953年實施「耕者有其田」法案,效法麥克阿瑟在日本推行的土地改革。每戶人家只能擁有約七點五英畝的普通等級農地,超過上限的部分必須交出,由政府重新分配。政府保證給予的補償約等於兩年半的農作收益,幾乎只具象徵意義。補償金的百分之三十是股票,來自政府從日本接收的企業,其餘則是以稻米及甘薯支付的商品契約,期限為二十年,年息百分之四。就像麥克阿瑟監管下的日本,法案能夠實施,不過是因為國家仍在軍事佔領的狀態,疆域也夠小巧,可以用現代化的商業技巧和數學加以管理。不過,國民黨的改革者強迫富裕的地主進入農業以外的其他經濟部門,這個明智之舉功不可沒,不但紓解務農人口的壓力,而且還開創提升經濟的一般模式。

  美國十多年的大額援助更增添經濟成長的動力。大量資金湧入時,正值本土經濟正要起飛的最佳時刻。經濟發展策略更進一步展現獨到的眼光。在美國的合作之下,外貿受到嚴格的控制。臺灣更避開所有的資本密集計劃和高級產業,數十年來專注於勞力密集的外銷產業。國民黨控制的這片土地就憑藉這種方法,進攻戰後先進國家經濟擴張所創造出的廣大市場。近年來,臺灣才開始進入高科技產業,出口鋼鐵,和日本合作製造汽車。臺灣的經濟發展成就斐然。但明顯的是,臺灣善加整合大陸所不具備的有利條件,才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現。濱海的地理位置有利貿易的促進,政治影響力也隨著加深。當前的問題在於外來的競爭。高科技產業面臨和日本的艱困競爭。依亞洲標準而言,臺灣低階的勞力也不再算是廉價,必須面臨其他開發中國家和地區的挑戰,其中包括中國大陸。

  我確定我在臺灣的朋友會同意一件事:他們代表在這個沿海省份的年長一代,必須保持和大陸的兄弟與同輩間的感情聯繫。他們自己非常清楚,如果不是中國人付出慘重代價,贏得1943年簽訂開羅和約,因而賦予他們在這個小島上的合法地位,成功的故事就不可能上演。臺灣的光復是勝利的果實之一,如何傳遞給後代,仍然有待觀察。至於捍衛臺灣和增進臺灣福祉的人,他們的功勞不應被抹煞,他們和子孫的安全也不應被輕忽。但另一方面,發生在金門島的炮戰已經是四分之一世紀前的事,足以收入史書。一個全世界政要都訪問過的敵對政府,一個在聯合國已有十多年歷史的敵對政府,不應該被斷然稱為匪徒。這個議題當然可以交由積極參與的人士,但畢竟牽涉到亞洲的未來,甚至間接影響到人類的未來。

  我深知,我對歷史的評論會讓自己陷入更深的爭議中。情況類似於:如果你明確反對一群人,不管對方人數有多少,你的地位還比較安全。但是如果你和他們享有共同的利益,卻又針對某些要點反對每一個人,這時如果就不同的角度來看,你的意見顯得更加靠不住。我的大歷史概念就是如此,置我於一點也不值得羡慕的處境。在這種情況下,我唯一能替自己辯護的理由,就是自己這些意見的學術源頭。如果我的意見和外交有關,也只限於民間的層次。我的推論依據是基於已印行或可以出版的信息。我所提的建議因此歸屬一般論壇的領域。

  如果我們有清楚的視野,就可以察覺,中華人民共和國正進入最特殊的發展階段。表面來看,只見到無盡的笨拙粗陋。但如果就基本架構來看,其組織已經健全,可以開始建設的工作。最鼓舞人的層面在於目前的問題都可以「被確認」,目前必須努力推及內陸的下層結構,但過程顯得緩慢辛苦。這種工作不但毫無光彩,而且還需要拓荒者的犧牲與奉獻。但是節奏一旦確立,也就是說,農業公社開始成為有利可圖的貿易單位,內陸的運輸能順利運作,動能就會加快,而這種速度將使大城市的現代計劃更風光。美國人當然可以伸出援手。例如,他們可以啟發中國青年成為運動中無名的英雄,援引美國開疆拓土的歷史為經驗。但到目前為止,美國的啟發似乎導向相反方向,非常可惜。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