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黃仁宇 > 黃河青山 | 上頁 下頁
劍橋,英國(1)


  英國的劍橋是個特別的地方。

  他們總會告訴你,這一部分的建築興建于伊莉莎白時代,相當於中國的明代,那堵牆的時間還要早兩百年,接近於元代。這些故事都只能聽一部分。沒錯,許多建築的確像舊版畫中的圖案,像是霍蒙德(Homond)地圖的細部。但原來的建築不可能完整保存這麼多年。如果結構沒有翻修過,大多數的磚牆一定更新過,甚至更新多次。直到今日,工人還在這個地方的牆上打洞,埋水管或電線,在那個地方整修大門。晴天時,你會看到他們在換修國王學院牆垛上的水泥碉塔,連上方與天際交接的葉飾和下方的縮尺山形雨遮都一併更新。無疑地,每個碉塔都一樣,因為不管他們做什麼,都會遵照原有的設計,連最小的細節也不放過。時間一久,新的碉塔也會融入舊塔蒼黃苔綠的色調中。如此一來,他們可以一點一滴、一日又一日地更新整個大學城,將中世紀的氣氛保存到20世紀及未來。

  1972年秋天,我們抵達劍橋不久後就聽說,為了供應彼得市(Peterborough)和列斯特(Leicester)磚窯的材料,東安格裡亞大片地區的上層土經年累月以來已被刮走一大層。也就是說,在這個任何地點距海不過百英里的國家裡,一切都要保守因應。老舊建築不能斷然拆除,任意代之以摩天樓。因此,事事都必須彼此兼容,原則上要避免極端的改變。修道路時,就像外科手術一樣,一開始只能鑿開幾平方英尺的路面。補完路面後,蒸汽壓路機發出「衝衝沖」的聲音,來回壓到路面分不出新舊為止。大多數的街道上鋪鵝卵石。在聖約翰學院前,街道回轉,險如發針。起先我以為連開車都很難,但雙層巴士卻通行其間。

  我要親眼看到才敢相信,巴士仿如龐然大物行駛峽灣之間,兩旁都有商家,但司機從容悠哉,車輪連人行道邊都沒擦到。這時我已察覺,在美國生活多年已加快我的生活步調,我們不太習慣這裡的從容不迫。一篇文章指出,在劍橋的商業區,汽車時速通常為十二英里。在美國城市就不可能。如果美國的駕駛速度如此慢,後方的喇叭聲一定不絕於耳,有些人可能還會大叫:「老兄,快點走行不行?我們可沒有時間等你一整天。」

  但這裡是英國,生活中還有許多不慌不忙的優雅層面。開車接近圓環(英國人稱為roundabout)時,是相當愉悅的經驗,一定會看到園丁在工作。他們幾乎整修每一英寸地表,每個月都佈置新的花。在靠近約夏·泰勒(Joshua Taylor)的小店裡,可以用合理的價位修理便宜的手錶和照相機。格爾太陽眼鏡的框架壞了,是在離凱思學院不遠處修好的。在美國,他們一定會叫她直接把眼鏡丟進垃圾筒。在短街(Short Steet)後方,一家商店掛著招牌保證只要「你等一下」,他們就會修好假牙。在我們住的桑葚空地(Mulberry Close)的後街,我們看到一名垃圾工人拆解一輛車。他把零件浸在煤油桶中,洗得乾乾淨淨,再用手中的工具拉直部分零件,最後再全部裝回去。這樣水準的工匠技藝,在過去二十年的美國已經看不太到了。

  「抱歉,我們的經濟很原始。」房東太太指點我們如何使用暖氣設備時,向我們道歉。她可以不必這麼謙虛,因為我半輩子所經歷的生活條件更有資格被稱為原始。至於暖氣設備,格爾不覺得不方便,反而覺得有趣。暖氣設備分成兩套裝置。蓄熱器在非巔峰時刻插電,以利用較便宜的費率。蓄熱器內部的油料和耐火磚可以吸收能源,晚上天氣變冷時再散發熱氣。另一套裝置則在壁爐下方的有蓋水槽,大小相當於大茶壺。水不用自己裝,而是用電動泵抽水。打開壁爐架附近的開關,等「嘩嘩嘩」的聲音減弱時,水槽也差不多滿了。

  再來就點燃壁爐中的煤,但不是用火柴點,而是用一根長約兩英尺的鐵棒,鐵棒另一頭是彈性的鐵線,連到瓦斯管。點燃後發出噴火的聲音時,再插入煤堆約十五分鐘,如果出現藍色火焰,表示煤炭已經點燃。此時就可以將鐵棒上的火熄滅,放置一旁。除了樓下會感受到壁爐的溫暖以外,水槽的熱氣還可以透過和意大利面差不多粗細的管子,接到樓上臥室的迷你散熱器,多少散發一些暖意。在英國寒冷的冬夜裡,以這兩套裝置種種零件組合來說,雖然不是最有效的方式,但也達成了保暖的目的。

  我們和大多數的美國家庭一樣,剛住進來不免有些怨言。家中的電冰箱似乎太小,尺寸差不多等於床頭幾。我們每天必須推著菜籃車一、兩次,到附近的雜貨店去採購。傑夫當時五歲,就讀米爾頓路上的「幼兒學校」。校方不提供校車,也不鼓勵兒童在學校吃中餐。理論上母親們每天要接送子女四趟,除非能找到年齡較大的學童陪著上下學。遊客必須準備好面臨觀光的不便之處:劍橋的店家白天並不是隨時開著。有好幾次我們逛街逛到錯過午餐。在下午兩點半到黃昏之間,沒有一家餐館會營業。大多數小店中午也都休息,他們拉下窗戶內側的窗簾,掛上「外出午餐」(Outspan)的通知。當然了,星期日絕對不做生意。

  但另一方面,郵差每天騎腳踏車送兩次郵件,如果有掛號信,就再送一次。地方上的郵局就是鄰近的煙草糖果店,幾乎都在步行的距離之內。行人仍然享受相當大的行動自由,遇到斑馬線時,車輛都必須禮讓。我們太常聽說中國有很多腳踏車,但是還沒有人寫文章介紹劍橋的腳踏車和摩托車。這裡有各式各樣的單車騎士,包括身穿運動外套、頭戴比賽用頭盔的祖母級騎士。工人利用這種兩輪的運輸工具運載各種想像到的物品:工具箱、梯子、甚至木材。有一次我們還目瞪口呆,看著一個單車騎士載著一大片玻璃。

  無可懷疑的是,英國人的性格在此處顯露無遺,至於是哪種性格,我們也說不清。看看出租車司機吧。我們所搭過的出租車中,沒有一位司機會先開口引起話題。如果你從奧伯瑞路(Aubury Road)搭到川平頓路(Trumpington Road),打算不發一言,司機先生絕對沒意見。他會靜靜地開車,絕不破壞雙方的緘默。但是如果你決定聊聊,你會發現他和全世界任何地方的出租車司機一樣健談。你只要洗耳恭聽,讓他滔滔不絕,聽他不時省略、拉長、甚至含糊帶過句子中的音節。對所有的司機來說,五便士還是叫做一先令,一英鎊叫做「女王」,因為紙鈔上印著伊莉莎白女王的頭像。

  在這個地方,禮節無所不在,很多小地方都看得出來。舉例來說,離我們兩條街遠有一家肉店,老闆自稱「你的家庭肉商」。但這絕非不實廣告,他的行動足以證明。他個子不高,灰色的頭髮梳得整整齊齊,衣著總是乾淨俐落,身穿白襯衫,打領帶,系著一條沾有血跡的圍裙。即使買得再少,他一點都不嫌煩。他會替你切一塊只有四分之一磅的牛肉,無論切丁切絲,悉聽尊便。他工作時總是全神貫注,技藝高超。他的感謝自然而然流露,毫不勉強。你開口買肉、他遞肉給你、你付他錢、他找你零錢,每個步驟他都要謝你一次。為了避免單調,他還多次低語「非常感激」。

  「真好!」我們印象深刻。

  對美國遊客來說,英國是個旅遊的好地方:氣候溫和;多樣化的文化活動讓生活更多彩多姿;對非語言學家來說,沒有語言障礙。而且,我們觀察到,劍橋現代化的舒適程度只比美國差一級,但價位卻合理很多。最重要的,我們遇見的每個人都是氣定神閑,彬彬有禮,知足又從容。得到以上結論的同時,我們讓自己變成特別的觀察家:美國觀光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