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辜鴻銘 > 中國的牛津運動 | 上頁 下頁
中國的皇太后:一個公正的評價


  ——評德齡著《清宮二年記》

  當此全世界都注視著中國滿族權力悲劇性喪失的時候,這本由一位新式的滿族現代婦女所著的書出版了。它給予了我們有關滿族宮廷以及滿族上層社會的第一手資料,讀來十分有趣也很有意義。過去,在這方面,人們一般都認為,濮蘭德和白克豪斯兩位先生所著的那部書,是劃時代的力作。可依我看來,倒是德齡女士這部不講究文學修飾、樸實無華的著作,在給予世人有關滿人的真實情況方面(尤其是關於那剛剛故去的高貴的滿族婦人情況方面)要遠勝於其它任何一部名著。不錯,在濮蘭德和白克豪斯先生的書中,確實存在許多有價值的材料,可是所有這些有價值的材料,都因作者的過分聰明而被糟踏了——這種過分聰明是現代知識分子的通病。孟子曾說:「所惡于智者為其鑿也。」(我憎惡你們這些聰明人,因為你們總是把事實歪曲)。對此,濮蘭德和白克豪斯兩先生的著作正是一個極好的說明。它向我們顯示出對歷史的歪曲竟可以達到何種的程度!剛剛去世的中國皇太后,是為世人所公認的偉大女性,她具有一切偉人所共有的品質——純樸。孟子曾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偉人,切記不要丟掉你單純的童心。梅特涅在他的回憶錄裡,也談到過拿破崙智慧中那偉大的純樸。

  可是,皇太后不僅是一位偉大的女性,還是一位滿人。滿人,正如我在其它場合曾說過的那樣,儘管他們現在有著許多缺點和毛病,但仍然是一些不狡詐、心地質樸的人。因此,如果說世界上還有一個既具有高尚的靈魂,又不失赤子之心的偉大女性,那麼她就非中國剛剛故去的皇太后莫屬了。可是,濮蘭德和白克豪斯兩位先生對此一無所知,相反卻為我們提供了一幅誇張的、過分渲染的、畸形變態、腐化狡詐的超人婦女形象。而那些鑒賞力已然淪落的現代公眾,因熱衷於荒謬和聳人聽聞的事情,對此也都眾口一詞:「好一幅美妙的圖畫啊!」

  本書的女作者也是一位年輕的現代婦女,但好在她不過分聰明。或許,正是她那滿人的純樸坦率使她避免陷入這種過分的聰明吧。不過,她畢竟受過現代教育,同所有受過現代教育描寫中國的男女作家一樣,她也奢望什麼進步和改革,而這些東西恰如橫亙在她頭腦裡的一條長蟲。在她第一次覲見皇太后的路上,她說:「我們得知恐怕將被要求留在宮內,我想要是果真如此,也許能對太后施加某種影響,促使其進行改革,而這對中國將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哩!」龐大帝國的複雜機器已然出現了故障,可這個純樸的黃毛丫頭卻自信有能力將它修好!

  該書的中心人物當然是剛剛故去的皇太后。她的形象被描繪成異常純簡而又質樸。唯其如此,它才堪稱真實。而不像濮蘭德和白克豪斯先生那幅大肆渲染的作品那樣,僅是一幅被歪曲的漫畫。女作者在描述她第一次覲見皇太后的場面時是這樣寫的:「在正殿的門口,我們遇見了光緒年青的皇后,她說:『太后叫我來接你們』。接著就聽得殿裡高聲叫道:『請她們馬上進來』。於是我們立刻進入殿中,一眼就看見一位老太太,穿著一件繡滿大朵紅牡丹的黃色緞袍。珠寶掛滿了她的冕,兩旁各有珠花,左邊有一串珠絡,中央有一只用最純的美玉製成的鳳。」

  「太后看見我們,就站起來和我們握手。她動人地微笑著,對於我們熟知宮中禮節表示驚訝。招呼我們以後,太后就對我母親說:『裕太太,我真佩服你,把兩個女兒教養得這樣好,雖然她們在外國住了那麼多年,可是她們的中國話竟說得跟我一樣,並且她們怎麼會那樣懂得禮節?』『她們的父親平時管教她們非常嚴厲,』我母親答道,『他先教她們念中國書,而且她們自己學習也很努力。』『我真佩服她們的父親,』太后說,『對他的女兒這樣當心,並且給她們受這樣好的教育。』她拉著我的手,看著我微笑,並親了我的雙頰,然後對我母親說:『我喜歡你的。女兒,希望她們能留在宮中和我作伴。』」

  上述這些場面,簡直無異於《紅樓夢》中林黛玉初見賈母一節。這位穿著美麗緞袍,帶著動人微笑凝望並吻孩子的老婦人,與濮蘭德和白克豪斯先生所描繪的那個狡黠、極度邪惡陰險的超人婦女,究竟有何相似之處呢?濮、白兩先生曾談及宮中的酒宴,本書對那些莊重的酒宴也有過一次描述:「太后沿著小徑走了一程,然後笑著對我說:『你看我現在不是舒服多了嗎』?我要走長路,到那邊山頂上去用午餐,那裡有一塊極好的地方,我想你一定也喜歡的,來吧,我們一起去。」

  「太后走路極快,我們必須快步跟著,才不至落後。太監、宮女都在太后右邊走,只有一個捧著黃緞椅的太監是跟在我們後面的,這黃緞椅就像太后的狗是隨時隨地跟著太后的。太后出來散步的時候,常喜歡坐在黃緞椅上休息。走了很長一段路之後,我開始覺得疲倦了,可是太后仍然走得很快,絲毫沒有一點倦意。」

  「我們終於來到石舫。站了還沒幾分鐘,一個太監攜來黃緞,椅子,太后坐下休息了。在談話中,遠遠瞧見移來兩隻華麗的大船,四周佈滿了小船。太后說,船在那兒,我們必須上船,劃.到湖西去用餐。她站起身,來到湖邊,在一左一右兩個太監攙扶下上了船,我們也跟著上了船,太後坐在御座上,並讓我們坐在船板上。太監送來紅緞墊褥替我們鋪好。我們身穿洋裝很不方便,太后不知怎樣發現了,就叫我們站起來,還讓我們看看後面跟來的船。我把頭伸向窗外,瞧見年輕的皇后和幾個宮,女在那條船上。皇后揮手,我也揮手。太后微笑著說:『我給你一個蘋果,你能擲給她們嗎?』說著太后從桌子中央揀了一個大蘋果給我,我用勁一扔,撲通一聲蘋果落入水中,太后大笑,讓我再試,又未中。太后就自己擲了一個,恰巧打在一個宮眷的頭上,我們都盡情地笑了。」

  馬修·阿諾德在談到詩人荷馬時,曾說:「荷馬純樸而高貴。」我們說皇太后亦然。在前面我的兩段摘錄裡所體現的那種特性——純樸性,不僅為皇太后個人所擁有,而且為整個滿族所具有的特性,確實貫穿全書,並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但我還說,皇太后不僅純樸,而且高貴。這一高貴的性情,也就是馬修·阿諾德所說的莊重高雅的風度。遺憾的是,皇太后性格的這一側面,在該書中沒有充分反映出來。然而通過下面這段文字,細心的讀者對這位偉大的、高貴的女性這方面的特性,還是可以略見一斑的。在談到那張由美國畫家為太后所繪的肖像時,作者寫道:「第二天上午,我收到康格夫人一封信,求我不要慫恿太后拒絕卡爾小姐來畫像。

  我把這信翻譯出來給太后聽,太后聽了很是發火,道:『沒有人可以用這樣的口氣給你寫信,她怎敢誣衊你說了卡爾小姐的壞話?你回信時告訴她,在我們國家裡,宮眷從來不能干涉太后的事,而且你(做為一個滿族人)也不至於這樣卑鄙會在背後說人壞話。」』下面還有一章可以作為太后不僅純樸而且高貴的例證。在描寫太后大駕要曲頤和園返回城內的宮苑時,作者這樣寫道:「這天早晨六點鐘,全體起程離開頤和園,正好趕上大雪,許多馬匹滑倒在路上,太后的一個轎夫也失足滑倒,將太后掀翻在地,一時人馬嘈雜。我立刻覺察到有什麼嚴重的事情發生了。太監們高叫『停下,停下!』於是人馬立刻停止下來,路也被堵住了。最後,我們看到太后的轎子停在路邊,便都下轎奔過去,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等到了太后轎邊,只見她安坐轎內,正對太監總管發令,叫其不要責備那個轎夫了,這不是他的錯,實在是路太滑了。」拿破崙有一次在散步時,被兩個身背重物的士兵擋住去路,當幾個宮眷衛兵喝令二人為大皇帝讓路時,拿破崙則說:「尊敬的夫人,請尊重負重者。」作為偉人,他必定是高貴的,而作為一般人,只有當他或她能夠理解拿破崙這句「尊重負重者」的話時,才配稱高貴。

  我曾在我的著作中談到過,作為滿人,皇太后那高貴的滿人理智,使她對歐洲文明的生活方式並無多大興趣。下面,我們不妨看看她對歐洲服飾的看法。該書的作者曾給太后看過一張她身著晚禮服的畫像。太后說,「你穿的衣服多特別,怎麼連頸和臂都露在外面?我聽說外國人穿的衣服都是沒有領和袖的卻沒想到會像你所穿的那樣難看。我不懂你怎麼肯穿的。我想你穿了這種衣服一定會感到難為情。以後不要再穿這種衣服沒了我看了這樣的穿著打扮很不舒服。這也算是文明嗎?這種衣服是在有特別事情時穿的呢,還是隨便什麼時候,甚至有男人在場的時候都可以穿的呢?」作者解釋道這只是普通女人的晚禮服。太后聽了笑著喊道:「越說越不成樣了。我看外國好像變得越來越糟,似乎樣樣都在倒退。我們在男人面前手腕都不准露一下,但外國對此則有截然不同的看法。皇帝(光緒)總講要革新,但如果這就是所謂新法的話,我看我們自己固有的東西倒要強得多,還是守舊些好呢!」

  如果說以上就是太后對歐洲服飾的看法,那麼下面我們再來看太后對歐洲人舉止的評價。「太后對我說波蘭康夫人(俄國使臣的妻子)真是一位體面有禮的太太。以前來宮裡的許多(歐洲人的)太太都沒有像她那樣知禮,有些太太舉止就很不適當。」她又說;「她們似乎以為我們不過是中國人,因此很是瞧不起。可是,我很快就注意到並奇怪地發現:那自以為是文明的,有教養的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依我看,她們所認之為野蠻的,比起她們來,倒好像要文明得多,舉止得體得多呢!」該書在描述滿族宮廷和滿族社會時,給人印象最深的,莫過於他們每人都有優雅得體的舉止這一點。甚至於在濮蘭德和白克豪斯先生書中所提到過的那個可怕的妖魔——太監總管李蓮英,儘管他又老又醜,臉上佈滿皺紋,卻也有著優美的舉止和風度,從而有其可愛之處。優美的舉止風度,恰是一個人道德品質健全完美的體現和確證。當然,我非常清楚,此時此刻對於滿人的這一優點,無論我怎麼說也是不會有人聽的,但我在此還是要冒昧地說一句,今日中國那些沉默的、真正高貴的人——少數正與全民族抗爭的人——雖然忍受著不可避免的失敗和羞辱,但卻應當贏得人們的尊敬,因為在反對這場下流無恥的誹謗運硝時,他們沒有用有損尊嚴的一字一句進行過反擊和報復。

  我說過,剛剛故去的皇太后純樸而高貴,不僅如此,她還是個了不起的女人。下面這段摘錄就是關於她如何獲取權力並成為偉大女性的原始資料。作者記述說:「七月照常是太后最悲痛的月份,因為該月的18日就是她丈夫咸豐皇帝的祭日。17日早晨,太后去祭奠亡夫。她跪在咸豐帝的靈前,哭泣了許久。宮中也一律戒葷三日,以表虔敬。我當時是太后所喜愛之人,所以在這悲痛的日子裡,她常叫我伴隨她左右。這是一件倒黴透頂的差使。當太后哭時,我也得陪著她哭,然而她卻每每停下來叫我別哭,說我無論如何還太年輕,不宜悲痛,同時也還不懂什麼是真正的痛苦。在那段時間裡,她告訴我許多她自己的身世。一次她對我說;『你知道在小時候,我的生活是很苦的,我沒能從父母那裡得到過絲毫歡樂』。我初進宮時,大家也都妒忌我的美貌,後來幸運我生了一個皇子,這才好了些。然而在,這之後,我的命運就又不濟了。咸豐當朝的最後一年,他突然病倒,洋兵又燒毀了圓明園,我們於是不得不避難到熱河,當然這件事是大家都熟悉的,那時我還很年輕,丈夫病危,兒子又還小。當皇帝處於彌留之際時,我急忙抱著兒子來到他身旁,對他說:『你的兒子在這裡。』他聽到這話,即微微張開眼來,說道:『當然是他繼承皇位。』在那個時候,我覺得尚有同治可以依靠,能夠獲得一點愉快,但不幸的是,同治不到二十歲竟又死了。從此我的性情大變,對什麼事都不感興趣,因為我的一切幸福都連同死掉的兒子一起失去了。稍為慰藉的是,光緒帶還只有三歲就被帶到我的身邊。他是個瘦弱多病的孩子,你知道,他的父親就是醇親王,他母親便是我妹妹,所以他就像我的兒子一樣,而且事實上我也是把他當成自己的兒子來待的。可是,儘管我為他想盡辦法,他的身體卻依舊很糟,這是你們都知道的。除此之外,我還有許多苦惱的事,現在說也無益。總之沒有一件是我所希望得到的,樣樣都使我失望。說到這裡,她又痛苦起來,接著又說:『人家都以為太后不知有多麼快活,卻不知我剛才所說的那些痛苦。然而我總算還很達觀,順其自然,因事而安,有許多小事也就不放在心上,要不然我恐怕恐怕早就躺在墳墓裡了。』」

  從不靠眼淚來度日,
  從不坐熬那寂靜的夜時,
  哭泣到次日黎明——他知道你不會,
  (因為)你擁有非凡的力量。

  現在,我們可以明白這位純樸而又高貴的滿洲婦女,是在怎樣一個環境中成為一個偉大統治者的了。在將近五十年的時間裡,她保持了一個龐大而又紛亂的帝國的統一。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此是謂也。

  下面,在本文即將結束之時,我再摘錄一段,談談前面我們已經提到過了光緒的皇后——現在的皇太后隆裕。該書的作者初見她時,她顯示出極好的舉止和風度,且並無絲毫造作之感。下面這段故事則體現了她品性的另一方面。一次作者在與宮眷們交談並回答她們的提問時,慶王的四女兒問了一個可笑的問題:「難道英國也有國王嗎?我一直以為太后是全世界的女皇。」這些人還問了我許多問題。最後,年輕的皇后說道:「你們怎麼那樣無知!我曉得每個國家都有個領袖,有些國家是共和國,像美國就是,美國和我們是很友好的。不過有一點我覺得很可惜,就是現在到美國去的中國人都是些平民百姓,使得美國人以為中國人就是那種樣子。我希望能有些好的滿人出去,讓他們知道我們究竟是些什麼樣的人。」好一個年輕的皇后!這位當今的隆裕太后所希望見到的,不正是中國目前最迫切需要的首項改革嗎?中國人最大的不幸,正是他們不為世人所瞭解,也就是說正因為歐美人都不瞭解我們真正的中國人——即太后的那句話——以為我們中國人什麼都不懂,所以便瞧不起我們。歐美人的這種態度,是1900年中國庚子事件爆發的排外情緒的真正根源。因為這場運動本身,正是為了反抗外國人的歧視。同樣,目前這場革命(辛亥革命),也是為了反對政府對洋人歧視的妥協和忍讓。該革命的矛頭所向並非是一個腐敗的政府,而是一個軟弱的政府——反抗一個軟弱受欺的政府。革命的真正動機並非排滿,而是源于遭受外人蔑視引發的巨大的羞恥感而生的盲目排外力量。這些擁有如此這般新學的盲目者,天真地想像我們受歧視的原因只是由於我們有辮子,而滿族人則須對這一恥辱的標誌負責。所以這些盲目的過激分子痛恨滿人並堅持要擺脫和推翻滿族的一切。正如聰明的辛博森實話所言:「目前這場割發革命,值得世界人民同情。」簡而言之,1900年中國爆發的庚子事件,實際上是受到傷害的民族自尊心的狂熱進發;而當今這場革命,則是一次民族自大心理的狂熱爆炸。然而,正是在這裡,狂熱分子不久就會發現他們犯下一個可怕的錯誤。洋人絕不會因為我們割去髮辮,穿上西服,就對我們稍加尊敬的。我完全可以肯定,當我們都由中國人變成歐式假洋人時,歐美人只能對我們更加蔑視。事實上,只有當歐美人瞭解真正的中國人——一種有著與他們截然不同卻毫不遜色于他們文明的人民時,他們才會對我們有所尊重。因此,中國目前最迫切的改革並非薙發或換髮型,而實在是隆裕太后所希望看到的——派出我們的良民——最優秀的中國人——去向歐美人民展示我們的真相。簡而言之,這種最優交往,或能有望打破東西畛域。

  今日的德國人都深切地懷念著他們已故的高貴的普魯士路易絲王后,我相信,我們中國人對我們的隆裕太后之同樣的深情,不久就會到來。上個世紀初,遭受拿破崙·波拿巴踐踏後的德國霍亨索倫王族,正如今日受到英國報紙攻擊和侮辱的愛新覺羅皇室一樣,遭受到全世界帶著憐憫和嘲諷的蔑視,然而,據說那位忍受了巨大犧牲的普魯士尊貴的王后,在那段孤寂淒涼的日子裡,卻一遍又一遍地默誦著我在前面引述過的、歌德的那句名言:絕不靠眼淚來度日。

  尊貴的王后所作出的犧牲和忍受的痛苦,終於觸發和震撼了全體德國人民的心靈,使他們不僅作為一個民族崛起並擊敗了拿破崙·波拿巴,而且最終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強大帝國。有誰又能肯定,當今隆裕太后所受的痛苦,不會激發帝國那四萬萬沉默的人民也奮起進擊,堅決反對並制止這場愚蠢而瘋狂的革命,並最終依然在暫時失色的皇室領導下,去創造一個嶄新的、純粹的現代中國呢?正如德國詩人對尊貴的普魯士王后所讚美的那樣,以後我們中國人,也會對今日在北京被殘忍背棄的帝國皇后放聲歌唱:

  你是一顆星,一顆光彩奪目的星,往昔的風暴和烏雲全都已經過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