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辜鴻銘 > 中國的牛津運動 | 上頁 下頁 |
第一章 滿人當權(2) |
|
如果我們的國家、社會缺少了這些歌德稱之為「美」的東西,便不會有高尚的品格;而如果沒有高尚的品格,正如我們所看到的,人民身上那種以勤勞刻苦為本質的生產力量就會被可恥地浪費掉。緊接著,那裡的人民在生活中所享有的舒適、奢靡與豪華,就會像死海南岸罪惡之都俄摩拉的蘋果那樣,落得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下場。19世紀初,在列強用槍炮轟開中國大門的前夜,那個時候的中國承平日久,蘇州、杭州等城市的富豪顯貴們正過著安逸的紙醉金迷的豪奢生活,彼時出現的種種徵兆都已明顯地顯示出,古老中國的社會肌體上已經產生「浪費性消費」的癌變。至於其原因,正如我已說過的那樣,是由於中國失去了滿洲貴族高貴品格的引導,人民身上固有的勤勞的生產力量也缺乏一高尚目的的引導。事實上,可恥的浪費性消費不僅浪費了人民的生產力量,而且使他們的勞動果實也難以得到公平的分配。長此以往,富者愈富,貧者愈貧,也就順理成章了。 上述這些,就是西方人最初帶著他們的商品和鴉片來中國時我們這個老大帝國的狀況。西方人通過黑白兩手——做正常生意和販賣鴉片來向中國沿海一帶的商人和買辦們公開傳授那種賺錢快且容易學的生財之道。於是,中國社會肌體上那種原有的可恥的「浪費性消費」之癌便急劇惡化。這樣,公平分配人民的勞動成果不僅變得困難,而且幾乎成為不可能的事。長此以往,城裡的富人們和寄生階層變得越來越富有,而那些不能靠寄生來營生的鄉下人,則不僅越來越貧窮,甚至被甩到破產的邊緣,無以為生。如果一個國家的人們——除了富人以及寄生階層之外——發現他們儘管已竭盡全力、拼命地勞動,但仍無法養活自己,那麼留給他們的惟一出路,就只有投入到一場瘋狂的叛亂中去了,以此來徹底根除國家的癌症——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有關這一國家的癌症,症候表現得最為明顯的是蘇、杭這樣的商業城市。在中國,旨在根除這種可恥的「浪費性消費」之癌變的,便是著名的太平天國叛亂。 太平天國叛亂發生後,滿洲貴族們束手無策,無能為力。至於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並不是說滿洲貴族已完全喪失了以勇武精神為特質的高尚品格——值得一提的是,1860年,當英法聯軍進攻北塘時,就遇到了滿洲軍人的英勇抵抗。外國人從關於北塘戰役的戰況報導中可以看到,那種一往無前、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在滿洲貴族身上依然存在。那麼,為什麼他們在身為叛亂者的太平軍面前卻一籌莫展,戰場上也陷入狼狽不堪的局面呢?我想,真正的原因在於,雖然滿洲貴族們有他們的勇武的高貴品格,但在太平軍方面,他們身上卻有著一種特殊的狂熱。 什麼是狂熱?狂熱就是陷入瘋狂之中的高貴人性。雖然太平天國叛亂分子在起事前只是普通民眾,但是出於對社會弊病所持的強烈義憤,在他們那麻木遲鈍的本性中也被激發出了勇武的高貴品質。因此,面對太平天國叛亂分子身上所體現出的狂熱精神,或曰「高貴的瘋狂」,滿洲貴族身上的英雄氣概就無法奏效了。在此,筆者順便指出一點,歐洲列國那些具有崇高精神和其他傑出道德品質的舊式貴族,之所以對革命者以及他們所發動的革命始終、至今仍然是束手無策,原因也正在這裡。 一個貴族的傲慢,也許能使由愚蠢的學徒和庸俗的店主組成的烏合之眾產生敬畏感,但是,一個不能或不願正視社會錯誤與民眾欲求的貴族,他身上所有的英雄氣概和他所具備的最優秀的戰鬥素質,即便在所謂的「上帝的正義」面前,也是徒勞無功的。因為,所謂「上帝的正義」,總會是我國革命的最終根源。正確與謬誤,正義與非正義,在形形色色的騷亂和革命中魚龍混雜,是那樣的難以分辨,這就要求一個人既要具備蓄勢待發的拳頭,又要有洞察一切的雙眼。否則,即便你在緊握的拳頭外包上最堅固的克虜伯鋼甲,若膽敢向「上帝的正義」出手,最終會使自己受到上帝的懲罰,那表面上堅固無比的拳頭也會化為齏粉。總之,要想有效地對付狂熱或那種陷入瘋狂的高貴人性,或者乾脆說要想對付瘋子,我們最需要的一點,乃是才智——知識就是力量。因此,當太平天國叛亂發生後,在滿洲貴族面對狂熱的叛亂者而束手無策時,皇太后陛下便不得不求助於漢族儒生身上所具備的知識力量,指示他們回鄉組辦團練,要完全依靠他們去鎮壓叛亂了。於是,馬修·阿諾德所說的「統治權」或「政權」,即統治中國的真正的主動權和指導權,從滿洲貴族的手裡轉入漢族儒生的手裡了。滿洲貴族的權力中心或曰指揮總部在北京,而漢族儒生的權力中心則在地方各省。因此,從滿洲貴族到中國儒生的權力轉移,也就意味著中國政府的實際統治權從帝國的首都轉移到地方各省了。對於這一點,許多西方人已經觀察到,中國政府的權力開始呈現分散狀態,至於這種局面形成的真正原因,就是太平天國叛亂。 然而,難能可貴的是,對於這種可能使中國陷入地方分裂局面的隱患,被一個偉大的漢族儒生消弭了,他就是已故的曾國藩侯爵(前任駐英公使曾紀澤之父)。這位偉大的侯爵乃是近代中國儒生的領袖。在整個太平天國叛亂時期,皇太后陛下授予他「便宜行事」的絕對權力,因此,當時他可以說是中國事實上的獨裁者。在他的統率之下,漢族儒生響應皇太后陛下的號召,毅然脫下身上的長衫,紛紛投筆從戎。戰爭初期,雖然儒生們對戰爭韜略一竅不通,對行軍打仗的辛勞也極不習慣,但他們仍然奮發努力,克服了他們遇到的一切困難。開始,他們先是以超人的智識及時抑制住太平軍的瘋狂進攻;接著,在實戰中他們逐漸掌握了戰爭的藝術;最後,歷時十數年,他們終於撲滅了這場叛亂的大火。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