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豐子愷 > 藝術趣味 | 上頁 下頁
為中學生談藝術科學習法(1)


  總說我回想自己做學生時的經驗,覺得藝術科最容易上課,同時又最難學得好;回想自己做教師時的經驗,也覺得藝術科最容易塞責,同時又最難教得好。藝術科在性質上是一種難學難教的課業。我在《美術講話》欄中,在《音樂入門》中,在《西洋名畫巡禮》中,曾經零零星星地說過關於藝術學習法的各方面的話;現在不過概括而作系統的敘述,愧無新穎的捷徑可以指示讀者。但想來想去,這樣難教難學的課業,恐怕不會有特別新穎而速成的捷徑。藝術科學習上倘有捷徑,其捷徑一定是豐富的先天與切實的功夫所造成的。

  先天的厚薄聽命於造物,非我們所能左右。所謂功夫,便是本文所指示的數點;能身體力行,便是切實了。現在先就一般藝術科學習法上的三要點敘述之。

  第一須耐勞苦學習一切功課都要耐勞苦,這是誰也知道不必多說的話。但現在說藝術科學習法而第一指示這一點者,另有特別用意。第一,現今有一班學生誤認藝術科為娛樂玩耍之事,以為習英文演算學必須著力,而唱歌描畫可以開心,故不耐勞苦。第二,又有一班學生誤認藝術科為性質曖昧而好歹沒有確實憑據的東西,以為英文算學不用功須繳白卷,但圖畫唱歌沒有繳白卷之理,無論如何描些總可繳卷,無論如何唱些都可過去;他們以為畫的好歹,唱的高下,大半任先生隨意說說,哪有像英文算學一般確實的證據呢,因此也不肯耐苦學習。因為現今的學生間盛行這兩種誤解,所以現在我要第一提出「須耐勞苦」的一事。

  這種誤解的來由,一則由於現今我國藝術文化不發達,展覽會稀少,音樂會尤罕,工藝品惡化,一般美育廢弛,社會人們不得認識藝術對於人生的切實的效果,遂輕視藝術研究。二則因上述的原故,學校中的藝術科變成沒有背景的孤單的科學,辦學者也不過在課程表中添注這一項學科,具文而已,少加注意。遂養成一般學生輕視藝術科而不肯耐苦研究的習慣。普通人們的研究,全靠有社會背景在那裡鼓舞,獎勵,勸勉,方才肯出力耐勞。現在我國沒藝術文化的背景,故一般學校中的藝術科難免廢弛,一般學生對於藝術科學習難怪不肯出力。但廢弛與不肯出力是互相為因果的。社會背景的成立實有俟于青年學生的研究的出力。故我們可從這方面鼓勵勸勉。

  凡藝術必以技術為本。不描不成圖畫,不奏不成音樂。凡技術以熟練為主。技術不能像數學地憑思考而想出,也不能像哲學地一旦悟通,必須積蓄每日的練習而入于熟達之域。對於技術沒有宿慧,無論先天何等豐富的人,要熟達一種技術也得積蓄練習,不過較常人快些。對於技術沒有良書,無論何等著名的《畫法》,《唱法》,《奏法》,其對於學習者的效用也只有像地圖對於遊歷者的效用。地圖無論何等精詳,遊歷仍靠自己拔起腳來走,不過有了地圖可少走些錯路。

  技術是日積月累的功夫,不是可以取巧的。試看完全沒有學過畫的人,天天看見世間的人,而不能在紙上描出一個完全的人形;完全沒有學過音樂的人,天天在說話呼嘯,而不能唱出一個正確的音程。倘要導之使能描寫完全的人形,使能歌唱正確的音程,除了使他循步圖畫音樂的基本練習以外,沒有別的方法。可知形的世界與音的世界自有門徑,非日積月累地磨練技術無從入門。嘗聞有記憶力強大的人,在一星期內完全諳記一部西洋史。但無論天分何等豐富的人,決不能在一個月內完全通過繪畫音樂的基本練習而修得自由表現的技術。

  故學習藝術科第一須有恒心而耐勞苦。技術練習須每日為之,不可間斷,故必須有經常繼續的恒心。技術練習必須熟達一課而進行次課,不許躐等,故必須耐勞苦。愈能耐勞,所得進步愈多。這猶似種田,怠於耕耘者少得收穫,勤於耕耘者多得收穫。

  第二須涵養感覺藝術科性質與別種學科不同,英文數學等須用智力而記憶理解,圖畫音樂則須用眼和耳的感覺而攝受。藝術必須通過感覺而訴於吾人的心,故學習藝術科必先涵養其感覺,使之明敏而能攝受藝術。若感覺不明敏,則藝術無從而入。感覺的明敏與否固有關於先天,但一半是人類的習慣使它閉塞的。人類日常生活的習慣,重用智力而忽略感覺。譬如走進一室,眼睛感覺到了室內的光景之後,心中立刻分別其為某人,某器具,某物件,及其人在室中所幹的事情等而忙於運用思慮;極少有平心靜氣而用視覺鑒賞這室中的人物器什的姿態,形狀,色彩的機會。

  又如聽人說話,耳朵感覺到了其人的聲音之後,心中立刻分別其所說的話的意義與作用而忙於運用思慮,絕少有平心靜氣而用聽覺鑒賞其聲音的高低,長短,強弱的機會。這原是當然之事:入室若不分別室中的人事而一味呆看,其人就近於瘋癡;聞人說話若不分別意義而一味聽賞,其人便像聾子了。但習慣之後,思慮因常常磨練而與年俱進,感覺則沒有磨練的機會,僅為知識收得的方便,而本身的機能幾乎閉塞了。

  藝術科便是磨練感覺本身的機能,使之明敏而能攝受美與藝術的學科。但欲受磨練,必須先有準備。準備者,就是練習屏除思慮而用純粹的耳或眼來感覺自然界的聲或色的功夫。切實言之,果物寫生時須能不念其為可食的果物而但用淨眼感受其形狀色彩的姿態,唱歌聽琴時須能不究其歌曲的意義而用淨耳感受其高低長短強弱的滋味。總之,能胸無成見,平心靜氣地接待自然,用天賦的官能而感受自然的滋味,便是藝術科學習的最好的素地。

  藝術中並非全然排斥理智的思慮,藝術中也含有且需要理智的分子,不過藝術必以感覺為主而思慮為賓,藝術的美主在於感覺上,思慮僅為其輔助。具體言之,果物的寫生畫的主意是示人以果物的形狀色彩之美,並非告訴我們世間有這樣一種果物(博物圖卻正是這樣的,故博物圖不能成為藝術)。不過我們鑒賞了形狀色彩之美而又附帶地知道其為果物,所感的美可更確實。至於音樂則本質上與思慮關係更少,幾乎全是感覺的事業了。

  故學習藝術科須用與學習其他學科不同的態度。學習其他學科重用智力,學習藝術科則重用感覺。前者是鑽研的,後者是吟味而攝受的。知識學科上課時需要理解,思索,記憶。上課的所得不在於上課時間,而在於其理解,思索,記憶的知識。藝術科上課時只要感受,這一兩小時的經驗正是藝術科的所得,打了下課鐘以後其所得即便完結。前者所得是過後的結果,後者所得的是當時的經驗。前者猶似聽報告,後者猶似看戲;報告可以托人代聽,看戲不能托人代看。故藝術科的上課時間特別貴重。別的功課可于下課後自修;藝術科則自修甚不方便,其修習時間大都只限於上課的數小時內。故在這數小時內,學者務須充分準備而享用。準備者,就是屏除思慮,平心靜氣地攝受形色聲音的感覺;享用者,就是通過了明淨的感覺而嘗到藝術的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