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傅斯年 > 史學方法導論 | 上頁 下頁
第一節 直接史料對間接史料(5)


  商先王世數

  《史記·殷本紀》《三代世表》及《漢書·古今人表》所記殷君數同,而於世數則互相違異。據《殷本紀》,則商三十一帝(除大丁為三十帝),共十七世。《三代世表》以小甲、雍己、大戊為大庚弟(《殷本紀》大庚子),則為十六世。《古今人表》以中丁、外壬、河亶甲為大戊弟(《殷本紀》大戊子),祖乙為河亶甲弟(《殷本紀》河亶甲子),小辛為盤庚弟(《殷本紀》盤庚子),則增一世,滅二世,亦為十六世。今由卜辭證之,則以《殷本紀》所記為近。案,殷人祭祀中,有特祭其所自出之先王,而非所自出之先王不與者。前考所舉「求祖乙(小乙)、祖丁(武丁)、祖甲、康祖丁(庚丁)、武乙衣」,其一例也。今檢卜辭中又有一斷片,其文曰「(上闕)大甲、大庚(中闕)、丁、祖乙、祖(中闕)一、羊一,南」(下闕,共三行,左讀,見《後編》卷上第五頁),此片雖殘闕,然於大甲、大庚之間不數沃丁,中丁(中字直筆尚存)、祖乙之間不數外壬、河亶甲,而一世之中僅舉一帝,蓋亦與前所舉者同例。又其上下所闕,得以意補之如左。

  23

  由此觀之,則此片當為盤庚、小辛、小乙三帝時之物,自大丁至祖丁皆其所自出之先王,以《殷本紀》世數次之,並以行款求之,其文當如是也。惟據《殷本紀》,則祖乙乃河亶甲子,而非中丁子,今此片中有中丁而無河亶甲,則祖乙自當為中丁子,《史記》蓋誤也。且據此則大甲之後有大庚,則大戊自當為大庚子,其兄小甲、雍己亦然,知《三代世表》以小甲、雍己、大戊為大庚弟者,非矣。大戊之後有中丁,中丁之後有祖乙,則中丁、外壬、河亶甲自當為大戊子,祖乙自當為中丁子,知《人表》以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皆為大戊弟者非矣。卜辭又雲「父甲一牡、父庚一牡、父辛一牡」(《後編》卷上第二十五頁),甲為陽甲,庚則盤庚,辛則小辛,皆武丁之諸父,故曰父甲、父庚、父辛,則《人表》以小辛為盤庚子者非矣。凡此諸證,皆與《殷本紀》合,而與《世表》《人表》不合。是故殷自小乙以上之世數,可由此二片證之,小乙以下之世數,可由祖乙、祖丁、祖甲、康祖丁、武乙一條證之。考古者得此,可以無遺憾矣。

  附殷世數異同表

  24
  25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