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傅斯年 > 史學方法導論 | 上頁 下頁 |
第一節 直接史料對間接史料(3) |
|
王恒 卜辭人名,于王亥外又有王 ![]() ![]() ![]() ![]() ![]() ![]() 案, ![]() ![]() ![]() ![]() ![]() ![]() ![]() ![]() 案,古從月之字,後或變而從舟,殷墟卜辭,朝莫之朝作 ![]() ![]() ![]() ![]() ![]() ![]() ![]() ![]() ![]() ![]() ![]() ![]() ![]() ![]() ![]() ![]() ![]() ![]() ![]() 古狄、易二字同音,故互相通假。《說文解字》辵部,逖之古文作逷。《書·牧誓》「逖矣西土之人」,《爾雅》郭注引作「逷矣西土之人」。《書·多士》「離逷爾土」,《詩·大雅》「用逷蠻方」,《魯頌》「狄彼東周」。《畢狄鐘》「畢狄不龔」,此逖、逷、狄三字,異文同義。《史記·殷本紀》之簡狄,《索隱》曰「舊本作易」,《漢書·古今人表》作簡逷。《白虎通·禮樂篇》「狄者,易也」,是古狄、易二字通,有狄即有易。上甲遵跡而有易不甯,是王亥弊于有易,非弊于有扈,故曰扈當為易字之誤也。 狄、易二字不知孰正孰借,其國當在大河之北,或在易水左右(孫氏之 說)。蓋商之先,自冥治河,王亥遷殷(今本《竹書紀年》,帝芒三十三年,商侯遷于殷,其時商侯即王亥也。《山海經》注所引真本《竹書》,亦稱王亥為殷王子。亥稱殷,不稱商,則今本《紀年》此條,古本想亦有之。殷在河北,非亳殷,見餘撰《三代地理小記》),已由商丘越大河而北,故遊牧于有易高爽之地,服牛之利,即發見於此。有易之人乃殺王亥,取服牛,所謂「胡終弊于有扈,牧夫牛羊」者也。其雲「有扈牧豎,雲何而逢,擊床先出,其命何從」者,似記王亥被殺之事。其雲「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者,恒蓋該弟,與該同秉季德,複得該所失服牛也。所雲「昏微遵跡,有狄不寧」者,謂上甲微能率循其先人之跡,有易與之有殺父之讎,故為之不寧也。「繁鳥萃棘」以下,當亦記上甲事,書闕有間,不敢妄為之說,然非如王逸《章句》所說解居父及象事,固自顯然。 要之,《天問》所說,當與《山海經》及《竹書紀年》同出一源,而《天問》就壁畫發問,所記尤詳,恒之一人,並為諸書所未載。卜辭之王恒與王亥,同以王稱,其時代自當相接。而《天問》之亥與恒,適與之相當,前後所陳,又皆商家故事,則中間十二韻自系述王亥、王恒、上甲微三世之事。然則王亥與上甲微之間,又當有王恒一世。以《世本》《史記》所未載,《山經》《竹書》所不詳,而今於卜辭得之。《天問》之辭,千古不能通其說者,而今由卜辭通之,此治史學與文學者所當同聲稱快者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