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傅斯年 > 東北史綱 | 上頁 下頁
文化


  分析東夷之文化最可注意者兩端:一此若干民族中之文化互異處,二彼等文化似中國處。

  甲,生活狀態 夫餘、高句麗、沃沮、貊諸部人飲食皆用俎豆,與中國同,其居處皆城柵,雖(或)為大國,(夫餘)或為部落(貊)要非遊牧。此為歷代東夷與北狄之絕對不同處。亦即東夷生活近於中國、別於朔漠部族之最要點。持此可知歷代東夷,雖時與北部相混,究非一本一原,而東夷之與中國易於混同者以此。夫餘、句麗、濊貊、沃沮皆是農業部族,其中僅夫餘稍染遊牧之習,高麗亦善用騎,此當與中國之改習騎射者同,或由其統治者本為騎牧之民,其人民大體固是城柵農業者也。此若干部族中似以貊之中國化為最著,不特用中國之生活狀態,且染中國之禁忌,《後書》謂「東夷似中國人」,《魏志》又獨系箕子之教于樂浪東部之純粹貊部落中,明其中國化之顯著。夫餘、句驪本以民為基,然其漢化稍遠者,以後來頗染胡俗,故略有變態耳。沃沮以地理之形勢,不便發達文化,且北近于挹婁,夏日須避居,故文化不能不簡陋。然以諸書所記測之,亦與句驪、濊貊為一體。

  乙,習俗 凡是民之地,無論夫餘、句驪與樂浪東部,皆以十月為成歲,蓋農功既畢之節也。《爾雅》曰:「夏曰歲,殷曰祀,周曰年。」年者,其字形表秋收之義;祀者,每年祭天之禮;歲者,其農功之義尤顯。民蓋以歲功既成為節,亦諸夏之風。其染于俗之韓族亦然,以十月為祭天節,夫余更以殷正月(臘月)祭天,尤類秦俗。句驪以十月祭天之大會為東盟,此或是人相沿之舊號。

  喪禮則《魏略》所記夫余之俗全與中國同(引見上文本書第八六葉)。沃沮之瓦懸槨,亦為今中國北方通用者(見本書九六葉)。其他可注意之習俗均釋於前節所錄史料,本文之下,今不重舉。

  古代人最重發飾,發飾之別竟是民族之別。中國人束髮加冠,南蠻斷髮文身,北狄被發左袵。此一分佈之形勢在古代東北若合符然。最北之挹婁人,編發者也。中間之夫餘、句驪、濊貊,用弁或幘,明其與中國大同。其南部之韓族,則「魁頭露」。章懷太子注曰:「魁頭,猶科頭也,謂以發縈繞,成科結也。音計。」然則雖不編發,亦非弁冠,此事可供分別民族之資。

  綜合《後書》《魏志》所記,及上所標舉之點,可得下列之斷定:文化最高者為民諸部,其中樂浪東部之純民最馴良,儼然華風。其北之夫餘、句驪雖長於兵革,猶不失其民之基本素,夫餘之若干習俗尤與相傳之殷俗合,蓋略變于胡,亦以近於中國之故,所受之中國化或更多也。三韓部落文化頗低,在組織(無大國)及生活(猶處土穴)上皆簡略,然已至農業狀態。其文化之稍進步處,皆秦漢人在樂浪者影響之也。文化最低者為挹婁,仍在石器時代,處土穴中。句驪以好潔著,挹婁以不潔聞,顯非同類。至於挹婁人形似夫余者,蓋以如此鄰近之國,易有混合,其本非一系,可斷言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