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鄧中夏全集 > 鄧中夏年譜 | 上頁 下頁
1931年(3)


  3月31日至9月任紅三軍政治委員(中央不承認的)、前敵委員會委員。

  3月31日至9月下旬這六個月是鄧中夏在紅軍中工作的第三個時期。

  4月2日,在紅三軍向北行動之前,為了進一步健全湘鄂邊根據地地方党的領導,與鄧中夏等在枝柘坪召開鶴峰、五峰、石門、長陽、桑植五縣黨的代表大會,組成湘鄂邊分區特委,以周小康為書記。同時整頓各縣地方武裝:長陽的獨立五十師改編為該縣遊擊大隊;湘鄂邊獨立團改編為紅三軍教導第一師,王炳南任師長,陳協平任政委,兵力約千人,繼續堅持湘鄂邊根據地的鬥爭。

  4月2日,在枝柘坪,中央和湘鄂西中央分局在前委擴大會議上,宣佈了鄧中夏犯了路線錯誤,撤銷了鄧中夏的各種職務。命令紅二軍團改編成紅三軍,撤銷前委,由賀龍和代理政委全責。由於代理政委沒有到任,賀龍同志自此是紅三軍的總負責人。

  4月3日,在前委繼續討論如何貫徹湘鄂西特委2月16日發出的命令,要求紅三軍北上,經遠安援救洪湖。此時敵軍大兵圍困洪湖,鄧中夏不同意盲目突襲被包圍的洪湖的行動,認為那是「從井救人,人固不救,救者亦死」下下之策。在前委會議上他苦口婆心地解釋,並舉例說明這個「擊趙救魏」之計的優點。最後大家同意,按照特委指定的方向,從外線支援洪湖的策略。

  4月3日,賀龍和鄧中夏率紅三軍離開枝柘坪開始北上。

  4月4日,賀龍和鄧中夏率紅三軍在巴東縣的野三關、三尖觀等地殲敵戴天明旅一個團,乘勝佔領巴東城,殘敵向長江北岸逃竄。

  4月7日,賀龍和鄧中夏率紅三軍在巴東渡過長江,攻克秭歸縣城。

  4月8日,攻佔興山縣城。隨後在巴(東)、興(山)(秭)歸蘇區作短期的休整。此時巴興歸根據地的紅四十九師正在巴東縣的羅溪一帶活動,未能與紅三軍主力會師。為加強該師的領導,鄧中夏、賀龍等與縣委商定將四十九師改編為紅三軍教導第二師,仍以黃大朋為師長,並派塗美中任政委。從紅三軍撥給部分槍支,加強和鞏固了巴、興、歸根據地。

  4月13日,紅三軍繼續向東挺進,攻克遠安縣城。

  4月15日,紅七、八師分別攻打當陽、荊門兩縣。後因駐宜昌、沙市的川軍教導三旅及四十八師補充一、二團前來增援,紅三軍乃退至遠安以北山區,以南漳縣的馬良坪(現屬保康縣)為中心活動。

  4月15日,經紅三軍前委討論形成決議。由鄧中夏起草以第三軍前委和中夏聯名給中央寫了一份報告,明確提出了洪湖不宜作為大部隊遊擊戰根據地的道理:

  1.小部隊是可以倖存的;
  2.無地勢足資;
  3.且湖港分歧,大部隊難以展開。部隊幾次行動,都因為河流等而受阻。該報告,中央同樣不予理睬。

  5月上旬,軍隊一個月長驅千里以來,敵軍於重鎮宜昌、沙市早有戒備。我軍情報又有誤,在當陽、馬良坪遭到敵軍的包圍。兩戰失敗,沖出突圍,軍隊再次遭受損失。前委決定進軍鄂西北,開闢武當山革命根據地。

  5月11日,敵五十一師範石生部、六十九師趙冠英部及教導三旅郭勳部共十餘個團兵力向馬良坪合圍,紅三軍英勇抗擊,激戰竟日,未能將敵擊退,乃于當晚向北突圍,經歇馬河、保康、大觀音堂進入鄂西北地區。

  同日,紅八師第二十二團在戰鬥中被敵割斷,與主力失掉聯繫,該團在許光達率領下向西突圍,轉至房縣、興山交界的九道梁地區。幾乎在斷絕人煙地區,拼死奮鬥著。

  5月中旬,率紅三軍主力經大觀音堂時,與湘鄂邊特委領導的薤山遊擊隊會合。

  5月18日,佔領穀城以西的石花街。在此休整5天。

  5月下旬,鑒於部隊連續作戰傷亡很大,處境十分困難,遂首先攻佔均縣作為依託,在敵統治勢力較弱的均縣、房縣、保康、南漳地區創建鄂西北根據地。後與鄂豫邊特委一同把這一計劃向中央作了彙報。

  5月23日,率紅三軍經小店子、草店北上向均縣進攻。經一晝夜攻擊,殲守敵六十九師趙冠英部一個營大部,佔領了均縣縣城。隨後抽調部分幹部開展地方工作,並率部隊繼續攻打鄖縣,因守敵加強未克。

  5月31日,當分局認識到紅三軍廣大指戰員對鄧政委的堅定信賴,有無法控制紅三軍的局面時,他們給中央發去了報告:「請中央討論二軍團的問題,並給中夏以嚴重處分。因為二軍團的同志還在相信中夏是執行國際路線,並請中央對二軍團寫一信,一方面寄我們,一方面由中央直接派人去找二軍團,在政治上挽救這部紅軍。二軍團軍官對党關係很好,士兵成分也好,他們誤認中夏路線為黨的路線。」請求中央對中夏發出重型炮彈。(注:見《湘鄂西中央分局,給中央的報告》,1932年5月31日)

  5月,周逸群自洞庭特區返江北,途徑岳陽縣賈家涼亭附近遭敵伏擊,壯烈犧牲,時年35歲。

  5月進攻房縣,均獲大勝,迅速地建立了保康、房縣、均縣、穀城縣等為中心的武當山根據地。房縣建立了縣蘇維埃政府,縣以下建立了14個區蘇維埃政府,105個鄉蘇維埃政府。均縣建立了以鹽池、浪河口為中心的縣蘇維埃政府,穀城建立了以薤山為中心的蘇維埃政府。紅三軍前委為了鞏固根據地,從部隊中調了一批幹部和戰士去幫助地方工作。(注:見湖北省黨校《湘鄂西材料》(抄自「湖北地方史資料」))

  6月初,敵五十一師李柱中旅糾合湘鄂邊悍匪張連三等部向紅三軍進攻。紅三軍撤離均縣,依託武當山麓的孫家灣、元和觀等有利地形阻擊敵人。

  6月7日,鄧中夏給中央寫了一封短信,由於長期與中央失去聯繫,信中提出,來信可否由鄂豫邊交通轉交。

  6月11日至14日,敵人分三路向元和觀、老營宮紅軍陣地強攻。賀龍與鄧中夏等爭取主動,給敵人以重大殺傷。

  6月14日翻越武當山向房縣轉移。轉移前,鄧中夏、賀龍和柳克明等來到武當山同道士交涉,曉明大義,交代政策,說服他們協助紅軍安置了幾百名傷病員。

  6月18日,賀龍與鄧中夏率紅三軍攻佔房縣城。隨後以政治機關為核心組織大批幹部戰士開展地方工作。為加強領導並成立了鄂西臨時分特委,以柳克明任書記,朱勉之、湯慕禹、張琪、蔡祝封等為執行委員。

  6月24日,夏曦在洪湖蘇區監利縣的瞿家灣主持召開湘鄂西中央分局擴大會議,成立中共湘鄂西省委。

  6月29日,「中共中央發出致賀龍轉二軍團全體同志」一信,批判鄧中夏同志所執行路線的錯誤,再次命令撤消鄧中夏的一切職務,由唐赤英代理政委。說「中央不止一次決定把中夏調回中央,並要分局執行這一決定,然而因交通的阻礙,二軍團的不斷地逃跑,沒法子把中央的決定傳達到你們那。」在這封信中,中央例數了鄧中夏的八大罪狀:

  1.
  2.放棄發展群眾鬥爭;
  3.放棄組織群眾工作;
  4.完全放棄工會工作;
  5.不進行改進與鞏固紅軍的任務;
  6.把土地革命的果實交給富農;
  7.充滿官僚主義與悲觀失望的情緒;
  8.他主張在敵人一個團力量的面前都該逃跑。

  命令說:中央給紅二軍的任務是:

  1.立即撤消鄧中夏同志的領導;
  2.鄧中夏必須立即離開紅二軍團;
  3.「絕對不許中夏在紅二軍團發展與領導任何反國際路線反中央決定的爭論,這一爭論是破壞紅軍鞏固統一的犯罪行為」,並要賀龍率二軍團迅速返回洪湖蘇區。但是,這個文件,由於中央沒有找到紅三軍的具體位置,一直沒有傳達到紅三軍。

  7月4日,經紅三軍前委討論形成決議。由鄧中夏起草以三軍前委和鄧中夏聯名給中央寫了一份報告。鄧中夏懇切地向中央推薦,開闢新的革命根據地,建議開闢房、均、保、南、荊、當、遠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其北可與鄂豫邊聯繫起來,南可與江、石、監、沔蘇區聯繫起來,完成鄂西、鄂北統一的大事業。再次請求調上中下各級軍事人才來,特別是軍事參謀。請求派各級政治委員來;派無線電偵察員來。

  7月初,紅八師第二十二團自九道梁,克服種種艱難,終於來到房縣歸隊。

  鄧中夏、賀龍等為他們專門召開了歡迎會。讚揚他們「拖不垮,打不散,是一支真正的紅色鐵軍。」前委授予的錦旗上繡著「紅色鐵軍」四個字。

  7月至8月,敵五十一師李柱中旅又糾集均縣、鄖縣的張連三、馬大腳以及穀城的趙文啟等部,共約9個團兵力,自東北兩面進攻房縣。賀龍與鄧中夏等率紅三軍奮力迎戰,粉碎敵進攻。

  7月,洪湖地區水災,根據地大部被淹。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