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丁玲 > 一個真實人的一生 | 上頁 下頁
生活、思想與人物(3)


  我看過我們的影片,我覺得有些影片就使我有些擔心。比如我們的影片也講戀愛,而那些戀愛表現得實在不高明,一寫到兩個人遇見了,簡直無話可談,他們和社會生活可以全然無關,社會上一切的事都不可能成為他們談話的資料,只能說:「咱們競賽吧!」或者送一個筆記本。當他們工作的時候,他們便想起了戀愛,可是愛什麼呢?這都是千篇一律的模型。生活裡本來有戀愛,有很好的情致,有崇高的理想,有各種各式離不開生活變化的表現形式,可是我們不知道,看不見,把它寫得那樣單調、平凡、枯燥。可是我要提醒大家一句,文學藝術的住務,它是教育人民怎樣去生活,怎樣過有意義的生活,怎樣工作,為什麼去工作,怎樣戰鬥,在戰鬥中怎樣提高自己,提高一個人的品質,提高他的精神生活。現在我們的人民是在新的生活中,生活變得很快,他們常常需要有範例可模仿,需要軍師,需要幫助。

  於是他們找小人書、連環畫、電影、文學書籍,可是在這裡我們表現得很公式,只有一些概念,也許有的群眾能批判,他就不要我們這些東西,可是也有不能批判的群眾,他們就照著辦,就依照我們書裡面、電影裡面所提倡的公式化的生活去生活。這些生活轉過頭來又供給我們去「體驗」生活的人作為材料。我想也許這種擔心是不合事實的,希望是不合事實,但我們拿來警惕自己,也會有些好處。我的確以為,我也看到我們生活中有公式化的東西。這些公式化都是我們做工作的人搞的,我們還很滿意這些。有,並不可怕,怕的就是我們自己喜歡這些東西。我們並不想多知道人,多知道社會。我們愛面子,不敢真的深入生活,卻又要裝得很懂,那就只好用簡單的、怎樣也打不倒的條文去套一切,而象念咒語似的老念著。

  另外,我們的體驗生活方法也有問題。這個我在《到群眾中去落戶》那篇文章中也講過了。我是不同意這種傳統的說法——甚麼下去體驗生活。好象我們和生活有距離,要到生活裡去體驗一下。這樣實際上等於把我們同生活隔離開來。事實上應該是我在這裡生活、工作,就在這裡戰鬥,在那裡工作、生活,就在那裡戰鬥。我們不是到那裡去「體驗生活」,而是到那裡去生活,去戰鬥!在那裡就是那裡的一員,不是旁觀者。我在這裡生活,就在這裡戰鬥,這裡就有我的心得;然後寫我最感動的東西,寫我思想中的東西。但是中國的知識分子,都是小資產階級出身,沾染的資產階級意識很濃厚,因此更需要到工農兵的鬥爭生活中去,又去理解工農兵的思想感情,又去改造自己,所以我們應該主動的爭取下去生活,而不是覺得隨處都有生活,浮在上面。不管我們在哪裡過日子,我們都要發表自己的意見,成為那兒的積極分子。不是講教條,講空話,而是參加裡邊去,提供意見。不是居高臨下的教訓人,指手劃腳的申斥人,這樣不是負責精神。你吹一通、講一通容易,但是人家不一定能照你這樣做。

  不要使人家非尊敬你不可,大幹部下來了,叫人可怕。比如我,我常常要想到這個問題。我到個縣上去,這個縣的幹部如果不理解我時,那他對我會要有些顧慮,要謹慎些,他想:這些作家們,會不會抓住幾個缺點,回到上邊隨便彙報一下,或者寫一點諷刺文章,這些事的確使他們頭疼咧!他們有顧慮,就會有戒備。我們不管到哪裡去,要有警惕,不要讓人家怕你,要讓人家感到你是可以親近的人,可以交朋友,可以幫助他的工作,可以出主意的人。我們如果見到不對的地方,也要批評他們,但這個批評是要經過仔細研究和考慮過的,不是隨便亂說,我們要把人家看做平等的、完全平等的。

  當然有些地方也許我們知道得比他們多,看的比他們深一點,那就好好的告訴他們,而不是教訓他們。幫助他們也是平等的同志的幫助。這樣對我們也是個學習,學習到很多新的問題和新的東西。我常覺得一個知識分子,主要是向群眾學習,學習他們老老實實朴樸素素,長期的、艱苦的工作精神。何況我們還有很多缺點。樣子不同,說話不同,我們再沒有負責的精神,他們就會更看不慣,他就認為你是作客的,跑一趟就走了。我們要讓人家看到:我們還有缺點,並且在改變這些缺點。我們不要以為自己永遠都是正確的,一個人永遠正確簡直是不可能的。我們要讓人家知道:我是有缺點的,並且在改變著,這才是一個真正的人,老老實實的人,可親近的人。

  我們要體會人家的變化,變化的艱難,我們要頌揚這個變化,而我們也在變化,這樣才叫真正打成一片。

  最要不得的是:我們跑下去,專找現成的材料,我們決不要有象商人那樣的,跑到小市,看哪個可以賺兩個錢,哪一個現在時興,群眾要買,挑筋撿瘦的惡劣作風。

  我們也不要象官僚一樣,象慈善家一樣,向人們施捨什麼。我們也不要象浮浪子弟,到處炫耀自己,下去時炫耀:我是知識分子,什麼都懂,你們是農民,什麼都不懂。回來又炫耀:我去了一趟農村,農村現在的問題我知道,你們沒有去,你們什麼也不懂。來回誇誇其談,好象他什麼問題都懂。

  這些做法都是騙人的,嚇唬人的。

  不要騙人!最好是老老實實他,坦坦白白的,誠誠懇懇的,謙虛謹慎的,熱情的(一定要有熱情)拿出自己的勞動來。在哪個地方工作,就要把那個地方工作搞好。不要在這裡還有什麼個人打算,好象幹好了,個人還可以拿到什麼。創作就不是個人的,創作的結果就是大家的。你做了一個茶壺,這個茶壺就是社會的,不歸自己了。

  我想,我們的態度應當如此,這樣我們的公式化,概念化會少一些。

  另外我想講一點——我很少講這些。我覺得沒有什麼可談,可是你們問我,要我講一點,那麼稍稍講一點吧!現在就講我作品中的人物是怎樣來的。

  我想一個作家他腦子裡總會有幾個人物,他並不是看見一個人物就寫一個人物,他自己腦子裡早就有這些人物,這些人物是他長期生活經驗中產生的,也是從他的思想中產生的。每一個作家,他至少有幾個他最喜愛的人,最愛去表現他們的人物,這些人物是他多少年生活的積累,而且作家總有他自己的理想,他是要把理想放進他所喜歡的人物裡面去的。

  在我開始寫小說的時候,我最喜歡寫一種人,寫什麼人呢?下邊再說吧!現在先從頭敘說一點材料:我父親的家裡,曾經是一個很大的封建官僚地主的家庭,可是等到我出世不久,我父親就死了,我們家窮了,我跟著我母親在社會中奮鬥,找出路。我母親是一個開明的、有新思想的戰鬥的女性,可是她在那樣年代,卻需要非常大的毅力。因為她是一個在封建社會中受壓抑的女子。我小時的命運同她一樣,我又常常寄住在一些親戚家裡,這些親戚也是官僚地主家庭。我在懂事的時候,就先懂得了這社會制度的惡劣。後來就懂得一定要推翻這社會才有出路。可是只能自己掙扎,自己找出路,自己鬥爭。恰巧這時「五四」來了,我雖然沒有趕上「五四」運動,但「五四」給了我很大影響,我看見很多和我同時代的人,還有稍微早一點的人,他們都是一些堅忍奮鬥,比較深刻,比較懂得痛苦,珍惜幸福而又有些理想的人物。這些人也比較容易理解和喜歡和他們一樣具有時代特徵的人,我碰到很多這樣的人,也就很自然在我腦中形成了一些人物。

  這些人物都好象是在沉重的壓抑下,在沒有援助的情況下,在很孤獨的心情中,他也要想辦法生活下去,這樣一些倔強的人物。所以我開始寫小說時,就是寫的這樣的人物。別人說:「這是寫你自己」,我說不是,我從來都既不象夢珂,也不象莎非那樣多愁善病,我倒是很能快活的人。我寫的並不是我自己。我並沒有那些事,那些事都是編的。而人物則是我的環境和思想所形成的。在那樣的時代裡,我會喜歡那樣的人。一個人他有了一種思想作主導,他就容易發現在別人身上的這種品質,因為他喜歡的就是這種品質。他在生活裡看到一個象這樣品質的人的時候,他馬上就欣賞他,這個人的長處,他馬上就體會到了,對其他人的長處,他就不容易那麼敏感。如果你們有興趣的話,是可以研究一下很多作家的。

  他們都是有他們各自的人物的,但一個人的思想是經常在變化的(當然也有少數是難變的),知識一天天豐富,他會在理論中接觸到許多問題,在這樣的時代裡,總是同時代一道進步,特別當一個作家有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世界觀以後,他對於生活的看法和批評都會有很大的不同。而且生活也在變化,所以也就會有新型的人物產生。我們若去研究每個作家的人物的變化,也可以找出它的線索來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