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元培 > 蔡元培序跋集 | 上頁 下頁
《敦煌掇瑣》序


  從敦煌石室發見以後,大多數重要的材料,都已為英國學者司泰因氏、法國學者伯希和氏運往歐洲,所遺在本國的,只有佛經抄本。這種抄本,除北京國立圖書館藏有八千卷外,私人收藏的也還不少。我們得了這種抄本,一可以校經文的異同,二可以見當時的別字,三可以看當時普通人的書法,已不能不算是希世之寶了。

  然而那些運往英、法兩國的材料裡面,還有各種雜文的寫本。這些寫本,於佛經寫本的三種關係以外,還有兩種重要的關係:一是可以見當時社會狀況的斷片,一是可以得當時通俗文詞的標本。可惜這許多雜文,還沒有攝出照片來,凡是不到歐洲的學者,都無緣一讀,但是沒有照片的時候,若能照樣的抄出原文來,於上述兩種的重要關係,也未嘗不可以接觸。

  劉半農先生留法四年,於研究語音學的餘暇,把巴黎國家圖書館中敦煌寫本的雜文,都抄出來,分類排比,勒成此集,就中如家宅圖,可以見居室的佈置;舞譜,可以見舞蹈的形式;各種借券,可以見借貸實物與罰去利息的習慣;通婚書、答婚書等,可以見結婚的儀節;勸善經、勸戒殺生文與曆書、解夢書、吉凶避忌條項等,可以見信仰佛教與保守古代迷信的程度。其他雜文,以此類推,都是很有益於考察當時社會狀況的。

  至於唐代文詞,據我們平常所見的,不但韓昌黎、柳柳州的文集,本來號為復古,就是《虯髯客傳》、《霍小玉傳》等小說,也還是字鍛句煉,不是尋常的語言。不但杜少陵的詩,說是讀書破萬卷,字字有來歷,就是元微之、白香山所作的,雖當時說是輕、俗,或說是老嫗都解,然而也還不是民間文學。讀是編所錄一部分的白話文與白話五言詩,我們才見到當時通俗文詞的真相。就中如《五更轉》、《孟薑女》等小唱,尤可以看出現今通行的小唱,來源獨古。又如《刊謬補缺切韻》、《字寶碎金》、《俗務要名林》等,多記當時俗語俗字,亦可借語言學、文字學的參考。而一切雜文中的俗寫,劉先生也一一照樣描出,也可以尋出無數的別字。所以這一部書,我們若是用賞鑒古物的眼光對他,自然覺得不及看原本或照片有趣,但是求實際上研究的材料,可以說是應有盡有,與原本相去無幾。我們對於劉先生選擇、排列與記錄的勤勞,感謝不盡。

  中華民國十四年十月四日,蔡元培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