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元培 > 蔡元培文集三 | 上頁 下頁 |
我之歐戰觀 |
|
——在政學會歡迎會演說 今日貴會開懇親會,鄙人得隨諸君子之後,躬逢其盛,歡欣莫名。鄙人對於政治方面,毫無經驗,對於創造共和,亦未稍盡血汗之勞。歡迎兩字,實不敢當。今日承貴會相招,命鄙人略述歐戰之情形。鄙人近從歐洲歸國,自應略有見聞。但鄙人並無軍事上之知識,對於此次戰爭,自不能發揮其真諦。又此次戰爭,一方系同盟國,一方系協約國。鄙人來自法國,對於同盟國一方面,自必大有隔閡。茲以管窺所及,略為諸君子陳之。 歐戰持久之原因。此次歐洲戰爭,牽連之國甚多,除歐洲一二小國外,其餘各國,盡牽連在內。至戰爭最激烈者,則屬德法俄三國,而尤以德法之戰為最久。故鄙人所欲言者,為德法二國所以能持久之原因。 科學之發達。據鄙人觀察,以為第一因科學之發達,第二因美術之發達。驟聆此論,似近迂腐,然其中卻有真理。何以謂由於科學發達也?戰爭要品,厥唯軍械。世界日近文明,軍械亦日新月異。比利時之列日(Liege)炮臺,為世界最著名者。當造此時,以為無論何種炮彈,皆能抵禦,而德國秘制之巨炮,竟攻破之。是其戰勝實由軍械進步,而軍械進步,實由科學進步。又糧餉尤為軍事上要品。然為地力所限,不能為無已之加增。德國慮糧糈缺乏,恃科學之力,製造種種代用品以濟之。又戰爭之初,德軍得勢,半亦由於交通之便利。德國之交通計劃,于無事時預備已極周到,一值開戰,則即為運輸軍隊之用。其工程之完堅,組織之精密,無不源於科學。法為民主國,其軍備不能如德之強。故開戰之初,不免失敗。然以科學發達之故,軍械之製造,餉糈之調度,交通之設備,尚足與德抗衡,故能持久不敝,與德互有勝負。至俄國則版圖雖較德法二國為大,而科學比較的不發達,軍械不足,交通不便,遂一蹶而不振矣。 國民道德。然進而求之,戰爭以軍人為主體。軍備雖完,交通雖便,苟軍人無捨身為國之公德,亦自無效。德國取侵略主義,法國取防禦主義:主義雖不同,而為軍人者,俱能奮勇前進。此由於國民之道德。俄國官吏有貪贓納賄者,軍官有私扣兵餉者,政治之腐敗,已達極點;而國民教育,亦未普及。雖以德法二國之精兵與之,亦萬不能操必勝之權。 道德與宗教。至道德之養成,有謂倚賴宗教者,其實不然。以此三國比較之,俄國最重宗教。莫斯科一市,即有教堂千餘所。國家以希臘教為正教,對於異教之人,不禁虐待。猶太人因保守猶太舊教,屢受俄人虐遇。可見信仰宗教,實以俄人程度為最高。德國北方多奉耶教,南方多奉天主教。而德人對於宗教,並不極端信仰。即如星期日,各教堂雖均有教士演講,而普通人不皆往聽。至於大學生,則對於教士多非笑之。一元論哲學家如海開爾(Hecker)等,尤攻擊宗教。法國人對於宗教,較之德人尤為淺薄。即如聖誕日,德國尚停市數日,飾樹綴燈;法國則開市如常,並無何等點綴。至於教堂中常常涉足者,不過守舊黨而已。自1892年至1912年,法國厲行政教分離之制,凡教士均不得在國立學校為教員,自小學以至大學皆然。此外反對宗教之學說,自服爾得爾(Voltaire)以來,不知有若干人。可見法國人對於宗教之態度矣。俄人宗教上之信仰,較德法人為高,而戰爭中之國民道德,乃遠不如德法,可以見宗教與道德無大關係矣。 美術之作用。然則法德兩國不甚信仰宗教,而一般人民何以有道德心?此即美術之作用。大凡生物之行動,無不由於意志。意志不能離知識與情感而單獨進行。凡道德之關係功利者,伴乎知識,恃有科學之作用;而道德之超越功利者,伴乎情感,恃有美術之作用。美術作用有兩方面:美與高。 美與高。美者,都麗之狀態;高者,剛大之狀態。假如光風霽月,柳暗光明,在自然界本為好景。傳之詩歌,寫諸圖畫,亦使讀者觀者有瀟灑絕塵之趣,是美之效用也。又如大海風濤,火山爆發,苟非身受其禍,罕不歎為壯觀。美術中偉大雄強一類,其初雖使人驚怖,而神遊其中,轉足以引出偉大雄強之人生觀。此高之效用也。 德法之民性。現今世界各國,拉丁民族之性質偏於美,而日耳曼民族之性質偏于高。德國鞠台(Goethe)之戲曲,都雷(Dürer)與呵爾拜因(Holbein)之圖畫,克林格(Klinger)之造像,皆于雄強之中帶神秘性質。此偏于高者也。法國語調之溫雅,羅科科(Rococo)時代建築與器具之華麗,大衛(David)與英格爾(Ingres)等圖畫之清秀,皆偏於美者也。凡民族性質偏于高者,認定目的,即盡力以達之,無所謂勞苦,無所謂危險。觀德軍猛攻凡爾登之役,積屍如山,猛進不已:其毅力為何如!凡民族性質偏於美者,遇事均能從容應付,雖當顛沛流離之際,決不改其常度。觀法人自開戰以來,明知兵隊之數,預備之周,均不及德,而臨機應變,毫不張皇,當退則退,可進則進,若握有最後勝利之預算,而決不以目前之小利害動其心者:其雍容為何如!此可以見美術與國民性之關係。而戰爭持久之能力,源於美術之作用者,亦必非淺鮮矣。 帝國主義與人道主義。又有一層:此次戰爭,與帝國主義及人道主義之消長,有密切關係。使戰爭結果,同盟方面果占勝利,則必以德國為歐洲盟主,亦即為世界盟主,且將以軍國主義支配全世界。又使協約方面而勝利,則必主張人道主義而消滅軍國主義,使世界永久和平,何以言之?在昔生物學者有物競爭存優勝劣敗之說,德國大文學家尼采(Nietsche)遂應用其說于人群,以為汰弱存強為人類進化公理,而以強者之憐憫弱者為奴隸道德。德國主戰派遂應用其說於國際間,此軍國主義之所以盛行也。然生物學者又有一派發見生物進化公例不在競爭而在互助。俄國無政府主義者克魯巴特金(Kropodkin)親王集其大成,而作《互助論》。其出版時本用英文,亦有他國文譯本,然未為多數人所歡迎也。自此次戰爭開始,協約國一方面深信非互助無以敵德。既於協約各國間實驗之,而《互助論》之銷數乃大增。此即應用互助主義於國際而為人道主義昌明之見端也。吾人既反對帝國主義,而渴望人道主義,則希望協約國之勝利也,又複何疑? (1919年12月3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