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元培 > 中國倫理學史 | 上頁 下頁 |
第二期 第七章 韓愈 |
|
方清談之盛,南方學者,如王勃之流,嘗援老莊以說經。而北方學者,如徐遵明、李鉉輩,皆篤守漢儒詁訓章句之學,至隋唐而未沫。齊陳以降,南方學者,倦于清談,則競趨於文苑,要之皆無關于學理者也。隋之時,龍門王通,始以紹述北方之思想自任,嘗仿孔子作《王氏六經》,皆不傳,傳者有《中論》,其弟子所輯,以當孔氏之《論語》者也。其言皆誇大無精義,其根本思想,曰執中。其調和異教之見解,曰三教一致。然皆標舉題目,而未有特別之說明也。唐中葉以後,南陽韓愈,慨六朝以來之文章,體格之卑靡,內容之淺薄,欲導源于群經諸子以革新之。於是始從事于學理之探究,而為宋代理學之先驅焉。 小傳 韓愈,字退之,南陽人。年八歲,始讀書。及長,盡通六經百家之學。貞元八年,擢進士第,曆官至吏部侍郎,其間屢以直諫被貶黜。憲宗時,上迎佛骨表,其最著者也。穆宗時卒,諡曰文。 儒教論 愈之意,儒教者,因人類普通之性質,而自然發展,於倫理之法則,已無間然,決不容舍是而他求者也。故曰:「夫先王之教何也?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於己無待於外之謂德。」「其文詩書易春秋,其法禮樂刑政,其民士農工商,其位君臣父子師友賓主昆弟夫婦,其服麻絲,其居宮室,其食粟米蔬果魚肉,其道也易明,其教也易行。是故以之為己則順而祥,以之為人則愛而公,以之為心則和而平,以之為天下國家,則處之而無不當。是故生得其情,死盡其常,郊而天神假,廟而人鬼享。」其敘述可謂簡而能賅,然第即跡象而言,初無關乎學理也。 排老莊 愈既以儒家為正宗,則不得不排老莊。其所以排之者曰:「今其言曰,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剖鬥折衡,而民不爭。嗚呼!其亦不思而已矣。使古無聖人,則人類滅久矣。何則?無羽毛鱗甲以居寒熱也。」又曰:「今其言曰:曷不為太古之無事,是責冬之裘者,曰曷不易之以葛;責饑之食者,曰曷不易之以飲也。」又曰:「老子之小仁義也,其所見者小也。彼以煦煦為仁,孑孑為義,其小之也固宜。」又曰:「凡吾所謂道德,合仁與義而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謂道德,去仁與義而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皆對於南方思想之消極一方面,而以常識攻擊之;至其根本思想,及積極一方面,則未遑及也。 排佛教 王通之論佛也,曰:佛者,聖人也。其教,西方之教也。在中國則泥,軒車不可以通於越,冠冕不可以之胡,言其與中國之歷史風土不相容也。韓愈之所以排佛者,亦同此義,而附加以輕侮之意。曰:「今其法曰,必棄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養之道,以求所謂清淨寂滅。嗚呼!其亦幸而於三代之後,不見黜于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蓋愈之所排,佛教之形式而已。 性 愈之立說稍合于學理之範圍者,性論也。其言曰:「性有三品,上者善而已,中者可導而上下者也,下者惡而已。孟子之言性也,曰:人之性善。荀子之言性也,曰:人之性惡。楊子之言性也,人之性善惡混。夫始也善而進於惡,始也惡而進於善,始也善惡混,而今也為善惡,皆舉其中而遺其上下,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又曰:「所以為性者五:曰仁,曰禮,曰信,曰義,曰智。上者主一而行四,中者少有其一而亦少反之,其於四也混,下者反一而悖四。」其說亦以孔子性相近及上下不移之言為本,與董仲舒同。而所以規定之者,較為明晰。至其以五常為人性之要素,而為三品之性,定所含要素之分量,則並無證據,臆說而已。 情 愈以性與情有先天、後天之別,故曰:「性者,與生俱生者也。情者,接物而生者也。」又以情亦有三品,隨性而為上中下。曰:「所以為情者七:曰喜,曰怒,曰哀,曰懼,曰愛,曰惡,曰欲。上者,七情動而處其中。中者有所甚,有所亡,雖然,求合其中者也。下者,亡且甚,直情而行者也。」如其言,則性情殆有體用之關係。故其品相因而為上下,然愈固未能明言其所由也。 結論 韓愈,文人也,非學者也。其作《原道》也,曰:「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也。」隱然以傳者自任。然其立說,多敷演門面,而絕無精深之義。其功之不可沒者,在尊孟子以繼孔子,而標舉性情道德仁義之名,揭排斥老佛之幟,使世人知是等問題,皆有特別研究之價值,而所謂經學者,非徒誦習經訓之謂焉。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