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元培 > 中國倫理學史 | 上頁 下頁 |
第二期 第五章 王充 |
|
漢代自董、揚以外,著書立言,若劉向之《說苑》《新序》,桓譚之《新論》,荀悅之《申鑒》,以至徐幹之《中論》,皆不愧為儒家言,而無甚創見。其抱革新之思想,而敢與普通社會奮鬥者,王充也。 小傳 王充,字仲任,上虞人。師事班彪,家貧無書,常遊洛陽市肆,閱所賣書,遂博通眾流百家之言。著《論衡》八十五篇,《養性書》十六篇。今所傳者惟《論衡》雲。 革新之思想 漢儒之普通思想,為學理進步之障者二:曰迷信,曰尊古。王充對於迷信,有《變虛》、《異虛》、《感虛》、《福虛》、《禍虛》、《龍虛》、《雷虛》、《道虛》等篇。于一切陰陽災異及神仙之說,掊擊不遺餘力,一以其所經驗者為斷,粹然經驗派之哲學也。其對於尊古,則有《刺孟》、《非韓》、《問孔》諸篇。雖所舉多無關宏旨,而要其不阿所好之精神,有可取者。 無意志之宇宙論 王充以人類為比例,以為凡有意志者必有表見其意志之機關,而宇宙則無此機關,則斷為無意志。故曰:「天地者,非有為者也。凡有為者有欲,而表之以口眼者也。今天者如雲霧,地者其體土也。故天地無口眼,而亦無為。」 萬物生於自然 宇宙本無意志,僅為渾然之元氣,由其無意識之動,而天地萬物,自然生焉。王充以此意駁天地生萬物之舊說。曰:「凡所謂生之者,必有手足。今雲天地生之,而天地無有手足之理,故天地萬物之生,自然也。」 氣與形形與命 天地萬物,自然而生,物之生也,各稟有一定之氣,而所以維持其氣者,不可不有相當之形。形成于生初,而一生之運命及性質,皆由是而定焉。故曰:「俱稟元氣,或為禽獸,或獨為人,或貴或賤,或貧或富,非天稟施有左右也。人物受性,有厚薄也。」又曰:「器形既成,不可小大。人體已定,不可減增。用氣為性,性成命定。體氣與形骸相抱,生死與期節相須。」又曰:「其命富者,筋力自強,命貴之人,才智自高。」(班彪嘗作《王命論》,充師事彪,故亦言有命。) 骨相 人物之運命及性質,皆定于生初之形。故觀其骨相,而其運命之吉凶,性質之美惡,皆得而知之。其所舉因骨相而知性質之證例有曰:越王勾踐長頸鳥喙,範蠡以為可以共憂患而不可與共安樂;秦始皇隆准長目鷹胸犀聲,其性殘酷而少恩雲。 性 王充之言性也,綜合前人之說而為之。彼以為孟子所指為善者,中人以上之性,如孔子之生而好禮是也。荀子所指為惡者,中人以下之性,少而無推讓之心是也。至揚雄所謂善惡混者,則中人之性也。性何以有善惡?則以其稟氣有厚薄多少之別。稟氣尤厚尤多者,恬淡無為,獨肖元氣,是謂至德之人,老子是也。由是而遞薄遞少,則以漸不肖元氣焉。蓋王充本老莊之義,而以無為為上德雲。 惡 王充以人性之有善惡,由於稟氣有厚薄多少之別。此所謂惡,蓋僅指其不能為善之消極方面言之,故以為稟氣少薄之故。至於積極之惡,則又別舉其原因焉。曰:「萬物有毒之性質者,由太陽之熱氣而來,如火煙入眼中,則眼傷。火者,太陽之熱所變也。受此熱氣最甚者,在蟲為蜂,在草為蔦、巴豆、冶,在魚為鮭、、,在人為小人。」然則充之意,又以為元氣中含有毒之分子,而以太陽之熱氣代表之也。 結論 王充之特見,在不信漢儒天人感應之說。其所言人之命運及性質與骨相相關,頗與近世惟物論以精神界之現象悉推本于生理者相類,在當時不可謂非卓識。惟彼欲以生初之形,定其一生之命運及性質,而不悟體育及智、德之教育,於變化體質及精神,皆有至大之勢力,則其所短也。要之,充實為代表當時思想之一人,蓋其時人心已厭倦于經學家天人感應五行災異之說,又將由北方思潮而嬗於南方思想。故其時桓譚、馮衍皆不言讖,而王充有《變虛》、《異虛》諸篇,且以老子為上德。由是而進,則南方思想愈熾,而魏晉清談家興焉。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