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元培 > 華工學校講義 | 上頁 下頁
詩歌


  人皆有情。若喜,若怒,若哀,若樂,若愛,若懼,若怨望,若急迫,凡一切心理上之狀態,皆情也。情動於中,則聲發於外,於是有都、俞、噫、諮、籲、嗟、嗚呼、咄咄、荷荷等詞,是謂嘆詞。

  雖然,情之動也,心與事物為緣。若者為其發動之因,若者為其希望之果。且情之程度,或由弱而強,或由強而弱,或由甲種之情而嬗為乙種或合數種之情而冶諸一爐,有決非簡單之嘆詞所能寫者,於是以抑揚之聲調、複雜之語言形容之,而詩歌作焉。

  聲調者,韻也,平仄聲也。「平」者,聲之位於長短疾徐之間者也。其最長最徐之聲曰「去」,較短較徐之聲曰「上」,最短最徐之聲曰「入」。三者皆為仄聲。

  語言者,詞句也。古者每句多四言,而其後多五言及七言。以八句為一首者,曰律詩。十二句以上,曰排律。四句者,曰絕句(絕句偶有六言者)。古體詩則句數無定。詩之字句有定數,而歌者或不能不延一字為數聲,或蹙數字為一聲,於是有准歌聲之延蹙以為詩者,古者謂之樂府,後世則謂之詞。詞之複雜而通俗者謂之曲。詞所用之字,不唯辨平側,而又別清濁,所以諧於歌也。

  古者別詩之性質為三;曰風,曰雅,曰頌。風,純乎言情者也;雅,言情而兼敘事者也;頌,所以讚美功德者也。後世之詩,亦不外乎此三者。

  與詩相類者有賦,有駢文。其聲調皆不如詩之謹嚴。賦有韻,而駢文則不必有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