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和森 > 中國共產黨史的發展(提綱) | 上頁 下頁 |
七 |
|
(五)黨的第二次大會到第三次大會 第二次大會在一九二二年七月,第三次大會在一九二三年。在這年中,中國工人運動的潮流興起來了,廣東、湖南、湖北及北方鐵路工人運動均勃興,廣東、湖南各地都得到很大的勝利,只有上海的罷工是失敗的,但也不能影響於全國。這些職工運動因「二七」的失敗,各地均向工人階級進攻,以致漸漸消沉下去了,我們現在分以下幾個方面來說:第一,職工運動;第二,黨的政治生活;第三,黨的內部生活。 1.職工運動。這時北方京漢路工人的組織發展起來了,同時唐山已早有工人罷工的發生,在長辛店已有張國燾等設立的工人補習學校,把我們的工人刊物《勞動音》普遍起來了,並舉行了「五一」節,北京也舉行了紀念日,都有很廣大的群眾參加,就引起了北京政府注意,被捕了許多工人,但不是我們的同志。這是「五四」運動以後漸漸起來的,不過在香港罷工勝利以後跟著擴大的。此時湖南組織了工團聯合會,發生了人力車夫及紗廠大罷工;在安源三萬多人的大罷工,結果得了勝利;在水口山也組織了很有力量的俱樂部;在湖北工人運動跟著擴大為人力車夫和漢陽鐵廠的大罷工。它影響全國都組織起來了,湖北工團聯合會並設立了「勞動書記部」,也設立了支部,於是引起了中部的工人運動。而在廣東的影響下香港的罷工,他們也組織了一百多個工會,在「五一」節組織了大示威運動,參加者有八萬多人。在我們指導之下,這時廣東有兩個指導機關:一個是總工會;一個是廣東工團聯合會。而在上海有一紗廠大罷工,也在我們指導下,也組織了一個工會,不久失敗了。這時黨的計劃要把滬寧鐵路組織起來做為上海工人運動之中心,結果也沒有成功。 勞動立法運動,這時工人階級發生了立法運動,我黨有下列幾個原因也來做立法運動。 第一,引導勞動運動到政治爭鬥上來; 第二,直系欺騙工人,我們于中揭破其面具; 第三,職工運動的本身,職工會是不能永久存於秘密的狀況下,而事實上勞動運動這時已起來了,但政府常用法律來壓制,所以為本身計,提出勞動立法; 第四,對付工賊,自職工運動發生,即有工賊發生,如交通系收買工賊,散佈謠言,說共產黨是使工人流血的,是利用工人殘害工人,工人要同交通系合作,利益要大,這影響工人很大,為對付交通系工賊計,可以主張勞動立法; 第五,這時有投機政客(胡鄂公等)借立法運動來欺騙工人,所以我黨應先發起這運動。自立法運動的提出後,全國工會互相贊同,雖未成功,但影響甚大。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所提出十七條,使工人有深刻的印象,第二次勞動立法運動,就是共產黨第一次引導工人階級走向爭自由的路上來,因此這時就決定在一九二三年「五一」節在漢口成立全國勞動總工會,後因「二七」失敗未實現。這時職工運動的政策:第一是極力在北方組織工會;第二是引導勞動運動由經濟爭鬥到政治爭鬥。這時期黨的政治生活如何呢? 2.黨的政治生活 (1)各國政治狀況:吳佩孚打倒日本的工具段祺瑞之後,新的軍閥崛起的時候,在南方陳炯明作英帝國主義的工具,及全國民眾反帝國主義運動完全被消滅,這時國際情況為華盛頓會議後,日美衝突最厲害的時候,結果日本失敗美國勝利了。 (2)這時黨的生活狀況:在第一次大會(一九二一年)我們黨沒有決定什麼政策,曾討論過與國民黨的關係問題,但無具體的決議。當時的意見分贊成與反對兩派,贊成派的理由很簡單,沒有說明政治理由,而只主張合作。反對派的理由以為國民黨已經消滅了,沒有什麼作用了,所以主張自己統一勢力。這是從國民黨本身來反對,而沒有從政治上去瞭解和分析,所以第一次大會時對此問題沒有決議,只有宣傳和黨綱的規定。這證明,只能說是宣傳機關,而說不上政黨,因為對政治問題沒有政策的決議。到第二次大會時黨已有政策,開始作政治的宣傳,從前完全是鼓吹主義,這時是政治的主張了。 (3)黨的第二次大會,在一九二二年七月開的,這時我黨才開始分析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結論是: 第一,辛亥革命未完成。我黨分析的理由是: ①帝國主義幫助反革命來壓迫革命。 ②政權落于封建軍閥手中,因此得出的結論是要繼續的革命,所以提出的口號是打倒帝國主義和軍閥。所以當時共產黨即發表對時局之主張,第一分析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後的勢力;第二分析北洋軍閥之產生及其存在(是帝國主義幫助的);第三分析辛亥革命失敗之原因,是帝國主義幫助。因此,這次大會提出的口號是繼續辛亥革命,聯合各階級起來打倒帝國主義和軍閥。這次大會還討論聯邦制問題,因為這時一派主張武力統一,又有一派主張聯省自治,還有一般大學教授主張立法(美國式的),孫中山主張護法。所以此次大會對於這幾派的主張都加以分析,並且在宣言中指出其來源及謬點:武力統一是軍閥專政,這對帝國主義與軍閥都有利益的;聯省自治是小軍閥瓜分中國,使帝國主義在中國有固定的地盤和勢力。胡適等主張立憲來解決中國一切問題,這完全不瞭解中國病源是由帝國主義和軍閥的壓迫。如說能用憲法解決中國問題,是不是帝國主義和軍閥欺騙人民的口號呢?我們說憲法是革命的結果,沒有革命決不能產生真正民意憲法。其次,反對孫中山護法的錯誤,我們說明現在是革命沒有成功的問題,根本不是護法問題。現在的問題是怎樣繼續革命的問題,而不是講法律的問題。所以我們主張聯合全體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軍閥。這宣言是黨第一次走上政治舞臺的政治主張,貢獻於全國人民之前。怎樣實現我們的政治主張呢?所以黨決定在北京辦一《遠東日報》(一九二二年八月決定),專是宣傳國民革命,而國際代表馬林反對,理由如下:第一,本黨能力不足;第二,恐不久被封閉;第三,以為當時黨不應該辦這樣大的機關報,只應辦一週刊等。因此一九二二年九月我黨機關報為《嚮導》,發行這報的綱領完全是根據第二次大會的政治宣言,口號是打倒帝國主義和軍閥,實行民主革命。本報的影響及本報未出世以前的思想: ①封建的政治思想絕對不知道中國的政治亂源如何。復古尊孔,提倡道德,反對民主制,代表此思想的中堅人物為軍閥。 ②半封建半資本主義的思想代表人物為交通系、研究系,他們否認中國受帝國主義的壓迫,認為國民革命弄糟了,以為中國主要問題是提高文化。 ③買辦階級大商人的思想,一方面崇拜帝國主義和軍閥,一方面反對國民黨而無獨立的主張,且禁止談政治口號,如在商言商,即國民黨黨員亦變為軍閥的走狗,或消極完全不談政治了。一部分黨員(張浦宗、張繼),反對駐防軍,以為中國之亂由於軍閥,但認不清軍閥是整個統治階級,而僅僅反對的是那個人的問題。這就是當時的政治的最高主張。對帝國主義完全認不清,尤其認不清帝國主義與中國的關係,且否認帝國主義與軍閥的關係。自我黨政治報出版後,很引起一般人的注意,當時稱我們的主張是海外奇談的研究系,對我們的言論,謂宣傳共產主義是可以的,至於主張與俄聯盟、反對帝國主義是不可能的,在第四期,帝國主義者完全將《嚮導》翻譯在《字林西報》登載,四期以後,工部局即嚴禁出售。 ④普通一般知識分子的思想。《嚮導》週報在最初出三千份報,而增至四千份,思想界起了大的變化,並對國民黨喪失希望,《嚮導》在上海、長沙、北京都有出版。 ⑤對於工人階級的影響。以前工人運動的口號是打倒資本家,但工人能看報的說不上政治,他理解不了整個觀念,而且還受軍閥的影響,還沒有共產黨的政治觀念,此報發出後,才把同志們的地方觀念打破,非黨觀念改變過來,所以《嚮導》是統一我黨的思想工具。總起來在第二次大會後黨始有政治的策略,並且實際上做了許多成績,在社會上有很大的影響,在思想界上亦有很大的影響。在黨的本身說,不僅統一了思想,而且作了組織的工具。 第二,民權運動大同盟,是在「二七」以前發起的,兩湖、上海、廣東均有此組織,這時在政治上即有政治的主張,但怎樣進行,在第二次大會還沒有決定加入國民黨的問題。原因是: ①本黨只有抽象的理論; ②國民黨未變換態度及孫中山態度不定; ③這時的政治情形,如吳佩孚勝利時,在廣東雖然孫、陳得廣東,但陳馬上反孫,另方面英、美帝國主義的勢力在中國正是興盛起來的時候,孫中山這時主張四派勢力聯合,第一西南派,第二奉系張作霖,第三安福系段祺瑞,第四直系吳佩孚,這是孫中山的主張,同時他對外主張聯德,代表是朱和中,到美國代表是馬素,到日本是廖仲愷。這時我們看得出他有兩個幻想,第一是希望軍閥和平;第二是幻想帝國主義幫助。這時對我們敬而遠之。這時我們當然不能與國民黨發生具體關係。既然如此,我們用什麼方法實行我們的主張及政策,因為我們的政策不是宣傳的口號,而是要組織民眾,所以黨決定組織民權運動大同盟,這時黨內曾有討論,如國民黨不與我們合作的問題,C.P.不能公開的問題。因此這時我們決定組織第三黨,但在當時不能正式組織黨,最初只能組織普通團體,所以我們開始在北京組織了,參加者非常踴躍。但在北京的知識階級的政治觀點很弱,如他們贊成精神很好,對實際上去做覺得害怕,並且不承認打倒帝國主義,結果後來北京教職員也參加了,甚至議員也參加。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