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司馬紫煙 > 紫玉釵 | 上頁 下頁 |
一二四 |
|
可是真正在誅殺魚朝恩一案中出力設謀的李益卻沒有撈到好處,因為他的身分很尷尬。第一,因為他是文臣,雖然進士及第,卻因為在候選中,無法即膺重任,在吏制中,武將是由世爵子弟拔擢,可以竄等而進,文官則必須按序升遷,朝廷不便說魚朝恩是借重江湖人的力量而誅殺的,自然也很難把李益帶上來。 郭家兩兄弟倒是很夠義氣,飲水思源,私底下對皇帝提了兩次,認為也該對李益有所報酬。 皇帝先是同意了,可是交諸廷議的時候,卻遭到了阻礙。魚、劉的勢力一垮,起來的是一批受魚朝恩壓制降黜的言臣,這批人立朝正直,最重節行,對李益的批評卻不太好。 因為李益剛到長安時廣於交接,在老一輩的眼中落來荒唐兩字,才情雖高,卻因為他恃才傲物,言多誚刻,每好批評,雖然有他一篇道理,卻又因為他的理論經常背經離道,這一輩人抬了頭,對聖寵突降於一個浮滑少年身上,自然大加反對,因而中止了。 過一段時間,郭威又再提出時,皇帝自己就說話了:「十郎忠心國家,朕會記在心裡的,他年紀還輕,鋒芒太盛,遞加膺拔,反增其驕縱之氣,等今秋吏選時,朕再指定個差使給他,讓他去磨煉一下,再慢慢擢升他,反正國家不會虧待他就是了。」 當時在汾陽王府聚宴時,皇帝當面也這樣表示過,郭威自然不能再說什麼了,不過他感覺到皇帝的語氣不像前些時那樣熱切了,其中必然有原故的,仔細一打聽,才知道毛病還是出在黃衫客與賈仙兒身上。 他們力保帶走了魚朝恩的一批死士,留下了一些無法終結的尾巴。 魚朝恩當勢時,那些死士很為他殺了一些人,有些是他的政敵,也就是在朝堂上攻劾過魚朝恩的人。當時吃了虧,沒扳倒魚朝恩,反而自身罹罪,輕則罷黜,重則流放,魚朝恩為了示威,再派門下的死士暗殺。 講暗殺還不如說是明殺,那些人根本就是明目張膽,公開闖進人家家裡。擺明身分,留下姓名,殺人揚長而去。那時皇帝都在魚朝恩的挾制下,殺了還不是白殺了,被害者的家屬忍氣吞聲,敢怒而不敢言而已。 現在魚朝恩倒下去,皇帝為了對那些人表示歉意,差不多全是讓他們的子侄承複先人的官職。但有些人身後無嗣,遺下的孀婦卻上呈血表,要求懸奸緝凶。 行文到了江南,就被黃衫客與賈仙兒夫婦頂了回來,他倆持有皇帝親書的手諭,說明是既往不咎的,人在他們的保護中,官府也直了眼,沒有了辦法。而且賈仙兒在回復皇帝的一封私函說得很不客氣,說為人君者不可輕諾背信,既有手諭赦免了那些人,就不該追究,要不是他們以江湖道義敦勸那批死士離開了長安,即使殺死了魚朝恩,大局也不見得能如此輕易平息下來,那些人想到反正罪無可赦,左右都不免一死,帶了他們所結的禁軍將領反起來,天下不會如此太平。 他們為了皇帝盡了最大的心,不想居功,皇帝也不該讓他們為難。 皇帝就知道緝凶是不可能的,但不表示一下,無法對那些冤死者的遺屬交代,有是賈仙兒的私函也傷了皇帝的尊嚴,弄得他很不開心,而且廷臣也頗有微議。 事情被汾陽王知道了,這位老千歲倒是仗義執言,會同了翼國公在朝堂上痛斥那些人,把當時在他家中誅殺魚朝恩的真實情形說了出來,叫大家適可而止。 有兩個元老大臣還辯說朝廷威嚴必須維持,不能太縱容那些江湖人,汾陽王發了脾氣,罵的話就難聽了:「魚朝恩監國當勢之時,你們噤若寒蟬,連屁都不敢放,要不提那兩位江湖豪俠,你們都還是在魚朝恩的威脅下過日子,含冤者仍然是冤沉海底,好容易得到了昭雪,大家也應該滿足了,還鬧個什麼勁兒?朝廷有國法不錯,但國法並沒有能制裁巨奸大惡,魚朝恩是靠著那些江湖豪俠翦除的,江湖規矩不禁報仇,你們誰要是願意按照江湖規矩報親仇,老夫可以代黃大俠伉儷答應,替你們安排,誰要是不服氣,指名索仇,憑本事一刀一槍地解決,你們要是沒這個膽子,就不要再為皇上找麻煩,皇上有憂時,沒見你們為皇上分憂,現在卻有臉來提要求……」 老千歲這一發脾氣,天大的問題也迎刃而解,魚朝恩死後的緝凶餘波總算風平浪靜了。 汾陽王這話說得是激烈一點,但也替皇帝省了不少口舌,而且這話可以由汾陽王講,皇帝自己卻不便出口。 汾陽王這一頓發作自然是先經皇帝同意的,賈仙兒私函到宮中,皇帝很傷腦筋,信不能給廷臣們看,卻又無法應付廷臣們的喋喋不休。所以汾陽王約好了翼國公把那些大臣們請到翼公私邸來了一場痛駡。 問題雖然解決了,受波及的自然又是李益。 黃衫客與賈仙兒、賈飛是李益的朋友。大家惹不起汾陽王,卻不會在乎這個小小進士。於是為李益保薦的事只有擱下來了,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皇帝的耳根子軟,聽了一句閒話:「江湖人的勢力如此可怕,李益結交江湖人,似未可賦以重寄,否則引黨結朋,難免重演魚監之禍。」 這才是真正使皇帝動心的一句話,當然這番話連汾陽王都不知道的,但事後還是不免傳到他的耳中。 這位忠心耿耿的老元戎立朝行事是很謹慎的,大節當前時,他不會讓步,但也懂得如何避嫌;不多走一步,魚朝恩當勢時跟他一向不合,但因為抓不住他的錯,而他在天下人心中聲望極隆,所以一直不敢對他怎麼樣。 居高思危,當他知道皇帝心中對黃衫客等人都有了疑忌,立刻叫自己的兩個孫兒請辭禁軍統領的職務。 皇帝知道他是為了避嫌,倒是有點不好意思,親自再到郭家去解釋說:「老千歲忠心國事,孤知之甚詳,對黃賈等各位俠士,孤也知道他們不會有異志的。但江湖份子良莠不齊,未必人人都有他們的操守胸襟,所以孤不能對他們過分遷就容讓,否則天下又要亂了,長安都城為京師重地,可是江湖人一直不斷在此鬧事,幾已蔚成風氣,此風必須加以戢止,而且各地藩鎮,羅用江湖奇技異能之士為門客,互相為敵,派遣刺客行刺大員,更是時見不鮮,孤如若對江湖人再加以禮讓,益發增加驕橫之氣,老千歲應該是知道的。」 郭子儀的確知道,隋時元宵燈夜,一批江湖人大鬧長安,殺死了大司馬宇文化及兒子,殺開城門而遁,及今還在長安人口中流傳著,那一批好漢後來一一保太宗皇帝打下天下,封侯拜相,他們的後人現在都是公侯世爵,如翼國公秦府的先人叔寶公,就是那一次事件中的主角。 其後西遼王薛家的世子大鬧花燈,打死了太子,出亡在外,也是嘯聚了一批江湖豪士為黨,朝中因有武后奪權之變,他們又保了太子李旦復辟登基,重新入仕登爵。 天寶亂時,玄宗出奔西蜀,肅宗皇帝以太子監國而起勤王之師,郭子儀就是在那個時期起來而發跡的。 那段時間內,各地的節度使分疆自立,都重金禮聘江湖能人,與鄰鎮互相攻伐吞併,刺殺大臣,爭權奪利之事屢有所聞,如紅線、聶隱娘、精精兒、空空兒等人,都是一時之健者。在長安,也有古押衙、昆侖奴黑摩勒等人,寫下了曲折動人的事蹟。 江湖遊俠在常時,一直是大家談論的中心與風雲人物,所以汾陽王聽了皇帝的解說之後,也深以為然。 郭氏兄弟仍然在禁軍中任事,汾陽王還把李益請了來,要他寫了封私函致上黃衫客與賈氏兄妹,說明了朝廷的苦衷,請他們諒解。 信,李益是寫了,心中卻很不是滋味。 雖然他在誅殺魚朝恩的事件中,串任了主要的角色,卻吃力而不討好,朝廷只能在私下感激,為了朝廷,對江湖人的放肆還必須加以壓抑。 黃衫客在長安本就是名人,賈仙兒元夜燈市,在長安也很轟動,他們誅魚之功未見宣揚,保護魚黨之舉卻要申斥,大家都知道這些人跟他的私交很好,因此,也成了他青雲之途的阻礙。 另一件使他煩心的是霍小玉的病,時好時壞,幾乎是每天湯藥不斷,把他們的私蓄掏去了一半。 到了夏天,霍小玉的病稍有起色,但是李益留作活動前程的使費卻已所剩無幾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