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羽生 > 三劍樓隨筆 | 上頁 下頁 |
世界最長的史詩 |
|
在中國的舊詩歌中,最長的一篇是《離騷》,共二千四百九十個字。希臘著名的史詩《伊利亞特》長一萬八千行,三十多萬字;《奧德賽》長一萬五千行,也有三十萬字。①把離騷的字數與希臘兩大史詩相比,百分之一都不到。但希臘的《伊利亞特》還不算是最長的詩篇,世界自古至今最長的詩是印度的史詩Mhaabharata,其次是Ramayana,這兩詩並稱為印度的兩大史詩。Mhaabharata共分十八篇,包含詩句二十餘萬行,其字數八倍於《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總和。Ramayana則短得多,只有二萬五千行,但也比《伊利亞特》和《奧德賽》長。Mhaabharata的作者據傳為Vyasa,Ramayana的作者相傳為Valmiki,這兩人都如同希臘的荷馬一樣,同為民間傳說中的詩人,是否真有其人,現在還在爭論中。 當然詩的好壞,不在於字數的多少,而且拿《離騷》來與上述四大史詩相比,實在也是不大適當的。《離騷》是屈原的創作,抒寫他自己憂苦愁悶的心情,含有極濃厚的個性在裏面,大部分可以與他的生平相映照,在性質上說是「抒情詩」;而上述的四大史詩則是採納民間的傳說融冶而成,在性質上是記事的史詩。但一篇長詩,近五百萬字,這樣長的篇幅,在小說中也算得是「長篇」的了,何況是詩。更何況這四大史詩字數雖多,但一向的文藝評論家都認為它們是「可驚異的精煉」,絕非王大娘的纏腳布的。所以,論「量」與「質」,它們都是古典文學中的瑰寶。 世界最長的史詩Mhaabharata的故事很有趣,它是寫印度古代兩大王族戰爭的故事,讀之如讀武俠小說。書中的一個主要人物特洛那,是當時武藝最高的人,尤精於射箭和戰術。他和印度一個王國的國王特魯伯達是童年的好友,但特魯伯達在一件小事中傷了他的自尊心,他於是憤然離去,受聘為另外兩個王家的家庭教師,教五個王子的武藝。教時不收束修,教成之後,才把五個王子聚合在一起,說道:「去把特魯伯達捉來見我,這是我做你們教師的唯一報酬。」王子們集了車馬,大舉進攻,把特魯伯達打得大敗,並俘虜了他回來獻給老師。特洛那解了他的束縛,笑道:「我現在之愛你,還如當日我們兒童之時,你願與我為朋友如前嗎?」於是他釋放了特魯伯達回國。他的報仇已經成功了!但特魯伯達深深引以為恥,他回國後,到各處神廟祈禱,欲生一子,為他報仇。以後還引出許多後話,這裏不提了。 特洛那的性格寫得生動,他不但武藝好,而且很懂「權術」。在他教諸王子的技藝的時候,有一個屬於低階級的王子,拜門求師,他不肯收留。於是那王子告辭了回去,到森林中用泥土造了一座特洛那的像,向它跪拜,敬它為師,日日在像旁專心學射,竟成了印度的第一神箭手。王子們在森林中見了他的神技,既羨且妒,問他教師的名字,他說:「也是特洛那。」特洛那知道了,就去見他,問道:「英雄,如果你真是我的生徒,那麼請你拿出先生的報酬來!」那王子垂手說道:「什麼都給你,請你吩咐!」特洛那道:「我要你右手的大拇指!」那王子毫不思索地將拇指割下,從此他就不能再射箭了。這一段把特洛那的心術寫得很壞,但卻反映了古代印度的階級觀念,低階級的王子是不應與高階級的王子比肩的。 還有一段寫特洛那教武的小故事也很有趣。他把一隻假鳥放在一株樹頂上,叫生徒們去射,他一個個地問道:「你看見樹頂的鳥嗎?看見樹麼?看見我麼?看見你的兄弟們麼?」一個個地回答:「都看見的!」特洛那教他們都站開,最後的一個答道:「先生,我只看見樹頂的鳥頭!」特洛那快樂地說道:「你射!」那個王子一箭射去,果然鳥頭落地。這段故事,說明學藝需要全神貫注,不可為外物分心。 ①連載中有:(按:依利亞特和奧特賽稱為希臘兩大史詩,相傳為「盲詩人」荷馬所作,以後有機會再談。) 〔1957.01.13〕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